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25 |
|
|
|
|
|
|
|
|
1 |
复方中草药对奥尼罗非鱼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
 |
张照红,林旋,张伟妮,王全溪,李辉选,姚华阳,王寿昆 |
|
|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个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分别饲养奥尼罗非鱼,旨在探讨复方中草药对奥尼罗非鱼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挑选质量(36±5)g的健康奥尼罗非鱼,共48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60尾,每组设置1个平行.分别用含有0‰(对照组)、0.5‰、1.0‰、1.5‰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喂养60 d,每15 d分别取血样,用于测定血液白细胞吞噬能力,血液硝基四氮唑蓝阳性细胞数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溶菌酶的活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1.5‰添加组在第30 d和45 d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血液白细胞吞噬能力、硝基四氮唑蓝阳性细胞数量及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溶菌酶的活力.综合奥尼罗非鱼各项血液非特异性指标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1.5‰复方中草药可以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
|
2011 Vol. 30 (1): 1-5
[摘要]
(
50 )
HTML
(0 KB)
PDF
(348 KB)
(
378
) |
|
|
|
6 |
对二甲苯对大弹涂鱼肝脏和白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
 |
上官旖旎,赵金龙,陈婷,朱艺峰 |
|
|
设定对照组和3个对二甲苯浓度组(0.16,0.80,4.00μmol/L),研究不同浓度对二甲苯对大弹涂鱼肝脏、白肌组织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抗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弹涂鱼肝脏、白肌在对二甲苯暴露下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调节机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肝脏和白肌的SOD、GR酶活力差异显著,0.80μmol/L组均显著增加(p<0.05);肝脏GPx活性在不同浓度下差异不显著(p>0.05),而白肌GPx在不同浓度组中随对二甲苯质量浓度增加显著增加(p<0.05);肝脏、白肌中CA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白肌MDA含量随对二甲苯质量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 |
|
|
2011 Vol. 30 (1): 6-10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328 KB)
(
265
) |
|
|
|
11 |
香鱼肝胰腺cDNA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
|
 |
张亮,史雨红,陈炯,陆新江,李明云 |
|
|
以香鱼正常肝胰腺为材料,构建cDNA文库.初始文库库容大于1.3×107 cfu/ml,扩增文库的滴度大于1.1×106cfu/ml,平均插入片段约为1.0 kb.从文库中随机挑选297个cDNA克隆测序,得到232个功能已知EST序列,功能包括代谢、蛋白质合成、细胞与机体防御、信号转导以及细胞结构与运动等5个方面.随机测序获得香鱼弹性蛋白酶(Elastase,ELA)编码序列,cDNA序列全长957个核苷酸,3'-末端具有polyA尾,编码一个由268个氨基酸组成28.7 ku大小蛋白.序列分析表明,香鱼ELA的N端15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成熟肽具有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香鱼ELA与斜带石斑鱼、大西洋鳕和金头鲷的EL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76%~7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香鱼ELA与其他鱼类ELA紧密成簇.RT-PCR检测显示,香鱼ELA基因mRNA在香鱼肝胰腺、脾、肠组织中均大量表达. |
|
|
2011 Vol. 30 (1): 11-16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581 KB)
(
184
) |
|
|
|
31 |
短尾派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基因差异位点分析 |
|
 |
田美,申欣,孟学平,程汉良 |
|
|
分析了短尾派14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初步揭示了短尾派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短尾派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与泛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相比,发生了大规模的基因重排;然而,trnH基因的易位是短尾派14个物种所共有的,从而可以视作短尾派线粒体基因组的一个共同衍征.绒螯蟹属和青蟹属所有13个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Ka/Ks比值均远远低于1,显示出很强的纯化(负)选择.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核糖体RNA基因的差异位点分析可以看出,在短尾派和青蟹属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中,nad5、nad4和nad2基因可以作为coxl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而在绒螯蟹属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中,nad5和nad4基因可以作为coxl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 |
|
|
2011 Vol. 30 (1): 31-37
[摘要]
(
53 )
HTML
(0 KB)
PDF
(447 KB)
(
395
) |
|
|
|
42 |
水产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比较与分析 |
|
 |
蔡丽娟,许宝青,林启存 |
|
|
对15株分离自甲鱼、草鱼、鲫鱼、石蛙、团头鲂和三角鲂的嗜水气单胞菌,用K-B纸片法对18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后,用NCCLS标准进行判断,结果输入WHONET5.4耐药监测软件,比较15株菌的耐药水平及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并对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表现出来的交叉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株嗜水气单胞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恩诺沙星、四环素、强力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率均超过40%,WHONET5.4散点图表明四环素和强力霉素有较为密切的交叉耐药现象. |
|
|
2011 Vol. 30 (1): 42-45
[摘要]
(
53 )
HTML
(0 KB)
PDF
(241 KB)
(
608
) |
|
|
|
46 |
浙南室内水泥池刺参度夏试验 |
|
 |
周朝生,胡利华,郑金和,张炯明,刘伟成,李小勇 |
|
|
通过自然常温饲育和人工控温(23.6±0.5)℃的降温饲育,研究了3种规格体质量(10、20、50个/kg)刺参于浙江南部海区室内水泥池的度夏.结果表明,常温饲育下,3种规格的刺参体质量均呈负增长,且特定负生长率随着刺参体质量的增加而升高;降温饲育下,10个/kg与20个/kg体质量刺参组呈负增长,而50个/kg体质量刺参组略呈正增长,第30 d与第60 d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496%与0.0513%.降温(23.6±0.5)℃饲育能有效提高刺参度夏时的存活率,有效降低刺参的特定负生长率,且刺参体质量越大,有效降低的体质量下降幅度也越大.在浙江南部海区室内水泥池养殖刺参,温度保持在(23.6±0.5)℃时,50个/kg的刺参不夏眠. |
|
|
2011 Vol. 30 (1): 46-49
[摘要]
(
69 )
HTML
(0 KB)
PDF
(311 KB)
(
2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