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李培伦,刘伟,王继隆,唐富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Morphometric Traits of Masou Salmon Oncorhynchus masou at Different Month Ages
LI Peilun, LIU Wei, WANG Jilong, TANG Fujiang
摘要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生长规律及生长特征,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的规格与月龄之间的关系,对2~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的叉长、全长、体质量、头长、体高、眼径、尾柄长和尾柄高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各月龄马苏大麻哈鱼表型性状之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P <0.05),2月龄和3月龄中个别性状之间呈现负相关,尤其3月龄眼径与其他各表型性状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或不显著相关(P >0.05),2~6月龄中叉长和全长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各月龄马苏大麻哈鱼第一主成分均为增长、增加质量因子,2~3、5~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早期生长阶段第二主成分均为眼径因子,第三主成分为尾柄因子。整体来讲,马苏大麻哈鱼在增长、增加质量的同时,眼径也在不断增加,尾柄部的生长也在加速进行。通过建立判别函数来判断错过最佳生长季节马苏大麻哈鱼的规格与大小相符的月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6.7%,其中2、3、5月龄判别准确率为100%。
关键词 :
马苏大麻哈鱼 ,
表型性状 ,
主成分分析 ,
判别分析
Key words :
Oncorhynchus masou
morphological trai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引用本文:
李培伦,刘伟,王继隆,唐富江. 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J]. 水产科学, 2017, 36(6): 707-713.
LI Peilun, LIU Wei, WANG Jilong, TANG Fujia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Morphometric Traits of Masou Salmon Oncorhynchus masou at Different Month Ages . Fisheries Science, 2017, 36(6): 707-713.
链接本文:
http://www.shchkx.com/CN/ 或 http://www.shchkx.com/CN/Y2017/V36/I6/707
[1]
力清影, 刘必林, 欧利国, 顾心雨, 储莫闲, 卜心宇. 鸢乌贼角质颚形态识别与重建 [J]. 水产科学, 2023, 42(2): 303-312.
[2]
勾艺萌, 刘必林, 孔祥洪. 茎柔鱼的角质颚模式识别 [J]. 水产科学, 2022, 41(2): 296-303.
[3]
刘童,邹琰,王英俊,吴莹莹,麻丹萍,宋爱环,刘洪军. 魁蚶4个群体形态差异比较分析 [J]. 水产科学, 2019, 38(5): 676-681.
[4]
赵静,姜大为,郝振林,郭栋,王路平,李多慧,张瑜洋. 一种新型贝壳鱼礁的大型底栖藻类附着效果初探 [J]. 水产科学, 2019, 38(3): 375-381.
[5]
杨贵强,李文通,林泉,郑煌,马峻峰,李婵,袁丁. 黄缘闭壳龟和黄喉拟水龟形态性状差异的比较 [J]. 水产科学, 2018, 37(4): 527-532.
[6]
方华华,李翔,董晓煜. 傅里叶分析在江鳕矢耳石形态中的应用 [J]. 水产科学, 2017, 36(3): 364-368.
[7]
黄伟卿,余祚溅. 不同生长时期黄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J]. 水产科学, 2016, 35(5): 557-561.
[8]
严俊贤,刘宝锁,李有宁,陈明强,吴开畅,叶乐. 野生黑蝶贝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J]. 水产科学, 2015, (9): 610-614.
[9]
黄伟卿,周瑞发,谢友亮,周绍峰,夏道演,张艺,陈仕玺. 4月龄条石鲷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J]. 水产科学, 2015, (8): 515-518.
[10]
张兴志,张继彪,刘辉,闫喜武,霍忠明,孙欣,李壮,张学开,赵学伟,梁峻. 菲律宾蛤仔獐子岛群体两种壳型表型性状比较 [J]. 水产科学, 2015, (10): 616-620.
[11]
李玉,刘付程,冯志华. 燕尾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与污染评价 [J]. 水产科学, 2013, (9): 516-523.
[12]
宛立,王年斌,杜牛,马志强,薛克,孙冰. 辽东湾北部海域水质质量模糊评价 [J]. 水产科学, 2008, 27(6): 302-305.
[13]
王茜,李晓东,戴伟,靳婷婷,李丽,王晓梅. 不同水系绒螯蟹群体外部形态的判别分析 [J]. 水产科学, 2006, 25(3): 125-128.
[14]
王年斌,周遵春,马志强,韩家波,薛克,宛立,邓欢,王世胜. 大连湾丹麦细柱藻赤潮的主成分分析 [J]. 水产科学, 2004, 23(7):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