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丁酸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及水产应用前景 |
刘艳莉,胡毅,钟蕾,石勇,顾宇,李雅敏 |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省特色水产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 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常德 415000 |
|
A Review 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s of Butyric Acid on Intestinal Health in Animal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quaculture |
LIU Yanli, HU Yi, ZHONG Lei, SHI Yong, GU Yu, LI Yamin |
引用本文: |
刘艳莉,胡毅,钟蕾,石勇,顾宇,李雅敏. 丁酸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及水产应用前景[J]. 水产科学, 2019, 38(2): 276-281.
LIU Yanli, HU Yi, ZHONG Lei, SHI Yong, GU Yu, LI Yamin. A Review 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s of Butyric Acid on Intestinal Health in Animal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quaculture. Fisheries Science, 2019, 38(2): 276-281.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shchkx.com/CN/ 或 http://www.shchkx.com/CN/Y2019/V38/I2/276 |
[1] |
朱泽伟. 长三角地区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特征及处理效果[J]. 水产科学, 2025, 44(2): 284-294. |
[2] |
则伍各, 李铁军, 乔玲, 袁涛, 郭远明, 任成喆. 菌藻共生生物膜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25, 44(2): 327-340. |
[3] |
陈星合, 贾心悦, 温志新, 李亚洁, 王冬, 都兴范. 柞蚕免疫蛹粉对中间球海胆生长和免疫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5, 44(2): 313-319. |
[4] |
靳纪明, 路晶晶, 李小勇, 刘文珍, 王玉柱, 刘文舒, 方刘, 郭小泽. 鱼类对高温胁迫响应及机制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25, 44(1): 151-161. |
[5] |
张倩茹, 郑关超, 杨越聪, 赵辉辉, 谭志军, 吴海燕. 免疫增强剂对紫贻贝的毒素蓄积、抗氧化和免疫影响[J]. 水产科学, 2024, 43(6): 925-933. |
[6] |
陈军平, 武慧慧, 沈方方, 张佳鑫, 于若梦, 付永杰, 赵道全, 谢国强, 何一晴, 李秀杰. 急性温度胁迫对乌苏里拟鲿稚鱼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4, 43(4): 580-589. |
[7] |
徐超楠, 孙雨雨, 王佳, 郭宝琴, 魏畅, 李强. 鲤疱疹病毒Ⅱ型ORF7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J]. 水产科学, 2024, 43(4): 598-605. |
[8] |
李梦娇, 王倩, 张婷, 任金亮, 王志远, 赵蔚蓝, 王恒杰, 王灿莉, 袁向阳. 氨氮胁迫对团头鲂生长、抗氧化和免疫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4, 43(4): 640-647. |
[9] |
吴乐, 李嘉尧, 周文宗, 成永旭. 氨氮短期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4, 43(3): 390-399. |
[10] |
张浩然, 温彬, 潘韵超, 杨博添, 高建忠, 陈再忠. 卡拉胶对七彩神仙鱼生长、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4, 43(3): 400-409. |
[11] |
孟泳岐, 鲁耀鹏, 郑佩华, 张秀霞, 李军涛, 张泽龙, 顾志峰, 冼健安. 环境因子和污染物对凡纳滨对虾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24, 43(3): 483-490. |
[12] |
魏成业, 杨红玲, 夏孟婷, 聂庆杰, 翟少伟, 孙云章. 3株肠道原籍菌在美洲鳗鲡养殖中的应用研究[J]. 水产科学, 2024, 43(2): 189-198. |
[13] |
施郁松, 赵金良. 温度对鳜体表黏液细胞及黏液免疫因子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4, 43(1): 32-40. |
[14] |
田海军, 任胜杰, 杨治国, 顾夕章.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克氏原螯虾抗白斑综合征感染研究[J]. 水产科学, 2024, 43(1): 129-135. |
[15] |
董炜峰, 杨毕铖, 李光毅, 戴红, 刘志勇, 蒋灏. 不同质量浓度HgCl2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评估[J]. 水产科学, 2024, 43(1): 97-10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