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株虹鳟源乌尔新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
吴春艳,任思宇,汪开毓,蒲华靖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万州 404155;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重庆市开州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 开州 405400 |
|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Pathological Infection Lesions of Acinetobacter ursingii from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
WU Chunyan, REN Siyu, WANG Kaiyu, PU Huajing |
|
摘要 自患病虹鳟肝、肾及体表溃烂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的双球状菌株K180411,回归感染证实该菌为此次发病的病原菌。菌株K180411在LB平板上形成直径1 mm的半透明菌落,无法水解七叶苷,不能利用麦芽糖、葡萄糖、精氨酸,硝酸盐还原反应为阴性,在5%的脱纤维羊血平板上形成β溶血环,16S rRNA与rpoB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菌株K180411与乌尔新不动杆菌MH113156和KJ789099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与rpoB系统发育分析,判定菌株K180411为一株乌尔新不动杆菌。乌尔新不动杆菌K180411感染后,虹鳟体表出现褪色斑,鳍条蛀蚀,脾肿大,肠道发炎等临床症状。组织学结果显示,肠道黏膜上皮大面积坏死,肠绒毛断裂脱落;肝细胞脂肪变性严重,局灶性坏死明显;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脱落。药敏结果显示,乌尔新不动杆菌K180411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及卡那霉素敏感,对磺胺异噁唑、链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
|
|
关键词 :
虹鳟,
乌尔新不动杆菌,
回归感染,
病理损伤
|
Key words:
Oncorhynchus mykiss
Acinetobacter ursingii
recurrent infection
pathological lesion
|
|
引用本文: |
吴春艳,任思宇,汪开毓,蒲华靖. 一株虹鳟源乌尔新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与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J]. 水产科学, 2019, 38(6): 797-803.
WU Chunyan, REN Siyu, WANG Kaiyu, PU Huajing.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Pathological Infection Lesions of Acinetobacter ursingii from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Fisheries Science, 2019, 38(6): 797-803.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shchkx.com/CN/ 或 http://www.shchkx.com/CN/Y2019/V38/I6/797 |
[1] |
李亚军, 王建福, 海强, 吕娜娜, 罗志源, 郸彩霞, 李洁, 刘哲, 余海涛. 纳米硒对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抗性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5, 44(1): 47-55. |
[2] |
朱敏杰, 曾起, 程超, 肖敏, 李爱平, 简少卿, 赵大显. 不同养殖密度虹鳟幼鱼生长和肌肉转录组比较分析[J]. 水产科学, 2023, 42(5): 747-759. |
[3] |
任思宇, 吴春艳, 汪开毓, 王雯慧, 刘震坤, 杨延辉. 棘胸蛙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病理学研究[J]. 水产科学, 2023, 42(1): 102-112. |
[4] |
苏晓燕, 韩步鹰, 孟玉琼, 白晓易, 李长忠, 马睿. 三倍体虹鳟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J]. 水产科学, 2022, 41(1): 35-43. |
[5] |
蔡冰, 陈万光, 王凡, 左小玉. 复方中草药对弧菌感染下虹鳟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0, 39(5): 727-733. |
[6] |
樊英, 李乐, 于晓清, 胡发文, 李天保, 叶海斌, 刁菁. 新型锌制剂对虹鳟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0, 39(1): 55-62. |
[7] |
邹升,龚亮,李东杰,曹丽娜,李艳平,何昊城,丁学知,易敢峰,夏立秋. 患病草鱼肠道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研究[J]. 水产科学, 2019, 38(2): 152-162. |
[8] |
王雪薇,谢意军,薛淑群,韩英. 二、三倍体虹鳟肌肉组织结构及营养成分的比较[J]. 水产科学, 2017, 36(5): 569-576. |
[9] |
孟玮,杨天燕,阿地力,咸玉兰. 基于ITS1基因分析亚东鲑(♂)虹鳟(♀)及其F1代遗传关系[J]. 水产科学, 2017, 36(3): 373-376. |
[10] |
王伟伟.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我国鲑亚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和不同虹鳟养殖群体遗传变异[J]. 水产科学, 2015, (6): 386-390. |
[11] |
孙建明,张洪,赵慧慧,纪瑾. 气/水混合溶解机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的应用试验[J]. 水产科学, 2007, 26(3): 134-137. |
[12] |
蔡俊鹏,刘江涛,王志. 引起南方九孔鲍苗大规模死亡的一株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J]. 水产科学, 2006, 25(7): 334-337. |
[13] |
陈万光,李要林,郭黛健,蔡冰. 水库浮式钢槽流水养殖虹鳟试验[J]. 水产科学, 2006, 25(11): 570-572. |
[14] |
李志华,王军霞,谢松. 虹鳟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04, 23(2): 39-44. |
[15] |
马尚助,刘孟琮,杨立群,宫源清. 虹鳟鱼活鱼运输[J]. 水产科学, 2002, 21(3): 24-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