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群体中华鳖的形态多样性分析
陆文浩,韩晓磊,陈梁,徐建荣,韩曜平
太仓市水产指导站,江苏 太仓 215400;常熟理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Analysi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Chinese soft 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LU Wenhao, HAN Xiaolei, CHEN Liang, XU Jianrong, HAN Yaoping
摘要 对长江口、太湖和洪泽湖3个不同区域的中华鳖野生群体的16项生物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形态多样性差异的比较研究。聚类结果显示,长江口群体和太湖群体首先聚类,再与洪泽湖群体聚合;主成分分析中,共得到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56.208%、10.894%和7.165%,累积贡献率为74.267%,其种间形态差异主要取决于头部的一些形态特征;判别分析中,洪泽湖群体、太湖群体和长江口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100%和93.3%,平均为97.8%。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中华鳖群体中,长江口群体与洪泽湖群体之间分类水平已经达到亚种以上,而长江口群体和太湖群体还未达到亚种水平,说明采用形态差异多元分析进行中华鳖种间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种质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
中华鳖 ,
多元统计分析 ,
形态多样性
Key words :
Trionyx sinensis
multivariation analysis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引用本文:
陆文浩,韩晓磊,陈梁,徐建荣,韩曜平. 不同群体中华鳖的形态多样性分析[J]. 水产科学, 2017, 36(6): 784-788.
LU Wenhao, HAN Xiaolei, CHEN Liang, XU Jianrong, HAN Yaoping.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Analysi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Chinese soft 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 Fisheries Science, 2017, 36(6): 784-788.
链接本文:
http://www.shchkx.com/CN/ 或 http://www.shchkx.com/CN/Y2017/V36/I6/784
[1]
傅凯琳, 陈培恒, 杨明康, 吴俊涛, 李彩燕. 孵化湿度对胚胎期中华鳖裙边外部形态和胶原沉积的影响 [J]. 水产科学, 2024, 43(3): 445-452.
[2]
胥延钊, 单秀娟, 滕广亮. 渤海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动 [J]. 水产科学, 2023, 42(2): 260-267.
[3]
汪桂宇, 王璐明, 巫旗生, 岑双双, 马晓, 李学军. 2种抗雌激素药物对雄性中华鳖脂代谢的影响 [J]. 水产科学, 2023, 42(1): 65-72.
[4]
周华兴, 段国庆, 胡玉婷, 汪焕, 江河, 凌俊, 潘庭双, 陈小雷. 杂交黄颡鱼体色分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J]. 水产科学, 2021, 40(5): 726-732.
[5]
付建平,陈丹婷,赵昕,刘毅. 中华鳖IRF4基因克隆及免疫功能研究 [J]. 水产科学, 2019, 38(3): 368-374.
[6]
程逍妹,黄启成,王方海,李广宏. 蝇蛆蛋白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J]. 水产科学, 2018, 37(1): 51-58.
[7]
程逍妹,黄启成,王方海,李广宏. 蝇蛆蛋白对中华鳖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J]. 水产科学, 2017, 36(6): 768-772.
[8]
马晓,王璐明,王晓清,李学军.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中华鳖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J]. 水产科学, 2016, 35(2): 147-151.
[9]
郑杰夫,张一柳,钟蕾. 中华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J]. 水产科学, 2016, 35(2): 191-198.
[10]
朱凌宇,戴爱敏,董明倩,杨硕,管越强. 中华鳖养殖水体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与固化 [J]. 水产科学, 2014, (8): 493-497.
[11]
林亚歌,叶键,石婷婷,宋阳,王玉凤,章晓栋. 中华鳖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J]. 水产科学, 2014, (12): 850-853.
[12]
王志丽,管越强,王颖,岳强. 养殖中华鳖肠道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噬菌体的分离和性质分析 [J]. 水产科学, 2012, 31(7): 419-424.
[13]
于文萍,李慧君,张弓乔,康现江,李全振,曹杰英,徐二虎. 塑膜大棚内中华鳖发育过程血清性激素与性腺发育的研究 [J]. 水产科学, 2012, 31(5): 264-269.
[14]
管越强,张磊,李文艳,周环. 中华鳖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研究 [J]. 水产科学, 2011, 30(7): 395-399.
[15]
胡广洲,李登峰,苏秀榕,李太武,贺静静. 中华鳖体表和体内菌群多样性分析 [J]. 水产科学, 2010, 29(7): 39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