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15年 第3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5-12-25

     
            论文
    733 基于生态模型估算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
    刘学海,王宗灵,张明亮,王波,孙丕喜
    贝类的养殖容量是养殖功能海域的生态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养殖个体数量.本文由实测资料建立了胶州湾生态模型 ,计算了浮游植物生物量 ,进而依据饵料收支平衡关系 ,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容量 ,研究结果表明 ,各养殖区不同规格蛤仔的养殖容量在1月或3月份最大 ,9月份最小 ;胶州湾5个养殖区内 ,2~2.6cm、2.6~3.3cm和3.3~4cm3种壳长规格菲律宾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分别为603枚/m2 、441枚/m2和362枚/m2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播放密度已经饱和 ;为了保持最大产量、提高养殖品质的同时并将苗种成本降至最低 ,可适当降低播放密度 ;建议红岛东、红岛南、红岛西、胶州、黄岛等5个养殖区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分别为718枚/m2 、693枚/m2 、557枚/m2 、805枚/m2和654枚/m2 ,胶州湾平均放养密度为690枚/m2 .
    2015 Vol. 34 (12): 733-740 [摘要] ( 54 ) HTML (0 KB)  PDF (2444 KB)  ( 649 )
    741 微生态制剂对池养建鲤体成分 、血清指标 、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张雯,钟雷,李南充,方程,吉红,任同军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添加和水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建鲤体成分、血清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用建鲤初始体质量(242 ± 9 .6) g ,3口面积0 .13 hm2的池塘 ,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 ,养殖密度为20 850尾/hm2 ,饲喂同一种商品饲料 ,其中Ⅰ组投喂时拌合微生态制剂并在水体中施用 ,Ⅱ组水体中使用微生态制剂 ,每日按总鱼体质量百分比2% ~4% ,投喂3次 ,养殖80 d ,并监测水质.试验结果表明 ,Ⅰ组和Ⅱ组肝脏粗脂肪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血清指标方面 ,Ⅰ组和Ⅱ组建鲤谷丙转氨酶比对照组低 ,其中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Ⅰ组和Ⅱ组总蛋白高于对照组 ,Ⅰ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肠道酶活方面 ,Ⅱ组的碱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Ⅰ组和Ⅱ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各组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 .05);提取建鲤肠道菌群D N A ,分析建立指纹图谱 ,对照组、Ⅰ组、Ⅱ组分别产生了12、18、16条可鉴别条带 ,均存在优势种群条带. Ⅰ组、Ⅱ组与微生态制剂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54 .5% 、55 .1% ,与对照组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70 .2% 、67 .3% ;对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图谱主要条带进一步回收、克隆和测序 ,结果共得到13条序列 ,将得到的序列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分析 ,发现建鲤肠道菌群归为芽孢杆菌纲、螺旋体纲、β-变形菌纲、梭菌纲、γ-变形菌纲等.研究结果发现 ,使用微生态制剂可影响鱼体代谢 ,改变体成分 ,一定程度上增强免疫机能和提高消化酶活性 ,改变建鲤肠道菌群结构 ,这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2015 Vol. 34 (12): 741-749 [摘要] ( 76 ) HTML (0 KB)  PDF (1259 KB)  ( 302 )
    750 七种常用培养基对盐藻生长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周丽花,施翔,程建峰
    为筛选出能应用于大规模盐藻生产的最适培养基 ,选择7种常用的培养基来培养盐藻 ,分析其生物产量和色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改良Johnson培养基和改良Pick培养基能较好的促进盐藻的生长和色素累积 ,但生长和色素累积的最适培养基不一致 ,改良Pick培养基培养的盐藻生物产量最高 ,改良Johnson培养基培养的盐藻色素含量最高.由投入产出比可知 ,改良Pick培养基最适合于高生物产量和高色素产量兼顾的盐藻大规模生产 ,而改良Johnson培养基最适合于高色素产量的盐藻大规模生产.
    2015 Vol. 34 (12): 750-756 [摘要] ( 60 ) HTML (0 KB)  PDF (867 KB)  ( 173 )
    757 河蚌对草鱼混养精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郑宗林,郑曙明,王广军,赵峥
    试验池塘4口 ,每口面积0 .8 hm2 ,水深1 .8 m ,放养体质量50 g的草鱼12000尾 ,体质量24~100 g的鲢鱼500尾 ,体质量150 g的鳙鱼100尾 ,常规管理 ,其中2口池塘放养1龄河蚌两万只 ,2口对照塘不放河蚌 ,定期采集水样 ,测定水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生物)量.结果表明 ,鱼蚌混养塘中有浮游植物6门48属94种 ,而对照塘中仅有6门42属91种.混养塘与对照塘水体中均以绿藻门的种类为主 ,分别占总数的47 .8% 和41 .8% .鱼蚌混养组中以绿藻为优势种群 ,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藻类为 :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 ,绿藻门的小球藻、栅藻、新月藻 ;而对照组中的优势种不仅有试验组中的优势种类 ,还包含了蓝藻门的平裂藻、螺旋藻、微囊藻以及硅藻门的直链藻、舟形藻、双壁藻 ,绿藻门的梭形藻等.鱼蚌混养组与对照组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 .24~1 .41和1. 26~1 .36 ,鱼蚌混养组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对照组.鱼蚌混养组浮游植物密度为539 .23 × 104 个/L~1289 .53 × 104个/L ,生物量为6 .68~12 .47 m g/L ;对照组浮游植物密度为669 .57~1608 .50 × 104个/L ,生物量为8 .40~18 .62 m g/L ,鱼蚌混养组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略低于对照塘 ,且差异显著( P< 0 .05 ).结果表明 ,鱼蚌混养模式可有效控制塘中浮游植物的繁殖与生长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提高 ,池塘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2015 Vol. 34 (12): 757-761 [摘要] ( 108 ) HTML (0 KB)  PDF (983 KB)  ( 156 )
    762 环境诱因引起大面积死亡背景下底播增殖仿刺参生物体优势菌分析
    任利华,姜芳,张秀珍,孙国华,杨建敏,刘丽娟,姜向阳,孙灵毅
    为获知环境诱因引起底播增殖仿刺参大面积死亡背景下仿刺参生物体的优势菌,采集莱州金城和牟平两个地区事发海域的仿刺参样品 ,利用平板分离法筛选得到优势菌13株,经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后 ,PCR产物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序列分析、RDP比对 ,结果显示 :13株优势菌归为5个属,分别为副球菌属、动性球菌属、射光杆菌属、弧菌属、琼胶菌属,其中弧菌属细菌占比为53 .8% .优势菌类型与仿刺参自身生理功能及养殖环境状况密切相关,两个取样地区优势菌类型有所差别 ,其中莱州海域弧菌属细菌比例高于牟平海域样品,养殖环境弧菌状况的差别是参体上的弧菌差别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5 Vol. 34 (12): 762-767 [摘要] ( 47 ) HTML (0 KB)  PDF (1105 KB)  ( 179 )
    768 底泥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存活的影响
    周锋,董超,郑友,黄成
    在大型(80cm×52cm×25cm)及小型水族箱(45cm×35cm×20cm)底部平摊1kg和8.5 kg底泥(干质量) ,分别放养小规格[刚离开母体 ,(4 .23 ± 0 .258) mg]、中规格(2 .69 ± 0 .410) g、大规格(7 .55 ± 0 .415 ) g 3个规格克氏原螯虾幼虾 ,密度分别为每箱30、18、6尾 ,以不加底泥为对照 ,每个处理5个重复.在水温18~25 ℃下常规投喂饲养5~6周 ,并测试了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耐低氧和高温能力以及底泥对水体中溶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底泥组小(7 .82% /d )、中(0 .90% /d )、大(0 .92% /d ) 3个规格幼虾的特定生长率分别极显著( P< 0 .01 )以及显著( P< 0 .05 )高于对照组(5 .56% /d , 0.20% /d ,0 .59% /d).底泥组小规格幼虾死亡率(12% )显著低于对照组(17 .3% )(P<0 .05);耐高温时间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 .05).3种规格幼虾底泥组窒息时间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1).底泥使水中溶氧量显著降低.
    2015 Vol. 34 (12): 768-772 [摘要] ( 56 ) HTML (0 KB)  PDF (708 KB)  ( 303 )
    773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黄鳝 hepcidin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霞,方晨,韦明武,张小雪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对黄鳝hepcidin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用不同密度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健康黄鳝后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染菌黄鳝肾脏hepcidin抗菌肽基因在感染后24 h、48 h、72 h的表达量.试验结果表明 ,hepcidin基因在健康黄鳝中就有表达 ,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 ,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处理菌密度较低组(0 .5 × 108 cf u/m L )和较高组(2 × 108 cfu/mL和4 × 108 cfu/mL )黄鳝抗菌肽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都逐渐降低 ,只有菌密度为1 × 108 cfu/mL时该基因的表达量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但升高的幅度逐渐减小.密度为1 × 108 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能诱导黄鳝hepcidin抗菌肽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加.
    2015 Vol. 34 (12): 773-777 [摘要] ( 56 ) HTML (0 KB)  PDF (2052 KB)  ( 193 )
    778 黄颡鱼溶酪巨型球菌的鉴定与药敏试验
    蓝胜华,王利,邓麟杰,杨启明,李雪峰,段荟芹
    自患病黄颡鱼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 HS1 ,根据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动物回感试验及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其菌株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菌株 HS1为动力阳性 ,革兰氏阴性球菌.扩增的16S rDNA序列大小为1466 bp ,登录号为KP191046 ,与溶酪巨型球菌同源性超过99% ,进化树上与溶酪巨型球菌聚为一支 ,从而可判定HS1为溶酪巨型球菌.用溶酪巨型球菌HS1感染健康黄颡鱼 ,发现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 ,该菌对四环素、米诺环素和强力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 ,对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和氨磺甲基异恶唑3种药物耐药.这为黄颡鱼巨型球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2015 Vol. 34 (12): 778-782 [摘要] ( 70 ) HTML (0 KB)  PDF (791 KB)  ( 373 )
    783 网箱养鱼对渭源水库水质的影响
    熊占山,王文兰,李改娟,毛瑞鑫,张家松,赵全东
    2012—2013年 ,对集安市渭源水库网箱养殖区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在网箱养殖区、距网箱养殖区上游200 m和500 m处、距网箱养殖区下游200 m和500 m处 ,设置5个采样断面 ;网箱养殖区断面设3个采样点 ,点距50 m ;其余4个断面分别设2个采样点 ,点距50 m ,共计11个采样点 ,每个采样点分别取上、中、下层水样混合 ,于每年的5月、7月、9月 ,对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水化学指标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水温实施监测 ,依据监测结果 ,就网箱养鱼对集安市渭源水库水质的影响做出具体分析.
    2015 Vol. 34 (12): 783-788 [摘要] ( 68 ) HTML (0 KB)  PDF (1294 KB)  ( 315 )
    789 五个湖泊中华刺鳅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子明,陈小江,杜迎春,黄坚淦
    采用特异性引物对中华刺鳅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和测序 ,获得了江苏5个湖泊的中华刺鳅线粒体16S rRNA基因1006 bp的序列.分析表明 ,142尾中华刺鳅共获得16S rRNA基因单倍型28个 ,变异位点31个 ,其中单倍型Hap1分布广泛 ,可能为祖先型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 .411和0 .00071 ,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 0 .0247 ,绝大多数的遗传变异均来自群体内部 ,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小.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未出现明显的以单个湖泊群体的聚簇 ,5个湖泊的种群间基因交流极其强烈.研究结果表明 ,当前中华刺鳅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 ,亟待加强保护.
    2015 Vol. 34 (12): 789-794 [摘要] ( 73 ) HTML (0 KB)  PDF (1047 KB)  ( 303 )
    795 辽宁近海外来赤潮海洋微藻入侵现状
    姜冰,宋伦,时明明,宋广军,王影
    2015 Vol. 34 (12): 795-800 [摘要] ( 37 ) HTML (0 KB)  PDF (723 KB)  ( 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