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14年 第3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4-07-25

     
            论文
    403 斑马鱼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曹文芝,刘云,梁冰,姜国良,韩茵
    通过对斑马鱼外周血涂片以及肝脏、肾脏和脾脏的组织印迹片进行Wright's Giemsa混合染色,光镜观察其中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并对血细胞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了斑马鱼外周及造血组织血细胞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斑马鱼的血细胞除红细胞外,还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少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斑马鱼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中有一个成熟过程.原始红细胞只在肾脏中出现,而肾脏中幼稚型红细胞的数目也最多.原始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和原淋巴细胞在3种器官中均有出现,肾脏最多.可见肾脏是斑马鱼主要造血器官,脾脏和肝脏是其辅助造血器官.
    2014 Vol. 33 (7): 403-409 [摘要] ( 122 ) HTML (0 KB)  PDF (3211 KB)  ( 611 )
    410 裸甲藻种群密度与理化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郗艳娟,吴新民,郑向荣,赵春龙,慕建东,张兵,闫丽,杨超臣,李怡群
    为了探讨裸甲藻种群密度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为裸甲藻赤潮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1年5-8月对河北省秦皇岛近岸海域进行的水质环境调查数据,采用灰色理论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并计算了裸甲藻的种群密度与8项环境理化因子的灰关联度及关联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氮∶磷、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是影响裸甲藻种群增殖态势的主要因素,而化学需氧量、温度、盐度和pH是次要因素.裸甲藻高密度出现的氮∶磷、水温和氮、磷、硅的含量分别为10~30、17~20℃、0.1、0.005、0.1 mg/L;裸甲藻化学需氧量为1.04~3.20 mg/L,分布均匀;盐度为31~32,pH 7.8~8.1,对裸甲藻种群密度无显著影响.
    2014 Vol. 33 (7): 410-416 [摘要] ( 50 ) HTML (0 KB)  PDF (3211 KB)  ( 301 )
    417 3种不同遗传型罗非鱼的耐盐性和生长性能的比较
    王飞,莢金华,张艳红,任炳琛,梁从飞,赵丽慧,庄青青,赵金良
    比较了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2(尼萨F2)以及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1♂(回交一代)3种不同遗传型罗非鱼群体鱼苗耐盐性能、鱼种与成鱼阶段的生长性能差异.急性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尼萨F2平均存活时间、50%存活时间、96 h半致死浓度显著高于回交一代和尼罗罗非鱼(P<0.05),回交一代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50%存活时间和96h半致死浓度略高于尼罗罗非鱼(P>0.05);慢性致死试验结果显示,尼萨F2、回交一代、尼罗罗非鱼的50%死亡盐度分别为73±5.66、71.67±4.5、58.33±3.68,尼萨F2和回交一代半致死盐度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P<0.05).苗种阶段,盐度为0和15时,尼罗罗非鱼日均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尼萨F2和回交一代(P<0.05),回交一代大于尼萨F2(P>0.05);盐度为20及25时,尼萨F2日均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回交一代和尼罗罗非鱼.成鱼阶段,盐度为0时,尼罗罗非鱼日均质量增加率大于回交一代和尼萨F2(P>0.05);盐度为15、20和25时,尼萨F2日均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回交一代和尼罗罗非鱼(P<0.05).研究结果为耐盐罗非鱼杂交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2014 Vol. 33 (7): 417-421 [摘要] ( 78 ) HTML (0 KB)  PDF (2299 KB)  ( 310 )
    422 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消化酶活性及添加葡萄糖对其影响
    蒋左玉,姚俊杰,熊铧龙
    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普安银鲫早期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及葡萄糖对它们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胚胎中淀粉酶活性比成熟卵高.(2)原肠中期至外源营养期,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发育呈上升趋势;胃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由原肠中期至晶体出现期无变化,而在晶体出现期至外源营养期,胃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在整个发育过程始终处于较低水平.(3)用15 g/L葡萄糖溶液浸泡,能明显促进普安银鲫胚胎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但对纤维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在胚胎发育进程中淀粉酶优先发挥作用分解卵黄中的碳水化合物,为胚胎发育迅速提供能量;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分解卵黄物质在器官形成及仔鱼发育中起着主要作用.
    2014 Vol. 33 (7): 422-426 [摘要] ( 71 ) HTML (0 KB)  PDF (2297 KB)  ( 235 )
    427 豢养斑海豹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宋新然,王勤国,张培君,杨勇,韩家波,于长哲,楚善合,张胜久
    为探讨斑海豹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参考范围及个体差异,为斑海豹饲养及健康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并统计分析了不同年龄、性别斑海豹15项血液常规指标和27项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了各项指标在不同类型(性成熟情况、性别)动物间的差异.研究发现5项血液常规指标和15项血液生化指标受年龄影响较大,5项血液常规指标和8项血液生化指标性别间差异较大;表明血液常规指标受年龄和性别双重影响,而血液生化指标受年龄影响较明显.本研究统计了健康斑海豹血液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的范围,其研究结果可作为豢养斑海豹常规体检、野外斑海豹救助时的诊断依据,在提高豢养斑海豹生存质量和野外救助效率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2014 Vol. 33 (7): 427-432 [摘要] ( 67 ) HTML (0 KB)  PDF (2756 KB)  ( 450 )
    433 氨氮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王鑫,李荣,刘东超,王双耀,杨晶晶,姜志强
    在水温21.1~24.6℃,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2.41、4.82、7.23 mg/L和9.64 mg/L条件下,进行红鳍东方鲀[体质量(18.42±0.13)g]生长与能量收支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中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红鳍东方鲀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吸收率和转化效率显著减小;粪能(F)、排泄能(U)、代谢能(R)占摄食能(C)的比例均随氨氮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代谢能(R)占同化能(A)的比例也出现增加,而生长能(G)占摄食能(C)与同化能(A)的比例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氨氮水平的能量收支方程为:对照组:100.00C=32.23G+3.23F+6.92U+57.62R;氨氮质量浓度2.41mg/L组:100.00C=29.57G+3.56F+7.43U+59.44R;氨氮质量浓度4.82 mg/L组:100.00C=28.12G+3.84F+7.51U+60.53R;氨氮质量浓度7.23 mg/L组:100.00C=24.24G+4.41F+8.00U+63.62R;氨氮质量浓度9.64 mg/L组:100.00C=18.38G+4.47F+8.29U+65.86R.
    2014 Vol. 33 (7): 433-437 [摘要] ( 49 ) HTML (0 KB)  PDF (2298 KB)  ( 439 )
    438 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邢永泽,刘项峰,赖廷和,范航清,吴斌
    为研究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于2012年8月1日 15日在系统的4个管理窗口,总进水口和自然海区分设采样点,每7d随潮汐涨落各进行1次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同步监测该养殖系统的主要理化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7种,其中桡足类37种,原生动物6种,其他浮游类4种;此外,还采集到各类浮游幼体12种.坚长腹剑水蚤、针刺拟哲水蚤、小拟哲水蚤以及一种半咸水猛水蚤为主要优势种.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受系统盐度影响明显,涨潮期间浮游动物丰度均值显著高于退潮期间,多样性指数均值相对落潮期间略高,但均匀度均值略有降低.在养殖系统一个循环周期内,生态养殖活动未使红树林区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受到干扰.
    2014 Vol. 33 (7): 438-442 [摘要] ( 116 ) HTML (0 KB)  PDF (2297 KB)  ( 401 )
    443 锦鲤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沈晓静,胡秀彩,兰云,李雪,朱爱华,张培,吕爱军
    对锦鲤赤皮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自患病锦鲤心脏、皮肤病变组织中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KC 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gyrB基因克隆测序以及构建发育进化树分析,测序结果获得该菌株的16S rRNA、gyrB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501 bp、1215 bp,与荧光假单胞菌标准菌株LMG5831的16S rRNA序列同源性为99.87%,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KC 1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登录号:GU198110)的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类为一支,最终鉴定KC 1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C 1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乙基西梭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四环素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24种抗生素耐药.
    2014 Vol. 33 (7): 443-446 [摘要] ( 82 ) HTML (0 KB)  PDF (1841 KB)  ( 508 )
    447 2个鳜鱼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张进,梁旭方,杨敏,陈敦学,刘灿洪,巫绍明,李永锋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鳜鱼人工选育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以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作为对照群体.结果显示,筛选的5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鳜鱼群体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超过0.50,其中鳜鱼广东清远群体和广东佛山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686和0.6186)比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低(为0.7788);3个鳜鱼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鳜鱼长江野生群体>鳜鱼广东清远群体>鳜鱼广东佛山群体;鳜鱼广东清远群体与鳜鱼长江野生群体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3476,鳜鱼广东佛山群体与长江野生鳜鱼群体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4238,且鳜鱼广东清远群体与鳜鱼长江野生群体的遗传相似性较高.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选育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野生鳜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要低;其中鳜鱼广东清远群体与鳜鱼长江野生群体亲缘关系更近,说明经过多年选育仍然保留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2014 Vol. 33 (7): 447-450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1839 KB)  ( 360 )
    451 盐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及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王庚申,谢建军,施慧,许文军
    在水温27.3~28.4℃下,研究了盐度11.0、16.2、21.4、26.6、31.8对全长为(4.20±0.78) cm的脊尾白虾生长及肝胰腺消化酶(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时间为40 d.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脊尾白虾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显著(P<0.05);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盐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但脂肪酶活力随盐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与特定生长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盐度21.4时达到最高;盐度为11.0~31.8时,胃蛋白酶活力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淀粉酶活力随盐度变化先降后升,在盐度21.4时最低;脂肪酶活力随盐度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2014 Vol. 33 (7): 451-454 [摘要] ( 107 ) HTML (0 KB)  PDF (1838 KB)  ( 495 )
    455 天津汉沽贝类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何荣,张秋丰,牛福新,徐玉山,屠建波
    根据2012年对天津汉沽贝类增养殖区环境的监测评价,分析了2012年汉沽增养殖区水质及沉积物环境的质量状况,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以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环境综合风险指数对该海域环境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津汉沽海水增养殖区海区有机污染程度较高;营养盐超标严重,导致增养殖区严重富营养化,使得发生赤潮或病害风险较高,影响该海区主导功能的发挥.
    2014 Vol. 33 (7): 455-458 [摘要] ( 50 ) HTML (0 KB)  PDF (1838 KB)  ( 214 )
    459 不同规格大鲵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孙翰昌
    为探究不同规格大鲵消化酶活性,测得常规养殖大鲵的生长指标及50、500、1500、4500 g 4种规格大鲵的胃、前肠、中肠、后肠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的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大鲵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m=7.1789L0.1102x(r2=0.9009,n=38);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随着体质量增加而升高;胰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前肠>中肠>后肠;各个肠段脂肪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2014 Vol. 33 (7): 459-461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1380 KB)  ( 208 )
    462 海草矿质营养的研究进展
    张倩,张沛东,郭栋,董晓煜,涂忠
    2014 Vol. 33 (7): 462-468 [摘要] ( 50 ) HTML (0 KB)  PDF (3222 KB)  ( 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