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13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25

     
            论文
    1 《水产科学》来稿须知
    2013 Vol. 32 (2): 1-1 [摘要] ( 27 ) HTML (0 KB)  PDF (550 KB)  ( 54 )
    63 青弹涂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
    曹伏君,叶宁,罗杰,李显斌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青弹涂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青弹涂鱼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青弹涂鱼肝脏的比肝质量平均为6.4%,较一般硬骨鱼类高很多.肝组织小叶构造不明显,血管丰富,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分布相对独立;肝细胞呈多面体形,排列成团块状或索状.食道管腔大,褶皱平缓且宽;胃的外形为“Ⅰ”型,无幽门盲囊,幽门部无胃腺;肠道短且粗,与大弹涂鱼有一定差异;直肠与小肠分界明显.消化道肌肉层均比较发达,肌层与黏膜下层之间常见血管,其中分布大量红血细胞.
    2013 Vol. 32 (2): 63-67 [摘要] ( 36 ) HTML (0 KB)  PDF (1775 KB)  ( 181 )
    68 俄罗斯仿刺参与中国仿刺参杂交F1幼参的早期生长比较
    张黎黎,曹学彬,李君华,刘佳亮,侯明华,周文江,常亚青
    在水温13.0~25.0℃条件下,以存活率、同化率、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俄罗斯仿刺参和中国仿刺参杂交系(RC和CR)及自交系(RR和CC)F1幼参[体质量(0.797士0.2688)g]的摄食、生长及杂交优势.试验结果表明,RC组、CR组及RR组幼参的存活率显著高于CC组(P<0.01);各组幼参之间的同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水温变化无显著关系;RR组幼参的质量增加率及其12月份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各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随水温降低而下降,但各月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俄罗斯仿刺参与中国仿刺参正交(RC)和反交(CR)的效果略有差异,但杂交幼参的各项指标均高于目前养殖的中国仿刺参.综上所述,在水温较低且刺参规格较小的条件下,与养殖的中国仿刺参相比,俄罗斯仿刺参和杂交刺参F1幼参的存活率及生长有一定的优越性.
    2013 Vol. 32 (2): 68-72 [摘要] ( 43 ) HTML (0 KB)  PDF (332 KB)  ( 240 )
    73 低温处理凡纳滨对虾仔虾全长cDNA文库及troponin Ⅰ基因三种拷贝的比较分析
    彭金霞,房振峰,韦嫔媛,李咏梅,蒋伟明,陈秀荔,赵永贞,李文红,陈晓汉
    运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低温处理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全长cDNA文库,文库的滴度为1.05×106 pfu/mL,重组率94%,插入片段平均长度为1.0 kb.随机选取116个克隆进行测序鉴定,获得111条有效序列,其unigene比例79.2%,涵盖了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核糖体结构、信号传导、代谢、细胞周期、能量产生与转换、转录、抗逆及防御、生物发育等10多种功能类别,其中与发育(10.34%)及抗逆及防御(10.34%)相关基因占2o.68%.对测序获得的肌肉发育相关trioponinⅠ基因的3个不同拷贝进行了序列和进化比较分析.研究为发育和耐寒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探索创造了基础条件.
    2013 Vol. 32 (2): 73-79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2385 KB)  ( 311 )
    80 瓯江光唇鱼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练青平,宓国强,姚子亮,胡廷尖,刘士力,李倩,王雨辰
    利用养殖条件下的瓯江光唇鱼亲鱼通过人工干法授精获得瓯江光唇鱼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成熟的卵呈卵圆形,为金黄色或者桔黄色,弱粘性,沉性卵,卵径1.20~1.50 mm.在孵化水温(24士1)℃条件下,受精后1.08h,胚盘形成;1.58 h,进入卵裂期;4.75h,进入囊胚期;10.5 h,进入原肠期;15.75 h,进入神经胚期;22.50 h,进入器官形成期;65h,仔鱼开始出膜.瓯江光唇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即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和器官形成,其中包括27个时期.本研究旨在为该鱼的规模化人工繁殖奠定基础.
    2013 Vol. 32 (2): 80-84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825 KB)  ( 238 )
    85 光照、pH及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影响
    徐海龙,马志华,郭立,季延滨,崔青曼,乔秀亭
    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周期,pH和盐度突变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和增殖率.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持续光照条件下轮虫种群增殖率为持续黑暗状态的3.5倍;pH存活上限9.5,下限5.5;种群增殖最适pH为7.5~8.5;种群繁殖的最适盐度为30~35,存活的下限为15,上限为40.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对于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是必要的;pH的不同对褶皱臂尾轮虫带卵量、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均有影响.盐度突变盐差越大,褶皱臂尾轮虫的适应能力(适应所需时间和存活率)越弱.
    2013 Vol. 32 (2): 85-88 [摘要] ( 66 ) HTML (0 KB)  PDF (253 KB)  ( 329 )
    89 涅斯捷连科氏菌对仿刺参的致病性初步研究
    徐晓红,高祥刚,鹿志创
    2005-2007年在大连、营口地区室内养殖仿刺参幼参阶段发生附着基和池壁变红现象,同时伴随池内幼参体壁溃疡、死亡.对变红的附片和患病幼参进行病原菌分离,结果均分离出一株在TCBS和2216E培养基上显示绝对优势的桔红色菌株.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株对仿刺参具有一定致病性.通过菌株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和16S rRNA分析,鉴定该优势菌为耐盐捏斯连科菌.该菌最适生长温度25~37℃、最适合生长pH 7.6~8.0、食盐质量分数超过6%生长最旺盛.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先锋V、先锋必、先锋Ⅵ、先锋孟多、头胞氯氨苄、新霉素、万古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四环索、呋南妥因、萘啶酸、氟嚷酸、氟罗沙星显示高度敏感,对头胞噻肟和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2013 Vol. 32 (2): 89-92 [摘要] ( 38 ) HTML (0 KB)  PDF (750 KB)  ( 218 )
    93 两株西施舌内脏团细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赵娜娜,孟学平,申欣,程汉良,于清,刘兆普
    自健康西施舌内脏团中分离得到两株细菌,命名为NZT-1、NZT-2,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分析.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两株菌均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生化反应显示,菌株NZT-1为梅氏弧菌的概率为89.07%,NZT-2为梅氏弧菌的概率为66.21%,两菌株均产纤维素酶、蛋白质酶、右旋糖酐酶,NZT-1产淀粉酶;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菌株NZT-1、NZT-2与弧菌属的EHP1菌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6%、95%,初步鉴定两株菌属弧菌属.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两株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5.0~10.0,最适生长温度28℃.
    2013 Vol. 32 (2): 93-97 [摘要] ( 49 ) HTML (0 KB)  PDF (1291 KB)  ( 177 )
    98 山东南部海蜇资源分布与浮游动物相关性分析
    张金浩,邱盛尧,乔凤勤,李增,耿宝龙
    根据2010-2011年在山东南部各海湾进行海蜇放流后的资源分布调查及同期进行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海蜇总数和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特点及海区中浮游动物的生态类型和优势种,探讨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和放流海蜇的数量分布关系.经过调查发现,2010年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桡足幼体、无节幼虫、中华哲水蚤、疣足幼虫、真哲水蚤、根状拟铃虫等;2011年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夜光虫、桡足幼体、无节幼虫、长腹剑水蚤、巴拿马网纹虫、真哲水蚤;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年份海蜇与浮游动物的分布未呈现相关性.但两年调查中海蜇与桡足类分布均存在负相关性,即海蜇分布与桡足类存在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2013 Vol. 32 (2): 98-101 [摘要] ( 71 ) HTML (0 KB)  PDF (1223 KB)  ( 249 )
    102 唇(鱼骨)池塘苗种培育试验
    骆小年,李军,金广海,刘义新,李敬伟,杨培民,夏大明,刘丙阳
    进行了唇鲋夏花培育、1龄秋片苗种培育和2龄秋片苗种培育生产性试验.夏花培育池0.67 hm2,轮虫高峰期下塘唇(鱼骨)水花鱼苗10万尾.经24 d培育,鱼苗的平均全长达34.92 mm,增长4.04倍,平均体质量达0.285 g,增长142.5倍,鱼苗在22日龄后体质量增长较快,出塘唇(鱼骨)夏花8.2万尾,成活率82%.1龄秋片苗种培育试验池塘面积0.27 hm2,放养夏花8万尾(平均全长2.58 cm),经142 d培育,平均全长达16.62 cm,增长6.44倍,平均体质量达37.88 g,增长291.38倍,出塘秋片鱼种6.248万尾,成活率78.1%,饵料系数2.5.2龄苗种培育池塘0.2 hm2,放养1万尾(平均体质量15.6 g),经101 d饲养,平均全长达18.21 cm,增长1.56倍,平均体质量达56.66 g,增长3.63倍,出塘唇(鱼骨)鱼种9960尾,成活率99.6%,饵料系数2.2.
    2013 Vol. 32 (2): 102-105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255 KB)  ( 323 )
    106 虾蟹混养池塘异养菌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
    李信书,王洪斌,陈文慧,李士虎,伏光辉,陈百尧,安健
    2011年8月对连云港滩涂虾、蟹混养池塘异养细菌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通过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对虾、蟹混养池塘水环境中的异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共获21株细菌.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分析.研究证实,虾、蟹混养池塘水体微生物种类丰富,经16SrRNA序列分析确定为弧菌属等8属的细菌,以弧菌属、盐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分别占整个群落的31.5%、26.3%、15.8%.
    2013 Vol. 32 (2): 106-109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1212 KB)  ( 330 )
    110 重要经济贝类原虫病及其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郭书林,陈信忠
    2013 Vol. 32 (2): 110-116 [摘要] ( 33 ) HTML (0 KB)  PDF (564 KB)  ( 220 )
    117 海水养殖虾夷扇贝供应链可追溯管理体系的探讨
    于笛,刘俊荣,杨君德,章超桦
    2013 Vol. 32 (2): 117-124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405 KB)  ( 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