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05-25 |
|
|
|
|
|
|
|
|
249 |
饲料中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对黄河鲤幼鱼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 |
|
 |
乔志刚,张英英,李学军,郭向辉,彭新亮,张国梁 |
|
|
采用体质量约21.85 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含怀山药2%的饲料与含怀菊花2%的饲料,饲养42 d后测定其肌肉生化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能显著提高黄河鲤肌肉中脂肪含量(P<0.05),而对肌肉蛋白质、水分和灰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怀菊花显著提高了黄河鲤肌肉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P<0.05),添加怀山药显著提高了黄河鲤肌肉中的亮氨酸、精氨酸含量(P<0.05),各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FAO/WHO评分标准;添加怀菊花可显著提高黄河鲤肌肉中亚麻酸的含量.添加怀山药与怀菊花可显著提高黄河鲤幼鱼肌肉脂肪含量;添加怀菊花可显著提高其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鱼肉品质;各试验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怀山药与怀菊花是一种值得开发的饲料添加剂. |
|
|
2010 Vol. 29 (5): 249-254
[摘要]
(
46 )
HTML
(0 KB)
PDF
(372 KB)
(
204
) |
|
|
|
255 |
大连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估算 |
|
 |
姜北,薛克,周遵春,潘玉洲 |
|
|
于2007、2008年每年的3-11月,对大连沿海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调查,并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连沿海各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a年均含量为2.11~5.40 mg/m3,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8月的庄河,平均值为12.96 mg/m3,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0.17 mg/m3.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初级生产力的年均值为111.38~272.58 mg/(m2 · d),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6月的瓦房店复州湾地区,平均值为602.72 mg/(m2 · d),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16.47 mg/(m2 · d). |
|
|
2010 Vol. 29 (5): 255-259
[摘要]
(
58 )
HTML
(0 KB)
PDF
(311 KB)
(
330
) |
|
|
|
265 |
黑尾近红鲌胚胎发育和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研究 |
|
 |
殷海成,吕海英 |
|
|
用胚胎固定脱膜方法对黑尾近红鲌胚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用整胚原位杂交技术对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和迁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受精卵为粘性,淡黄色,圆形,直径(0.94±0.05) mm.在水温24.5 ℃的孵育条件下,受精卵经25 min开始胚胎发育,45 min进入2细胞期,5 h 15 min进入囊胚期,7 h 25 min进入原肠期,10 h 15 min进入神经胚期;50 h,50%以上的仔鱼孵出.刚出膜的仔鱼长约(4.10±0.02) mm.黑尾近红鲌原生殖细胞最早发现于原肠期;在原肠中期和神经胚期,其位于胚盾靠近卵黄囊的内胚层;在胚层分化期,原生殖细胞迁移到脏壁中胚层;在孵化期,原生殖细胞迁移到体两侧的生殖嵴中,与生殖嵴共同组成胚胎的未分化性腺. |
|
|
2010 Vol. 29 (5): 265-269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427 KB)
(
356
) |
|
|
|
270 |
有机硒对汞致日本沼虾毒性的拮抗作用 |
|
 |
王宏伟,蔡端波,肖国华,赵春龙,徐海明,张兰军,王红霞 |
|
|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0.45 μg/g的富硒酵母对日本沼虾生长及对Hg2+毒性的拮抗作用,探明SOD作为Hg胁迫指标的可行性.选择体长2.6~3.0 cm、体质量0.30~0.40 g的日本沼虾,暂养于 60 cm×30 cm×45 cm的水族缸中,投喂含豆油、面粉、豆粉、玉米面、维生素预混物、无机盐预混物的配合饲料.结果表明,有机硒组的体长和体质量增长率均大于无硒对照组;有机硒组和无硒对照组中日本沼虾的SOD活力均随HgCl2质量浓度呈现峰值变化;说明饲料中添加适量有机硒可促进机体生长,提高机体SOD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拮抗HgCl2所致的毒性. |
|
|
2010 Vol. 29 (5): 270-273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231 KB)
(
300
) |
|
|
|
278 |
黄姜杀灭鱼类指环虫活性部位的初步研究 |
|
 |
姚嘉赟,沈锦玉,尹文林,潘晓艺,郝贵杰,徐洋 |
|
|
以寄生于金鱼鳃部的指环虫为指示寄生虫,采用活体感染、活体杀虫的方法,通过不同极性的溶剂回流提取黄姜,制备粗提物,进行杀灭金鱼指环虫的药效活性追踪试验,确定黄姜杀灭鱼类指环虫的活性部位,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黄姜的杀虫活性部位是70%乙醇部位,其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平均最高杀虫率为100%.70%乙醇提取物经过有机溶剂进一步萃取后,杀虫药效试验表明,石油醚和最终水相萃取部位对指环虫具有杀灭作用,但石油醚萃取部位作用较佳,其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平均最高杀虫率为100%.活性部位对草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部位对草鱼的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33.54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为9.64 mg/L,表明黄姜是一种比较安全,杀虫效果良好的水产用中草药. |
|
|
2010 Vol. 29 (5): 278-281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276 KB)
(
335
) |
|
|
|
282 |
拟穴青蟹ISSR-PCR条件的优化 |
|
 |
蔡小辉,彭银辉,彭重威,周文红,赖成民乐,宋忠魁 |
|
|
分析DNA模板、Mg2+、dNTPs、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及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对拟穴青蟹ISSR-PCR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确定了获得清晰条带的模板DNA、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范围分别为:模板DNA 8~50 ng/μl ,Taq DNA聚合酶0.75~1.0 U, Mg2+1.0~2.0 mmol/L(与引物密切相关),dNTP 0.15~0.20 mmol/L,引物浓度0.6~0.8 μmol/L.甲酰胺的添加并不能优化拟穴青蟹ISSR-PCR反应结果,而低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可提高扩增产物的清晰度,但与引物相关. |
|
|
2010 Vol. 29 (5): 282-286
[摘要]
(
50 )
HTML
(0 KB)
PDF
(429 KB)
(
281
) |
|
|
|
287 |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研究 |
|
 |
张玉芬,孟丽军,张文丽,郝东霞,刘鹏,张秀军 |
|
|
从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病鱼或濒死鱼中分离到2 株优势菌,经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毒力因子、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药敏试验,研究分离菌的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根据2 株分离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同源性为99%),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且再次感染后又分离到该菌株.2 株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等15 种药物均敏感,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对复方磺胺表现出菌株差异.对其敏感的15 种药物可作为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
|
|
2010 Vol. 29 (5): 287-290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263 KB)
(
239
) |
|
|
|
291 |
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与鉴定 |
|
 |
蔺红苹,邱德全,谭龙艳 |
|
|
分离到2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筛选出其中具有强裂解性的1株.该噬菌体的噬菌斑中心清亮,边缘有晕环.12 h观察,噬菌斑直径约3 mm,效价为1011pfu/ml.该噬菌体的核酸为线型双链DNA,大小约4 kb.电镜观察显示,头部为正二十面体,直径约110 nm,有尾,尾长约270 nm,底部有3个刺突.按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五次报告的分类标准,该噬菌体具肌尾噬菌体科的特征,与其他副溶血弧菌噬菌体比较显示,该噬菌体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
|
|
2010 Vol. 29 (5): 291-294
[摘要]
(
46 )
HTML
(0 KB)
PDF
(310 KB)
(
404
) |
|
|
|
299 |
圆斑星鲽肌肉和脾脏组织cDNA文库构建及部分ESTs分析 |
|
 |
李云峰,贺凌,史晓明,高祥刚,傅立元,王健,刘星,赫崇波 |
|
|
构建了圆斑星鲽肌肉和脾脏组织的cDNA文库,2个文库的库容量分别为5.0×106和1.1×106,重组率为97.3%和93.2%,平均插入片断长度大于800 bp.进行了1002个(肌肉541个,脾脏461个)ESTs测序,得到621个(肌肉192个,脾脏429个)单基因簇,其中包括110个(肌肉87个,脾脏23个)重叠群和511个(肌肉105个,脾脏406个)单拷贝.BLASTX分析的结果显示,318(51.2%)个基因簇有相关同源性,其他的303个EST(48.8%)无明显的同源性(E值≤E-5). |
|
|
2010 Vol. 29 (5): 299-301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232 KB)
(
3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