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18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23

     
    433 一种中草药复方和11种单方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大菱鲆肠道菌群的影响
    刁菁,李乐,叶海斌,于晓清,樊英,王晓璐,盖春蕾,李天保
    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了一种中草药复方制剂YCJ及11种中草药单方水提液对11种鱼类致病菌和肠道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石榴皮、五倍子抑菌效果明显,其次为半枝莲,但败酱草、金银花等效果不明显;中草药复方制剂水提液对不同菌株表现出差异抑菌效果,其中对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次为嗜水气单胞菌与爱德华氏菌,而对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鲁菲不动杆菌3种肠道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利用中草药复方粉剂拌饲投喂患肠炎的大菱鲆,连续投喂30 d,与普通饲料投喂组相比中草药投喂组鱼体的死亡率显著降低,计算其相对保护率为47%。同时,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中草药投喂组大菱鲆在投喂前后肠道与肠道内容物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中草药投喂后肠道及肠道内容物中的菌落丰富度略高于投喂前,且其菌落组成的均匀度也高于投喂前,不同样品中的细菌门类及相对丰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变形菌门与厚壁菌门是最主要的优势门类,占总菌群的90%以上。通过对各样品中目的优势细菌统计结果对比分析显示,在肠道内容物样品中乳杆菌目与芽孢杆菌目细菌比例在中草药投喂后的比例较投喂前有明显地提升,而弧菌目、假单胞菌目及支原体目细菌的比例有明显地下降,而在肠道样品中除了支原体目与假单胞菌目细菌比例有明显降低外,其他目的细菌比例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大菱鲆肠炎的治疗效果良好,且可对大菱鲆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造成一定影响。
    2018 Vol. 37 (4): 433-440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3921 KB)  ( 71 )
    441 眼柄切除对口虾蛄卵巢、肝胰脏和肌肉生化组分的影响
    姜丽楠,闫红伟,罗明正,崔鑫,沈旭芳,王连顺,刘海映,刘奇
    采用镊烫法切除体长10.20~15.20 cm雌性口虾蛄单侧眼柄,测量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测定卵巢、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生化组分含量的变化,以探讨眼柄切除对口虾蛄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切除单侧眼柄后,口虾蛄性腺指数上升,切除后第5、10、15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口虾蛄的肝胰腺指数在试验后期均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卵巢中的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组,在第5、15 d分别与对照组间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肝胰脏中的糖原含量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而肌肉中的糖原含量自第5 d开始下降,早于对照组。切除单侧眼柄第10 d后,肝胰脏中蛋白含量开始显著上升(P<0.05),之后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卵巢中蛋白含量也高于对照组,第15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与对照组肌肉中的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眼柄切除可以促进口虾蛄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和转移,有助于卵巢发育。
    2018 Vol. 37 (4): 441-447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12417 KB)  ( 64 )
    448 肥水和清水下塘时泥鳅鱼苗的生长和存活
    张云龙,袁娟,张子涵,欧阳霞,姚晓丽,董昭然,鲍传和
    4日龄泥鳅仔鱼养殖在32 m2的水泥池中,A组采用传统的肥水下塘,即在放苗之前先施肥,培养饵料生物;B组清水下塘,即放养泥鳅仔鱼前不施肥,保持水质清澈,配套水泥池培养饵料生物(施肥方式同A组),研究了两种不同培育模式对泥鳅仔稚鱼生长、生长离散及成活率的影响。32 d饲养结果显示,两种放养模式下泥鳅仔稚鱼生长速度均较快;泥鳅仔鱼体质量(m)与全长(L)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式为m=0.0674 L2.2644(r2=0.9888);全长、体质量与日龄(t)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式分别为L=1.8208 e0.0878t(r2=0.9471)和m=0.1257 e0.2219t (r2=0.8962);两组全长变异系数均为10,生长的离散程度均较高;B组成活率为(54.85±6.09)%,显著高于A组的(15.68±3.36)%,试验结果表明,清水下塘效果较好。
    2018 Vol. 37 (4): 448-455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13372 KB)  ( 81 )
    456 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耐药性分析
    乔毅,沈辉,万夕和,王李宝,史文军,黎慧,蒋葛,范贤平,张建明
    为了解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36株受试菌株对常见4种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菌株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磺胺类Sul1、Sul2和Sul3耐药基因。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噁唑、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3.34%、72.22%、66.66%、69.45%;36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检测到Sul1和Sul2基因,Sul1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0.56%和25.64%,Sul2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Sul3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未检出。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容乐观,其耐药性与Sul2和Sul1基因有较大相关性。
    2018 Vol. 37 (4): 456-463 [摘要] ( 80 ) HTML (1 KB)  PDF (14466 KB)  ( 41 )
    464 温度和规格对虾夷扇贝干露耐受性的影响
    刘忠颖,刘卫东,李军,周遵春,王超,杨慧花,林杉杉,于佐安,鲍相渤,李石磊,付成东
    研究了不同温度(10~17 ℃、15~17 ℃和20 ℃)对不同规格(平均壳高分别为831.7 μm、3.2 mm和26.7 mm)虾夷扇贝干露耐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种规格虾夷扇贝的干露耐受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同规格中,以平均壳高为831.7 μm的稚贝对干露耐受性最高。在起始温度15 ℃和10 ℃干露条件下,20 h以前,壳高3.2 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与壳高26.7 mm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壳高3.2 mm虾夷扇贝成活率略低于壳高26.7 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20 h后,壳高3.2 mm虾夷扇贝的干露成活率显著高于壳高26.7 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P<0.05)。本研究结果对不同规格虾夷扇贝苗种运输时的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8 Vol. 37 (4): 464-468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10500 KB)  ( 65 )
    469 镉离子对文蛤鳃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甄静静,叶方源,王都,倪小英,应雪萍
    以文蛤为研究对象,用不同剂量的镉离子(0、1.5、3、6、12 mg/L)对其进行为期5 d的染毒,用透射电镜观察镉离子对文蛤鳃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镉离子对文蛤鳃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微绒毛等重要细胞器的结构产生严重的损伤作用,且剂量越高,其影响越严重。具体表现为细胞核形状变形,核膜囊泡化;线粒体形状肿胀、变形,且嵴结构断裂分解,出现严重的空泡化现象;微绒毛逐步解体、脱落;溶酶体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溶酶体内沉淀物颜色加深。镉离子对文蛤鳃上皮细胞的毒害作用导致细胞内结构破坏,细胞基本功能受到影响。
    2018 Vol. 37 (4): 469-474 [摘要] ( 69 ) HTML (1 KB)  PDF (21540 KB)  ( 56 )
    475 铜绿假单胞菌YY24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的研究
    刘兴,李连星,薄香兰,陈继楚,周胜杰,王军,王立红,陈成勋
    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YY24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及催化过程,分别对关键酶基因(amoA、napA、narG、nirK、nirS、cnorB、qnorB、nosZ、nifH)进行PCR扩增、鉴定及测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目的基因片段。研究结果表明,amoA基因为铜绿假单胞菌YY24硝化关键酶氨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铜绿假单胞菌YY24存在膜结合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的类型为细胞色素cd1型亚硝酸盐还原酶nirS;铜绿假单胞菌YY24存在一氧化氮还原酶norB,能够将NO催化转化为N2O,其基因类型为qnorB;铜绿假单胞菌YY24中存在nosZ基因。
    2018 Vol. 37 (4): 475-483 [摘要] ( 76 ) HTML (1 KB)  PDF (17220 KB)  ( 62 )
    484 超低温冷冻保存中华鲟F1精子授精方法研究
    舒德斌,刘雪清,张建明,肖衎,赵珣,郭柏福,姜华,杜合军
    利用超低温冷冻保存中华鲟子一代(F1)的精液,研究4种不同激活液、2种不同的授精方式及5种不同冻精授精量对授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365 d的中华鲟F1冻精,用养殖水激活授精效果优于4种激活液,获得(15.04±0.58)%的受精率和(14.6±0.59)%的孵化率。相同条件下,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的湿法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18.3±1.45)%、(13.57±0.76)%、(18.65±0.42)%和(16.82±2.01)%、(11.03±0.98)%、(15.87±1.25)%,湿法授精效果均优于干法授精。用10 mL中华鲟卵与不同冻精授精量进行湿法授精,精子密度3.82×109个/mL,稀释比1∶2,冻精活力(35.45±5.26)%,冻精用量0.1~0.6 mL,随着冻精用量的加大,受精率和孵化率呈现上升趋势,0.6mL时,受精率和孵化率达最高,分别为(16.43±1.57)%和(14.58±1.35)%,但随着冻精用量的继续加大,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之下降。
    2018 Vol. 37 (4): 484-488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8053 KB)  ( 42 )
    489 产乳酸芽孢杆菌对对虾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杨世平,周嘉豪,孙成波,曹佩星,王成桂,陈兆明,罗鹏
    在温度(28±1) ℃、盐度28下,将产乳酸芽孢杆菌制剂添加到养殖10尾凡纳滨对虾、容水200 L的 0.3 m3室内玻璃钢桶中,使芽孢杆菌终密度为104、105、106 cfu/mL,以无益生菌添加组为对照组。定期测定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含量,以及总异养菌、弧菌和芽孢杆菌的数量。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添加芽孢杆菌各试验组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弧菌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高密度芽孢杆菌试验组(106 cfu/mL)养殖水体中总异养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添加芽孢杆菌后养殖水体中的芽孢杆菌数量在第4 d后会出现下降趋势。试验还发现,在养殖后期初次投入芽孢杆菌时会引起养殖水体中氨氮含量的短期升高。试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能改善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可作为益生菌用于对虾养殖中。
    2018 Vol. 37 (4): 489-493 [摘要] ( 93 ) HTML (1 KB)  PDF (11760 KB)  ( 75 )
    494 企鹅珍珠贝抗氧化系统对铜暴露的响应
    严俊贤,李有宁,于刚,吴开畅,马振华,陈明强
    在水温 (27.6±1.0) ℃下,容积为0.2 m3玻璃钢水桶中,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五水硫酸铜配制的Cu2+质量浓度为10、20 μg/L和40 μg/L对体质量(88.24±13.32) g企鹅珍珠贝的肝胰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企鹅珍珠贝抗氧化酶活性均有诱导作用;在Cu2+较低质量浓度作用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较快,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在较高质量浓度组活性提升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早期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高质量浓度组在试验结束时仍然保持较高活性;以上3种抗氧化酶均对重金属Cu2+较敏感,可作为海水环境中Cu2+含量的监测指示物。
    2018 Vol. 37 (4): 494-498 [摘要] ( 59 ) HTML (1 KB)  PDF (9465 KB)  ( 46 )
    499 渔源乳酸菌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效果研究
    李咏梅,任贻超,姜森灏,王金叶,王仁杰,李超
    自野生和养殖鱼体内分离出4株乳酸菌,分别为魏斯氏乳酸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和乳酸乳球菌。在水温25 ℃、盐度35及pH 8.3下,研究了用其单一菌株及混合菌株的菌体培养液和离心菌体去除实验室海水鱼类养殖系统水体中氨氮的效果,以不添加乳酸菌的处理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菌体培养液和离心菌体对水体氨氮的降解效果相同。添加乳酸菌的处理组氨氮水平在24 h后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之后维持相对平稳水平。其中,魏斯氏乳酸菌处理的菌体培养和离心菌体组1~5 d氨氮分别为0.13~0.10 mg/L和0.15~0.10 mg/L,24 h降解率分别为41.48%和37.20%;植物乳杆菌处理组1~5 d氨氮分别为0.15~0.08 mg/L和0.16~0.08 mg/L,24 h降解率达35.10%和32.50%;粪肠球菌在1~5 d氨氮分别为0.16~0.08 mg/L和0.15~0.07 mg/L,24 h降解率分别为23.90%和29.27%;乳酸乳球菌在1~5 d氨氮分别为0.16~0.08 mg/L和0.18~0.08 mg/L,24 h降解率分别为29.70%和23.90%。混合菌株对氨氮降解效率总体低于单一菌株。渔源乳酸菌对养殖水体氨氮有不同程度降解作用,但菌株配伍需要根据菌株自身特性及营养源互补性进行科学配比。
    2018 Vol. 37 (4): 499-504 [摘要] ( 134 ) HTML (1 KB)  PDF (12020 KB)  ( 72 )
    505 马氏珠母贝F8代4种壳色选育群体的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谭杰,孙宗红,陶雅晋,姚高友,刘付少梅,刘锦上,刘志刚
    利用10对EST-SSR分子标记研究红、白、黑、黄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F8代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0个位点共扩增出46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7。红、黑、白、黄4种壳色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0、3.7、3.6、3.5;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45~0.627和0.479~0.580;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850~1.04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23~0.509。黄壳色群体中各遗传参数值最小,而红壳色群体中除有效等位基因数外,其余参数(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值均最大。4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31个组合显著偏离平衡(P<0.05),占总位点的77.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101~0.3025,平均值为0.1206(0.05<遗传分化指数<0.15),处于中等程度分化,这与课题组8年定向选育有关。群体间的基因流值为0.5764~24.5841,平均值为1.8225。红壳色群体和黑壳色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8418),遗传距离最小(0.1722),最先聚为一类;白壳色群体和黄壳色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7107),遗传距离最大(0.3415)。经8代群体继代选育,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群体仍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红壳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黄壳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
    2018 Vol. 37 (4): 505-511 [摘要] ( 77 ) HTML (1 KB)  PDF (10509 KB)  ( 40 )
    512 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研究
    孙振中, 刘金金, 张玉平
    为查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分布现状,选取上海市典型的淡水养殖场进行引水和池塘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总氮、总磷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53 mg/L和0.294 mg/L;引水和池塘水体中总氮平均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水中总磷平均质量浓度为0.370 mg/L,显著高于引水;不同养殖品种池塘中氮、磷年均质量浓度有所差异,淡水鱼塘中总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凡纳滨对虾塘次之,中华绒螯蟹塘最低;养殖生产使池塘水体中有机态氮、磷在总氮和总磷中的占比以及氨氮在无机氮中的占比较引水均有所增加;引水中总氮在春、冬季含量相对较高,总磷在夏、冬季含量较高。养殖过程中淡水鱼塘中氮、磷含量因有机质的累积在秋季养殖后期较高;凡纳滨对虾塘中氮、磷含量在5月养殖初期相对较高;中华绒螯蟹塘内氮含量因水草的净化作用随养殖进程逐渐降低;70%以上的引水样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高于1.0,淡水养殖的引水质量不容乐观。整体上,淡水鱼的养殖显著增加了水体的综合污染程度(P<0.05),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养殖对水体综合污染程度影响不显著(P>0.05)。
    2018 Vol. 37 (4): 512-521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18698 KB)  ( 85 )
    522 台湾泥鳅幼鱼红点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徐先栋,李燕华,王海华,吴斌,陶志英,习宏斌
    为研究台湾泥鳅红点病病原,采用细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以及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方法确定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自体长约3 cm的台湾泥鳅幼鱼体内分离到致病菌株FZ2N。该菌株对泥鳅的半致死剂量为1.1×103 cfu/g,为强致病菌;经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选取18种抗生素进行药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氨基糖苷类、大环类脂类药物、青霉素类派拉西林敏感或中介敏感;对第一、第二、第三代头孢类,四环素类,多肽类,林可酰胺类药物耐药。
    2018 Vol. 37 (4): 522-526 [摘要] ( 74 ) HTML (1 KB)  PDF (8556 KB)  ( 79 )
    527 黄缘闭壳龟和黄喉拟水龟形态性状差异的比较
    杨贵强,李文通,林泉,郑煌,马峻峰,李婵,袁丁

    测量了安徽黄缘闭壳龟、台湾黄缘闭壳龟和黄喉拟水龟3种观赏稚龟的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甲桥长、喉盾宽、肱盾宽、胸盾宽、股盾宽、肛盾宽、喉盾缝长、肱盾缝长、胸盾缝长、腹盾缝长、股盾缝长和肛盾缝长等形态性状,利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了所测数据,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3种观赏稚龟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 (1)黄喉拟水龟稚龟腹甲除喉盾外每一块盾片内侧有黑斑,喉盾缝长与肱盾缝长相近,股盾缝长大于肛盾缝长;而安徽黄缘闭壳龟和台湾黄缘闭壳龟稚龟腹甲各盾片基本全覆盖黑斑,喉盾缝长大于肱盾缝长,股盾缝长小于肛盾缝长。与台湾黄缘闭壳龟相比,安徽黄缘闭壳龟的头部脸颊两侧和颈部更红,头部两侧黄带更艳,缘盾内侧及甲桥呈褐黄色甚至红色。(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安徽黄缘闭壳龟和台湾黄缘闭壳龟先聚为一组,然后再与黄喉拟水龟聚为一组。(3) 3种稚龟的判别公式为,安徽黄缘闭壳龟 =2884 x3 – 1149 x4 -928 x5 -1194 x6– 702 x10 -954 x11 -1780 x12 -555 x13 -724 x14 +341 x15-2459,台湾黄缘闭壳龟=2735 x3 – 1016 x4 -798 x5 -986 x6– 775 x10 -926 x11 -1991 x12 -447 x13 -731 x14 +345 x15-2396,黄喉拟水龟= 3085 x3 – 925 x4 -745 x5 -1511 x6– 686 x10 -849 x11 -1722 x12 -610 x13 -625 x14 +206 x15-2169,式中x3为腹甲宽/背甲长,x4为甲桥长/背甲长,x5为喉盾宽/背甲长,x6为肱盾宽/背甲长,x10为喉盾缝长/背甲长,x11为肱盾缝长/背甲长,x12为胸盾缝长/背甲长,x13为腹盾缝长/背甲长,x14为股盾缝长/背甲长,x15为肛盾缝长/背甲长。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聚类分析结果和判别分析结果相同,且与现有种属划分结果一致;腹面的腹甲宽/背甲长(x3)、甲桥长/背甲长(x4)、肱盾宽/背甲长(x6)、肱盾缝长/背甲长(x11)、胸盾缝长/背甲长(x12)等参数可作为鉴别上述3种观赏稚龟的主要客观依据。

    2018 Vol. 37 (4): 527-532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13064 KB)  ( 78 )
    533 江鳕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张效平,杨星,李小义,李正友,商宝娣
    2014年中旬,贵州省某养殖场引进的新品种江鳕发病,从患病江鳕肝脏和肾脏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回归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致病性检测,同时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测定。回归感染后的江鳕可再次分离到致病菌;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系统学分析,将致病菌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该菌对江鳕的半数致死密度为4.3×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敏感,对哌拉西林、克拉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
    2018 Vol. 37 (4): 533-538 [摘要] ( 83 ) HTML (1 KB)  PDF (10480 KB)  ( 47 )
    539 鳚繁殖生物学特性
    陈冰,付旭,崔前进,陈明康,陈飞,姜志强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黄海海域的大连市旅顺口区盐场地区逐月采集繸鳚样本350尾,采用常规生物学测定等手段,研究了繸鳚的繁殖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繸鳚为一次性产卵鱼类,成熟个体具有第二性征;雌雄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雌性性腺指数在10月达到最高值;雄性在9月达到最高值;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4009~11 075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为21.87~39.96粒/cm,个体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20.31~64.27粒/g。相关分析显示,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空壳质量及卵巢质量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水平,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和肥满度之间为显著性相关,个体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空壳质量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但与性腺指数和年龄呈正相关。
    2018 Vol. 37 (4): 539-543 [摘要] ( 76 ) HTML (1 KB)  PDF (10435 KB)  ( 38 )
    544 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DNA的损伤
    洪宇航,黄毅
    为研究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遗传毒性作用,将中华绒螯蟹分为5组进行半静水毒性试验,分别为0 μg/L的空白对照组,只添加丙酮的溶剂对照组,以及0.10、0.20、0.40 μg/L的溴氰菊酯质量浓度试验组。通过彗星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溴氰菊酯暴露1、2、4、8、12 d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拖尾率及Olive 尾距(OTM值)。结果显示,溶剂组在各时间点拖尾率及Olive尾距均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溶剂丙酮并非造成中华绒螯蟹血细胞DNA损伤的原因。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有较强的DNA损伤作用,1 d后0.20 μg/L和0.40 μg/L组拖尾率和Olive尾距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后3个质量浓度组在各时间点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至12 d后仍未恢复。拖尾率和Olive 尾距随着暴露时间增加而上升,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表明其可以作为评估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遗传毒性的敏感指标。
    2018 Vol. 37 (4): 544-549 [摘要] ( 79 ) HTML (1 KB)  PDF (11661 KB)  ( 46 )
    550 一株南极真菌的菌种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史崇丽,缪锦来
    对一株南极真菌进行菌种鉴定,并初步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ITS rD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将扩增片段测序并提交到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进行BLAST序列比对,分析其序列并进行分子鉴定;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无机盐离子在600 nm处的吸光值,初步考察菌株的生长条件。该菌株在斜面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至橙黄色光滑菌落,具有多形态细胞;在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培养条件下,菌株的生长状态不同。该菌株为出芽短梗霉菌;菌株在30 ℃下生长较好,起始pH 5~9时,菌株生长情况差别不大,过多的无机盐离子不利于菌株生长,且易使液体培养基沉淀。
    2018 Vol. 37 (4): 550-554 [摘要] ( 84 ) HTML (1 KB)  PDF (12028 KB)  ( 44 )
    555 凡纳滨对虾家系选育的研究与应用
    唐扬,孟小菲,沈瑞福,黄永春
    2018 Vol. 37 (4): 555-563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14900 KB)  ( 117 )
    564 植物精油在鱼类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崔惠敬,孟玉霞,赵前程,吕可,边楚涵,马永生
    2018 Vol. 37 (4): 564-570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11489 KB)  ( 59 )
    571 海草床的产卵场功能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王喜涛,张沛东,郭栋
    2018 Vol. 37 (4): 571-576 [摘要] ( 88 ) HTML (1 KB)  PDF (9873 KB)  (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