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8年 第2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08-11-25

     
            论文
    557 载菌蒙托石改善鲫养殖水质和生长性能的研究
    温军辉,王彦波,韩剑众
    以附载益生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蒙托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鲫养殖水质指标和生长性能的测定,研究了其作用效果.试验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T1、T2、T3分别添加一定量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蒙托石和载菌蒙托石).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3显著降低了(P < 0.01)养殖水体后期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和硫化物的含量,提高了鲫的质量日增长和质量相对增长率(P < 0.01),改善效果优于T1和T2.试验组T1和T2在生长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 > 0.01).
    2008 Vol. 27 (11): 557-560 [摘要] ( 31 ) HTML (0 KB)  PDF (286 KB)  ( 189 )
    561 利用cDNA-AFLP技术筛选与海胆数量性状相关显著的分子标记
    邹林林,周遵春,董颖,闫喜武
    以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的F1代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与海胆壳径、体质量和生殖腺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并对这些数量性状与分子标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共筛选出与壳径、体质量、生殖腺质量显著相关cDNA-AFLP标记数分别为43、48和42个;极显著相关cDNA-AFLP标记数分别为38、38和23个;与3个数量性状相关显著的分子标记贡献率分别为7.62%~12.48%、8.02%~14.15%和7.94%~13.71%;相关极显著的分子标记贡献率分别为15.36%~34.55%、11.88%~39.88%和13.39%~32.26%.
    2008 Vol. 27 (11): 561-565 [摘要] ( 38 ) HTML (0 KB)  PDF (330 KB)  ( 209 )
    566 管角螺对几种环境因子的耐受性试验
    潘英,陈锋华,李斌,庞有萍
    试验结果表明,管角螺幼螺生存温度为6~32 ℃,适宜温度20~30 ℃.管角螺对低盐具有较强的耐受力,适应盐度为13.0~39.0;生存pH为6.2~10.4,并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气温28~30 ℃,壳高10.0 mm的幼螺干露12 h无死亡,干露24 h和36 h的死亡率分别为75%和100%.幼螺营底栖生活,底质条件对管角螺的个体成活率无明显影响.饵料以双壳贝类为主,对贝肉、鱼虾肉糜具明显的趋食性.
    2008 Vol. 27 (11): 566-569 [摘要] ( 31 ) HTML (0 KB)  PDF (337 KB)  ( 330 )
    570 补充CO2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小球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张丽莉,吴垠,孙建明,王国栋
    试验结果表明,补充1000 μl/L CO2,可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50 μl/L).补充CO2能够延长指数生长期,并且指数生长期(培养8 d)的最大光合速率、光合作用效率和光合作用饱和光照度均显著提高.但补充CO2降低了小球藻蛋白含量,这可能与Rubisco含量下降有关.
    2008 Vol. 27 (11): 570-573 [摘要] ( 46 ) HTML (0 KB)  PDF (252 KB)  ( 257 )
    574 锯缘青蟹养殖环境中细菌类群及其数量分布
    冯振飞,王国良,钱冬,陈红琴,邱庆连,朱文渊
    研究了锯缘青蟹养殖环境中细菌类群及其数量在垂直与季节上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异养细菌的组成类群在水体与底泥中基本相似,其中水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7.2 %,底泥中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64.5 %;水体中菌量为5.3×10~6. 6×104 cfu/ml,9月达到高峰,底泥中菌量为7.8×103~3.5×105 cfu/g,高峰出现在11月.水体中弧菌量为1.4×10~8.6×103 cfu/ml,9月达到高峰,底泥中弧菌为6.8×102~1.33 ×104 cfu/g,9-10月维持在较高水平.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酸还原菌在9-11月初均维持较高水平,三者在底泥中于11月初达到高峰,提示该时期底泥环境已发生恶化.
    2008 Vol. 27 (11): 574-577 [摘要] ( 34 ) HTML (0 KB)  PDF (303 KB)  ( 294 )
    578 螺旋藻细胞主要物质的转化对其细胞沉浮的作用
    贾辉,李博生
    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细胞沉浮受光调控,在强光下碳水化合物大量积累,其细胞相对密度增大使其细胞下沉.利用细胞呼吸作用消耗部分碳水化合物,其细胞依然可上浮.弱光下,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使细胞相对密度减小,其细胞上浮.在该光照条件下,连续光照有利于蛋白质大量合成.在强光下,螺旋藻细胞激发放氧与其碳水化合物积累同时发生,共同导致其细胞下沉,反之亦然.这为研究浮游植物细胞沉浮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008 Vol. 27 (11): 578-580 [摘要] ( 30 ) HTML (0 KB)  PDF (221 KB)  ( 144 )
    581 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美洲鲥幼鱼生长的影响
    杨坤,张静,汪留全,卢文轩
    用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制成蛋白含量为35%、40%和45%的试验饲料,喂养美洲鲥幼鱼41 d.结果表明,美洲鲥幼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约为40%时,幼鱼的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率较好.
    2008 Vol. 27 (11): 581-583 [摘要] ( 37 ) HTML (0 KB)  PDF (191 KB)  ( 266 )
    584 A3α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幼体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陈国福,张春云,王光玉,徐仲,宋晓玲,黄倢
    用含不同质量分数(0.005%、0.01%、0.1%)A3α肽聚糖(PG)的饵料投喂及在育苗水体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005、0.01和0.05 mg/ml)的PG浸浴凡纳滨对虾幼体,以投喂不添加PG的饵料作对照,另设投喂活饵的试验组作参考;饲养7 d后,检测PL1期仔虾体内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显示:PG经浸浴和口服能促进幼虾ACP和ALP活性提高;经活饵投喂的幼虾的ACP和ALP活性也较高.活饵组的ACP和ALP活性,0.01%PG添加量组和0.005 mg/ml PG的浸浴组幼体的ACP活性,0.01%和0.1%PG添加量组、PG质量浓度为0.01、0.05 mg/ml的浸浴组的ALP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 < 0.05);口服组和浸浴组ACP活性均与PG浓度正相关,而口服组中0.01%PG添加量组ALP活性最高,浸浴组中PG浓度与ALP活性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PG能提高幼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PG用于育苗的口服质量分数建议为0.05%~0.1%,浸浴质量浓度为0.05 mg/ml.
    2008 Vol. 27 (11): 584-587 [摘要] ( 30 ) HTML (0 KB)  PDF (288 KB)  ( 242 )
    588 大连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来源调查
    李文姬,薛真福,李华琳,张明,罗鸣,鲁学辉,臧有才,刘项峰
    旅顺渤海侧沿海没有虾夷扇贝资源,但是每年的5月中旬-6月中旬出现虾夷扇贝幼虫,使该海域形成采苗场.2006-2007年笔者通过在虾夷扇贝主要增养殖海区投放漂流瓶跟踪移动方向,监测浮游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分布等方法,调查了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来源.结果表明,2006年4月30日、2007年4月8日和4月28日,在獐子岛海域投放的漂流瓶,回收率分别为7.5%、14.0%和17.2%,其中在獐子岛至旅顺渤海侧沿海回收的比例分别为6.0%、10.4%和4.0%.2006年4月6日,大钦岛海域投放的漂流瓶,回收率为13.0%,在旅顺渤海侧回收率为0%.獐子岛至旅顺渤海侧沿海设置10~12个站位,调查浮游幼虫数量及个体大小分布,结果表明,进入5月中旬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向旅顺渤海侧沿海集中,而且大个体幼虫的比例增加.调查结果证明,旅顺渤海侧沿海虾夷扇贝幼虫主要来自黄海北部增养殖海区.
    2008 Vol. 27 (11): 588-591 [摘要] ( 28 ) HTML (0 KB)  PDF (275 KB)  ( 138 )
    592 四种大型水母横裂生殖的差异与其种群数量变动的初探
    刘春洋,王文波,周泓,于旭光
    在实验室培养了4种大型水母:海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及沙海蜇的螅状体.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观察了这4种螅状体的横裂生殖, 其横裂生殖率:海蜇100%、海月水母100%、白色霞水母0%、沙海蜇0%.经过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海蜇20%、海月水母100%.未横裂生殖螅状体的存活率为100%,同时探讨了这4种大型水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2008 Vol. 27 (11): 592-595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329 KB)  ( 332 )
    596 江苏盐城发现一海生隐藻
    余成元,郭金耀
    隐藻含有丰富的DHA、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于江苏盐城射阳盐场发现1种海生隐藻,可以在含氯化钠80 g/L的盐度培养基中良好生存, 但它的形态特征与淡水森氏藻相似,该海生隐藻国内未见报道,因此具有重要价值.
    2008 Vol. 27 (11): 596-597 [摘要] ( 43 ) HTML (0 KB)  PDF (141 KB)  ( 127 )
    598 大菱鲆微生物性疾病研究进展
    秦蕾,王印庚,阎斌伦
    2008 Vol. 27 (11): 598-602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468 KB)  ( 473 )
    603 鱼类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王茜,范小勇,尹绍武,陈国华
    2008 Vol. 27 (11): 603-605 [摘要] ( 36 ) HTML (0 KB)  PDF (205 KB)  ( 218 )
    606 中草药在寄生性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牟洪生,李小梅,齐振雄,李续娥
    2008 Vol. 27 (11): 606-608 [摘要] ( 39 ) HTML (0 KB)  PDF (316 KB)  ( 552 )
    609 竹醋液在水产业上的应用展望
    唐道军,徐善良,徐关金
    2008 Vol. 27 (11): 609-610 [摘要] ( 47 ) HTML (0 KB)  PDF (212 KB)  ( 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