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2年 第31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2-12-25 |
|
|
|
|
|
|
|
|
697 |
九种药物对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
|
 |
吴建绍,林克冰,何丽斌,蔡建堤,池善转 |
|
|
以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为试验对象,采用药物浸泡方法,研究了盐酸吗啉胍、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二溴海因、溴氯海因、三氯异氰尿酸、10%的聚维酮碘、37%的甲醛、次氯酸钠等9种药物对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试验数据通过SPSS Inc软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毒药物盐酸吗啉胍、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对斜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影响无差别,三者药物浓度与孵化率无线性相关;6种常用化学消毒剂毒性依次为二溴海因>次氯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甲醛>聚维酮碘,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率随着6种常用化学消毒剂质量浓度增加而下降,且药物质量浓度与孵化率呈线性负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斜带石斑鱼育苗生产上药物消毒受精卵:盐酸吗啉胍、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生产上用药质量浓度为1~3 mg/L,10%的聚维酮碘生产上用药质量浓度为20~100 mg/L,37%的甲醛生产上用药质量浓度为20 mg/L,二溴海因、溴氯海因、三氯异氰尿酸、次氯酸钠生产上慎用. |
|
|
2012 Vol. 31 (12): 697-702
[摘要]
(
67 )
HTML
(0 KB)
PDF
(361 KB)
(
316
) |
|
|
|
703 |
黄海北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及繁殖规律研究 |
|
 |
李文姬,滕炜鸣,王笑月,徐高蓉,李华琳,鲁学辉,刘项峰,于佐安 |
|
|
通过性腺指数周年监测及性腺的组织切片观察,对黄海北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及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可划分为5期,即增殖期(Ⅰ期)、生长期(Ⅱ期)、成熟期(Ⅲ期)、排放期(Ⅳ)和休止期(Ⅴ期).性腺周年变化规律是,11-12月为增殖期,1-2月为生长期,3月为成熟期、4-5月为排放期,6-10月为休止期.水温对性腺发育和产卵期的影响是,水温低性腺指数峰值高,产卵期相对滞后;水温高性腺指数峰值低,产卵期相对提早. |
|
|
2012 Vol. 31 (12): 703-707
[摘要]
(
66 )
HTML
(0 KB)
PDF
(771 KB)
(
210
) |
|
|
|
708 |
咖啡金黄水母的人工培育及生活史观察 |
|
 |
杨翠华,王玮,王文章,王云忠,齐继光 |
|
|
以日本白令海引进的咖啡金黄水母为亲本,通过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在实验室培育条件下,对浮浪幼虫、螅状体、碟状体和水母幼体等多次变态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描述了各发育阶段形态变化,首次报告了咖啡金黄水母的生活史.咖啡金黄水母为体外受精,卵为沉性,受精后6h内发育为浮浪幼虫,浮浪幼虫有明显的趋光性,在54 h内变态附着为4触手螅状体.螅状体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于20℃横裂生殖,每个螅状体每次横裂产生8~21个碟状体,碟状体的数量和质量与横裂前螅状体的状态有关.合适的水流和充足的食物保证了碟状体在60 d内变态为伞径10cm的育成体.人工条件下,螅状体可长期保存,水母体能饲养8~10个月. |
|
|
2012 Vol. 31 (12): 708-712
[摘要]
(
80 )
HTML
(0 KB)
PDF
(1229 KB)
(
259
) |
|
|
|
713 |
响应面法同步优化褶牡蛎中蛋白和多糖提取工艺 |
|
 |
陈丽,周琴,蔡晓庆,谭琪,鲁加峰,杨俊,王明艳 |
|
|
于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牡蛎蛋白和多糖提取率(Y1和Y2)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牡蛎中蛋白和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同步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液料比(X1)、提取时间(X2)、提取温度(X3)及pH值(X4)4个因素对Y1和Y2均有显著影响.由响应面三维及等高线叠加图得到牡蛎蛋白和多糖提取率均高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液料比33∶1,提取时间2.6h,提取温度40℃,pH值4.2.在此条件下,验证试验得到牡蛎蛋白提取率为21.15%,牡蛎多糖提取率为12.07%,与数学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可见,响应面同步优化法对牡蛎蛋白和多糖提取条件进行同步优化合理可行. |
|
|
2012 Vol. 31 (12): 713-718
[摘要]
(
56 )
HTML
(0 KB)
PDF
(387 KB)
(
217
) |
|
|
|
719 |
汞对金鱼仔鱼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
|
 |
王书平,江红霞,仝颜娜,靳宇阳,武向敏,孔祥会 |
|
|
以体长(1.273士0.116)cm的金鱼仔鱼为研究对象,在水温(22.0士0.5)℃下,养殖在不同质量浓度(0、0.2、1、5、10 μg/L)的Hg2+溶液中,分别在1、7、15 d时,测定不同Hg2+质量浓度下金鱼仔鱼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结果显示,汞暴露1d时,不同汞质量浓度下的金鱼仔鱼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汞暴露7d时,在10 μg/LHg2+下,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10 μg/L Hg2+下,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明显的诱导激活效应(P<0.01或P<0.05);汞暴露15 d时,仅在10 μg/L Hg2+下,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汞暴露下金鱼仔鱼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随Hg2+质量浓度增大而活性逐渐增强. |
|
|
2012 Vol. 31 (12): 719-722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732 KB)
(
209
) |
|
|
|
727 |
鲅鱼圈港区叶绿素a含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
 |
王玉兴,李大兴,姜北 |
|
|
2009年4月-2010年4月对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及邻近海域进行调查,分析了鲅鱼圈港区建设期和竣工后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建设期间叶绿素a含量为0.24~2.21 μg/L,平均值为0.82 μg/L,叶绿素a时空分布特征为小潮期显著高于大潮期,港口中部区高于周边区;竣工后叶绿素a含量为2.01~14.93 μg/L,平均值为6.70 μg/L,时空分布特征为竣工后高于建设期间,港口中部区高于周边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建设期间对港区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悬浮物,竣工后对港区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pH和盐度. |
|
|
2012 Vol. 31 (12): 727-731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328 KB)
(
228
) |
|
|
|
732 |
栉孔扇贝转录组来源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多态性分析 |
|
 |
李玲,包振民,李纪勤,王师,张玲玲,陆维,胡晓丽 |
|
|
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对栉孔扇贝转录组来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验证分型和多态性分析.根据栉孔扇贝转录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序列信息,对其中150个位点设计引物和探针,在4个栉孔扇贝野生群体中进行验证分型.其中,103对引物扩增出目的产物,76个位点成功分型,58个多态位点中51个是二等位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34.0%).进一步在荣成野生群体中对51个二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多态性验证和群体遗传学分析,其中49个位点呈现多态性,且均为二态,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610~0.5000,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833~0.8889和0.0833~0.5833.经Boferroni校正,有2个位点(C1630S115_AG和C19848S286_CA)在该群体中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各位点之间未检测到连锁不平衡.这些多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可用于栉孔扇贝连锁图谱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等遗传学研究. |
|
|
2012 Vol. 31 (12): 732-740
[摘要]
(
40 )
HTML
(0 KB)
PDF
(907 KB)
(
22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