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8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2-25

     
            论文
    1 《水产科学》来稿须知
    2008 Vol. 27 (2): 1-1 [摘要] ( 27 ) HTML (0 KB)  PDF (218 KB)  ( 25 )
    55 不同饲料搭配及投喂量对仿刺参稚、幼参生长和成活的影响
    王吉桥,隋晓楠,顾公明,丛文虎
    水温(22.8±1.5) ℃,将体长1.0~2.0 mm的仿刺参稚参放养到容水40 L 的塑料槽中,每槽150头,研究不同饲料搭配及投喂量对稚、幼参生长和成活的影响.在前一试验中,给幼参分别投喂含鼠尾藻、酵母和配合饲料98.0%、2.0%、0%(1组),95.0%、0%、5.0%(2组),30.0%、5.0%、65.0%(3组),60.0%、5.0%、35.0%(4组),90.0%、5.0%、5.0%(5组);投喂量为360.7%~107.1%;在后一试验中,采用第4组的搭配比例,6、7、8、9、10组的投喂量分别为第4组的1/4、1/2、1.0、5/4、3/2.每组4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稚、幼参摄食不同搭配饲料时,第1个月生长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中期,第1、2组的幼参生长显著快于其他组;后期,第3组生长显著快于其他组.稚、幼参的成活率与配合饲料的添加量呈正相关.在后一试验中,前期稚参的生长速度随投喂量的增加而加快;中、后期,各水槽稚参的总质量随投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平均每头质量与投喂量不呈正相关,第9组的稚参增长最快,第8组成活率最高,第6、7组的成活率最低.中、后期换水前水中氨氮含量显著高于换水后.文中提出了仿刺参苗种培育期间的适宜投喂模式.
    2008 Vol. 27 (2): 55-58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331 KB)  ( 540 )
    59 三疣梭子蟹Sox基因HMG盒的克隆分析
    沈建明,朱冬发,吴琼
    利用能扩增人类SRY基因HMG盒的一对简并引物,分别对三疣梭子蟹雌雄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均得到216 bp和约400 bp的两条带,不存在性别差异,通过PCR-SSCP分析,未发现雌蟹或雄蟹所特有的Sox基因.对216 bp的带进行克隆测序得到6个Sox基因,分别命名为PTSox21、PTSox12、PTSox11a、PTSox11b、PTSox11c和PTSox4.其中,PTSox21、PTSox12和PTSox4氨基酸序列与人类Sox21、Sox12和Sox4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0%、66%和63%,PTSox11a、PTSox11b和PTSox11c氨基酸序列均与人类Sox11基因有63%的同源性.此外,PTSox11a和PTSox11b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达到了98.6%,只在第44位氨基酸残基不同.与其他物种Sox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发现,PTSox21与饰纹姬蛙Sox2a有92%的同源性,而PTSox12、PTSox11a、PTSox11b和PTSox11c均与意大利蜜蜂的Sox1有73%的同源性,PTSox4与意大利蜜蜂的Sox1有72%的同源性.
    2008 Vol. 27 (2): 59-63 [摘要] ( 33 ) HTML (0 KB)  PDF (366 KB)  ( 147 )
    64 微生态制剂对牙鲆幼鱼脂肪酶的影响
    冯俊荣,陈营,李秉钧
    试验结果表明, 微生态制剂可提高牙鲆幼鱼消化道的脂肪酶活性,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的间隔时间影响其使用效果.拌饲投喂与在水中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在7 d内使脂肪酶活性大大提高,但随后采用这种使用方式的试验组脂肪酶活性又迅速降低.而只在水中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各试验组的脂肪酶活性却随着试验的进行,逐步提高.有利于脂肪酶活性提高的最佳方案是只在水中使用微生态制剂,使用间隔时间为7 d,芽孢杆菌:乳酸菌为10:1,菌液密度为105/ml.
    2008 Vol. 27 (2): 64-66 [摘要] ( 39 ) HTML (0 KB)  PDF (222 KB)  ( 178 )
    67 4种植物粗提物对金鱼诱食效果的初步研究
    吉红,李海梅,周继术,刘兰锋
    选用4~7 g金鱼60尾,以触球法进行4种植物(大蒜、陈皮、松针、丁香)粗提物诱食效果的试验.通过记录金鱼进入集鱼区及其触碰试剂球次数,结合统计学检验,比较和评价了4种植物粗提物对金鱼的诱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陈皮、大蒜、松针具有诱食效果,其强弱依次为:陈皮>大蒜>松针;丁香无诱食效果, 且具有抑制其摄食的趋势.陈皮、大蒜和松针是金鱼天然植物诱食剂的优良原料.
    2008 Vol. 27 (2): 67-70 [摘要] ( 46 ) HTML (0 KB)  PDF (279 KB)  ( 241 )
    71 Cd2+、Hg2+、As3+对可口革囊星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李懿,李太武,苏秀榕
    采用次生体腔注射、静水法研究了Cd2+、Hg2+和As3+ 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单一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d2+、Hg2+和As3+对星虫的24 h LD50分别为:158.79 mg/kg,87.39 mg/kg和295.80 mg/kg;48 h LD50分别为:74.94 mg/kg,39.89 mg/kg和46.35 mg/kg.Cd2+、Hg2+、As3+对星虫的毒性大小为:Hg2+>As3+≈Cd2+,LD50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毒性反应:注射Cd2+组星虫身体伸长,吻变细,肠管排出;注射Hg2+组身体变硬,分节;注射As3+组身体变软.相对增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注射浓度,相对增重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时间,Hg2+、As3+处理的星虫有显著差异,而Cd2+处理的星虫无显著差异.
    2008 Vol. 27 (2): 71-74 [摘要] ( 39 ) HTML (0 KB)  PDF (236 KB)  ( 272 )
    75 多聚磷酸钠胁迫下硒对中华米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郭立格,杨丽坤,赵建华,齐立军,王宏伟
    研究了在多聚磷酸钠胁迫下,18~20 ℃,饲料中添加硒对中华米虾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聚磷酸钠对中华米虾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24、1.20、1.17、1.16 g/L.在多聚磷酸钠胁迫下,饲料添加硒的试验组米虾抗氧化酶的活性较对照组高.适量的硒有利于提高中华米虾抗氧化酶的活性,可提高对环境胁迫的耐受力.
    2008 Vol. 27 (2): 75-78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283 KB)  ( 260 )
    79 镉对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张玉平,孙振中,郝永梅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镉对大弹涂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曝露于质量浓度为0.05、0.5 mg/L镉中3 d时,大弹涂鱼肝脏SOD活性被显著诱导,当曝露于质量浓度为5.0 mg/L镉中1 d时即被显著诱导;随着曝露时间的延长,各含量组肝脏SOD的活性均不同程度下降,但中低质量浓度条件下仍表现为诱导,而高质量浓度组SOD活性10 d后即明显下降,呈现中毒抑制现象.
    2008 Vol. 27 (2): 79-81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212 KB)  ( 370 )
    82 用紫外和荧光检测器同时分析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桂英爱,张秀妍,马琳,王丹,周军
    建立了用紫外和荧光检测器同时分析水产品中有色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有色孔雀石绿检测采用紫外检测器,波长588 nm;无色孔雀石绿采用荧光检测器,其激发波长265 nm,发射波长360 nm,流动相0.1 mol/L(pH 4.5)的乙酸铵溶液:乙腈(20:80),流速1.5 ml/min.采用ZOBAX C18 (250 mm× 4. 6 mm, 5 μm)色谱柱.加标量为10 μg/kg和250 μg/kg(有色孔雀石绿),回收率分别为60.2%和56.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1%和5.6%;加标量为2 μg/kg和50 μg/kg(无色孔雀石绿)时,回收率分别为95.2%和92.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8%和11.3%.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1.1 μg/kg(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总量),可满足欧盟对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稳定,简便,灵敏度高,无需柱后氧化柱,适合同时进行水产品中有色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含量的检测.
    2008 Vol. 27 (2): 82-85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295 KB)  ( 301 )
    86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酶系分布的研究
    胡德朋,唐家毅,曹昱,王永华,杨博
    从池底污泥中分离1株产芽孢杆菌,经菌落形态及主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对此菌发酵过程中产酶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能够分泌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具有用于研制微生态制剂的潜力.
    2008 Vol. 27 (2): 86-88 [摘要] ( 38 ) HTML (0 KB)  PDF (219 KB)  ( 498 )
    89 刺参培育池中玻璃海鞘生殖腺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吕豪,李霞,檀永凯,郑丽
    2004年2-3月对刺参培育池的玻璃海鞘生殖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玻璃海鞘雌雄同体,精巢和卵巢相间排列,两侧生殖管数量不同,右侧4~7条,左侧3条.精巢为分枝状,分散包围在卵巢周围.生殖输送管沿着直肠与肛门相连接,末端开口在围鳃腔中.卵母细胞外有被囊细胞,生殖腺发育可分为4个时期.
    2008 Vol. 27 (2): 89-91 [摘要] ( 43 ) HTML (0 KB)  PDF (297 KB)  ( 330 )
    91 2007年辽宁省渔业工作成绩斐然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信息中心
    2008 Vol. 27 (2): 91-91 [摘要] ( 25 ) HTML (0 KB)  PDF (76 KB)  ( 120 )
    92 室外水泥池培育文蛤苗种技术
    柴雪良,张炯明,方??林志华
    试验结果表明,文蛤苗种从平均壳长0.3 mm培育至3~5 mm,约50 d,成活率超过50%,平均出苗5万粒/m2.试验利用自然海水中的天然饵料,并采用生态控制等技术,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08 Vol. 27 (2): 92-94 [摘要] ( 39 ) HTML (0 KB)  PDF (185 KB)  ( 197 )
    95 辽东湾北部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特征
    马志强,周遵春,杨爽
    对2004年采自辽东湾北部近海海域的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并进行了沉积物分类和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北部近海的表层沉积物粒度主要由粉砂组成,平均含量65.15%,平均粒径5.031φ.总的特征是在5~10 m等深线,沉积物粒度的平均粒径由东部的4.530φ、中部的5.050φ逐渐增大到西部的6.236φ.沉积物粒度的组成类型由东向西按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粉砂-黏土→黏土质粉砂由粗至细排列.
    2008 Vol. 27 (2): 95-97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187 KB)  ( 224 )
    98 微囊藻毒素对小鼠肝脏的毒性研究
    丁笑生,李效宇
    为研究微囊藻毒素(MC)对小鼠肝脏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MC抽提物,剂量分别为对照、MC 3.33 μg/(kg·d)和6.67 μg/(kg·d),注射MC抽取物14 d后发现,与对照组小鼠肝脏相比,注射MC抽提物的小鼠肝脏肿大,且随注射剂量的增加,小鼠肝脏的相对质量增加,肝脏的黏连程度更加明显.
    2008 Vol. 27 (2): 98-100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205 KB)  ( 221 )
    101 鱼类肌纤维特性与鱼肉品质关系
    关文静,朱艺峰,陈芝丹
    2008 Vol. 27 (2): 101-104 [摘要] ( 32 ) HTML (0 KB)  PDF (327 KB)  ( 566 )
    105 COⅠ基因在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毕相东,杨雷,侯俊利,白东清,董少杰,孙金辉,李永仁,侯林
    2008 Vol. 27 (2): 105-108 [摘要] ( 49 ) HTML (0 KB)  PDF (366 KB)  ( 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