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年 第3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2-10-25 |
|
|
|
|
|
|
|
|
573 |
患点带石斑鱼综合症病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
|
 |
毋占勇,王庆奎,朱亚光,吕志敏,邢克智 |
|
|
比较了正常和患石斑鱼综合症的点带石斑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试验用石斑鱼在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养殖,鱼体质量(232.39±42.15)g,水温23~25℃,盐度30,溶解氧>6 mg/L,NH4+-N<1.10 mg/L,NO2--N<0.22 mg/L.试验结果表明,患石斑鱼综合症的点带石斑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基转移酶、溶菌酶、一氧化氮、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石斑鱼;总抗氧化活力、总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白蛋白/球蛋白极显著低于正常石斑鱼;红细胞数、白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石斑鱼;血红蛋白浓度、血栓细胞数、氯化硝基四氮唑蓝阳性细胞数差异不显著;血清替代补体溶血活力仅在患病鱼血清中测出.以上指标可供石斑鱼综合症诊断参考. |
|
|
2012 Vol. 31 (10): 573-576
[摘要]
(
57 )
HTML
(0 KB)
PDF
(248 KB)
(
201
) |
|
|
|
577 |
乳化剂对团头鲂生产性能、脂肪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
 |
阮剑均,张严伟,温超,刘文斌,周岩民 |
|
|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乳化剂研究其对团头鲂生产性能、肌肉组织成分、肠道和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乳化剂在团头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用初始体质量约70 g团头鲂48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30尾,分别饲喂不添加乳化剂的基础日粮(对照组)和添加复合乳化剂250、500、1000 g/t的试验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乳化剂1000 g/t,能显著提高团头鲂的质量增加率及特定生长率(P<0.05).3个处理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但肌肉粗脂肪、肝胰脏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乳化剂250 g/t,团头鲂肠道脂肪酶活力和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甘油三酯含量随乳化剂添加量的提高而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变化(P>0.05).添加乳化剂能提高团头鲂的生长速度,使肌肉蛋白质沉积增加、脂肪沉积减少,并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其中以添加乳化剂1000g/t的使用效果最佳. |
|
|
2012 Vol. 31 (10): 577-581
[摘要]
(
104 )
HTML
(0 KB)
PDF
(341 KB)
(
226
) |
|
|
|
589 |
2株海洋细菌对镉的吸附作用 |
|
 |
王斌,张兴,程振远,周雅飞,何洁,周一兵 |
|
|
用高质量浓度镉培养液单独和联合培养2株海洋细菌J2和J6,3、7、10、14、17d后,采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上清液和菌细胞中Cd2+的质量浓度,以确定2株菌对镉的吸附性能;通过测定菌体细胞内半胱氨酸脱巯基酶的活性,初步研究了2株菌对镉的转化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2株菌均可将细胞外的Cd2+吸收到细胞内,在培养至第7d时,上清液中Cd2+的含量达到最低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J2和J6菌体细胞中Cd2+的含量分别在培养到第10d和14 d时达最大值,联合培养对镉的吸附作用优于单独培养;J2和J6在镉处理后细胞内的半胱氮酸脱巯基酶活性均显著增高,提示Cd2+的吸附与细胞内半胱氨酸脱巯基酶作用产生的S2-有关. |
|
|
2012 Vol. 31 (10): 589-592
[摘要]
(
46 )
HTML
(0 KB)
PDF
(291 KB)
(
290
) |
|
|
|
593 |
利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
|
 |
张峰峰,谢凤行,周可,赵玉洁,李亚玲 |
|
|
在养殖水体中对保存的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3种菌株对亚硝酸盐均能较好地降解,但降解速度不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对3种菌株混合接种发现,具有较好净化水质效果的最佳接菌配比为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1∶1∶2,在30℃、接种量为1%的条件下,以该配比接种亚硝酸盐,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2.85、54.42mg/L的模拟养殖水体中,其亚硝酸盐、硝酸盐降解率在24 h内均超99.99%,水体中的pH值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变化较小,可以实现对养殖水体的快速脱氮. |
|
|
2012 Vol. 31 (10): 593-596
[摘要]
(
70 )
HTML
(0 KB)
PDF
(726 KB)
(
409
) |
|
|
|
597 |
卵形鲳鲹一例疑似神经性病毒病的初步分析 |
|
 |
蔡小辉,文雪,徐力文,贾友宏,梁志辉,王志成 |
|
|
对疑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症、身体失去平衡、漂浮水面螺旋状游泳、体色发黑、大规模死亡的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幼鱼,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病原进行初步分析和跟踪调查.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鱼脑和眼均呈现神经坏死病毒典型的空泡化现象;利用神经坏死病毒特异性引物nest-PCR检测发现,病鱼一扩阳性率100%,摄食游泳正常鱼一扩和二扩阳性率均为46.67%,显示港区苗种多自身携带病毒株;序列比对显示该病毒株属于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对神经坏死病毒跟踪发现,成鱼一扩均为阴性,二扩阳性率则高达86.7%.初步认为,外界因子可能作为诱导因子,致使本身携带病毒鱼苗免疫降低致使此次流行病爆发,且神经坏死病毒潜伏于鱼体的时间较长. |
|
|
2012 Vol. 31 (10): 597-601
[摘要]
(
47 )
HTML
(0 KB)
PDF
(1237 KB)
(
30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