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8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05-25

     
            论文
    1 渔业信息
    2008 Vol. 27 (5): 1-1 [摘要] ( 24 ) HTML (0 KB)  PDF (120 KB)  ( 26 )
    217 温度对黄鳍东方鲀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舒琥,樊景新,张海发,李强,王云新,刘付永忠
    观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20、23、26、29、32℃)黄鳍东方鲀受精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并对黄鳍东方鲀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0~26℃(最适温度为23℃);仔鱼生存的适宜温度为20~26℃(最适温度为23℃).黄鳍东方鲀受精卵和仔鱼对温度这种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基本相同.
    2008 Vol. 27 (5): 217-220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338 KB)  ( 257 )
    221 5种海洋致病弧菌对34种中草药敏感性的测定
    王玉娥,邢晨光,王国良
    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试了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对34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中草药乌梅、黄连、木瓜、五味子、五倍子、马齿苋、白头翁、地榆、公丁香、大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10种敏感性较好的中草药对5种海洋致病弧菌的抑菌试验,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抑菌和杀菌能力最强,五倍子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均为1.56mg/ml,对哈氏弧菌的MIC和MBC为3.125mg/ml;其次是黄连,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125mg/m1和6.25mg/ml,对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mg/ml和12.5mg/ml;乌梅对5种弧菌有相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均为12.5mg/ml.最终确定五倍子和黄连可以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首选中草药药物.
    2008 Vol. 27 (5): 221-225 [摘要] ( 30 ) HTML (0 KB)  PDF (341 KB)  ( 373 )
    226 不同饵料对毛蚶幼体发育的影响
    葛立军,杨玉香,梁维波
    在毛蚶人工育苗过程中,使用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4种藻类的不同组合投喂毛蚶幼体.结果表明,饵料种类越多,变态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搭配(体积比1:1:1:1)变态率为30%,出库需(壳长1mm)27d;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1)变态率为29%,出库需29d;球等鞭金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24%,出库需31d;角毛藻、小球藻搭配(体积比1:1)变态率为19%,出库需33d;单一投喂小球藻,变态率为3%,出库需44d.说明不同饵料间的营养可以互补,多种饵料搭配能为幼体发育提供更全面的营养,饵料多样性是影响幼体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
    2008 Vol. 27 (5): 226-229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293 KB)  ( 213 )
    230 单胞藻超滤浓缩技术的研究
    周玮,于建华,杜萌萌,王国栋
    采用超滤技术对球等鞭金藻进行浓缩,比较不同操作压力对浓缩机滤水率及单胞藻活性的影响.操作压力分别为0.02、0.06、0.10、0.16、0.20MPa对单胞藻进行浓缩,并对不同浓缩时间的浓缩藻进行再培养.结果表明,浓缩机的滤水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力为0.16MPa时,滤水率最高,浓缩密度最大,且不影响浓缩藻的细胞活性.
    2008 Vol. 27 (5): 230-233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323 KB)  ( 190 )
    234 光合细菌Ⅰ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王慧玲,董英,张红印
    从虾塘淤泥中分离出1株能降解亚硝酸盐的光合细菌I,初步鉴定其为球形红假单胞菌.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光合细菌I生长量的11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影响该菌生长的培养基的主要因素为NH4Cl、NaHCO3、温度和接种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其中的4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NH4Cl为0.99g/L、NaHCO3为1.68g/L、温度30.18℃、接种量8.90%时,经过5d培养,菌体密度显著提高,培养液OD660可以从0.972提高至1.343.
    2008 Vol. 27 (5): 234-238 [摘要] ( 30 ) HTML (0 KB)  PDF (442 KB)  ( 214 )
    239 植物乳杆菌发酵对牡蛎成分的影响
    徐莹,米恒振,冯金晓,孙邈
    试验结果表明,加入4%食盐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产生,接种植物乳杆菌后牡蛎浆pH在发酵第2d迅速下降并一直处于酸性状态(pH≈4).蛋白质由于牡蛎自溶酶作用、微生物的利用而不断被分解,氨基酸不断地增加,而可溶性蛋白表现出波动变化.还原糖逐渐被消耗,至第10d时所剩仅为0.07mg/ml.表明植物乳杆菌对牡蛎的发酵过程有重要作用.为牡蛎的深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08 Vol. 27 (5): 239-242 [摘要] ( 29 ) HTML (0 KB)  PDF (313 KB)  ( 218 )
    243 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内源酶、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
    董学兴,吕林兰,刘海宁,唐伍剑,关祥存
    将平均体质量3.2g的异育银鲫夏花随机分为7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Ⅰ组)、0.2%(Ⅱ组)、0.5%(Ⅲ组)、1%(Ⅳ组)、1.5%(V组)、2%(Ⅵ组)和5%(Ⅶ组)的螺旋藻,饲喂 42d,研究其对异育银鲫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肝胰脏及肠道内的蛋白酶活性有促进作用.Ⅵ组和Ⅶ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8.9%和136.47%,差异显著(P<0.05);肠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8%和32.74%,差异显著(P<0.05).螺旋藻饲料对异育银鲫夏花肝胰脏以及肠道内的淀粉酶影响不明显.②添加螺旋藻的试验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鱼体的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饲喂螺旋藻的6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2008 Vol. 27 (5): 243-246 [摘要] ( 37 ) HTML (0 KB)  PDF (298 KB)  ( 170 )
    247 稳定性二氧化氯改善斑节对虾育苗水环境效果的试验
    王慧
    使用稳定性二氧化氯(S. ClO2)处理斑节对虾育苗水体(实验室规模),测定其水化学指标以及用S. ClO2预处理育苗用水,测定ClO2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消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①质量浓度0.35×10-6mg/L的S. ClO2在露天强光条件下,可在2d内完全消减;②S. ClO2可降低水中的COD、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COD、氨氮和亚硝酸盐氮降低最大幅度分别为12.9%、58.9%、25.0%;③S. ClO2对水中DO无明显影响.
    2008 Vol. 27 (5): 247-250 [摘要] ( 32 ) HTML (0 KB)  PDF (284 KB)  ( 177 )
    251 暗纹东方鲀Hepcidin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陈勇,郭丽,陈舒泛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首次从暗纹东方鲀基因组DNA中扩增Hepcidin基因的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不同鱼类之间的Hepcidin基因DNA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3~1.08,所获得的Hepcidin序列,为进一步研究暗纹东方鲀中Hepcidin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2008 Vol. 27 (5): 251-253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186 KB)  ( 218 )
    254 利用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斑海豹鉴定的研究
    孙凡越,高祥刚,韩家波,赫崇波
    通过对待鉴定的血液样品中线粒体控制区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基因库中序列比对分析,成功地对斑海豹进行了种类鉴定.本研究所用方法在野生珍稀动物的种类鉴定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008 Vol. 27 (5): 254-256 [摘要] ( 40 ) HTML (0 KB)  PDF (251 KB)  ( 178 )
    257 浅谈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分布及调控
    孙云章,杨红玲
    2008 Vol. 27 (5): 257-261 [摘要] ( 29 ) HTML (0 KB)  PDF (469 KB)  ( 342 )
    262 DNA分子标记在虾蟹类系统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张代臻,唐伯平,孙红英,张华彬
    2008 Vol. 27 (5): 262-265 [摘要] ( 31 ) HTML (0 KB)  PDF (342 KB)  ( 168 )
    266 鱼类干扰素系统的研究进展
    戴伟,许梓荣
    2008 Vol. 27 (5): 266-270 [摘要] ( 40 ) HTML (0 KB)  PDF (393 KB)  ( 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