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16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3-25

     
            论文
    199 硒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小霞,陈锋,潘庆,王??冯田,甘炼,付京花,曹俊明
    水温(29.0±1.3)℃,将初始体质量(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在此饲料中分别添加硒含量相等(0.30 mg/kg )的亚硒酸钠、酵母硒和蛋氨酸硒的4种饲料,养殖56 d ,比较了不同硒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蛋氨酸硒组对虾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外源硒可显著影响对虾体蛋白和脂肪含量(P<0.05),蛋氨酸硒组对虾机体营养成分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添加外源硒组对虾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氨酸硒组对虾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添加0.3 mg/kg的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蛋氨酸硒优于酵母硒和亚硒酸钠。
    2016 Vol. 35 (3): 199-203 [摘要] ( 65 ) HTML (0 KB)  PDF (761 KB)  ( 242 )
    204 海捕野生大黄鱼选育子代生长性能及现实遗传力分析
    黄伟卿,韩坤煌,陈仕玺,张艺,周绍峰,周瑞发,罗芬
    以海捕野生大黄鱼为基础群体进行选择育种,其子代与网箱养殖选育群体子代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群体的受精率虽小于对照群体,但孵化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群体(P<0.05);野生群体的质量绝对增加率[(0.02±0.004)g/d~(0.26±0.081)g/d]、绝对增长率[(0.02±0.008) cm/d~(0.11±0.009) cm/d]、增积量(0.007±0.005~0.153±0.015)和肥满度(1.66±0.18~1.97±0.29)等生长性能均优于对照群体。野生群体的生长性状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遗传力,体长和体质量的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27~0.185和0.001~0.040。对野生群体进行良种群体选育时可以提早根据体长和体质量进行苗种选择淘汰,将节省大量的选育时间和避免后期操作的不便,但野生群体现实遗传力较低,选育应该结合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进行。
    2016 Vol. 35 (3): 204-209 [摘要] ( 85 ) HTML (0 KB)  PDF (1204 KB)  ( 173 )
    210 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水体异养细菌组成的研究
    王先平,李杰,韩厚伟,胡佳平,赵丽丽,邵伟,王振洋
    采集养殖池水样,选取Zobell 2216E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6种常见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菌落外观形态特征辨别及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异养菌计数和种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1)养殖池水体异养菌可分为4大类,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包括α‐、γ‐变形菌纲)、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其中以γ‐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群。按属分类大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和弧菌属。(2)不同培养基分离菌落数量2216 E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且2216 E培养基菌落数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培养基( P<0.01);2216 E培养基所分离细菌的种类最多,分属于12个属,假交替单胞菌属为优势类群,占比50%,弧菌属仅占3.13%;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溶菌肉汤琼脂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均以弧菌属为优势菌群,分别占33.33%、60%、25%;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所分离细菌仅分属于1个属,即弧菌属;营养琼脂培养基无弧菌,但有假单胞菌分离出。
    2016 Vol. 35 (3): 210-214 [摘要] ( 75 ) HTML (0 KB)  PDF (3524 KB)  ( 275 )
    215 辽宁省黄海北部沿岸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段妍,王爱勇,李梦遥,刘修泽,柴雨,董婧
    2014年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辽宁省黄海北部沿岸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浮游生物调查,共检测出浮游动物35种,其中夏季30种,秋季34种。浮游动物以小型桡足类和浮游幼虫为主。洪氏纺锤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小拟哲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强壮箭虫、异体柱囊虫和双壳类幼体为夏季优势种;洪氏纺锤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强壮箭虫、异体柱囊虫、桡足类幼虫、沃氏纺锤水蚤为秋季优势种。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高于秋季,生物量则低于秋季。季节变化会影响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辽宁省黄海北部沿岸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较高,小型桡足类在黄海北部沿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6 Vol. 35 (3): 215-220 [摘要] ( 114 ) HTML (0 KB)  PDF (1683 KB)  ( 281 )
    221 恶喹酸与诺氟沙星对异育银鲫体内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比较
    孙朋辉,鲁建飞,邱玮晨,吕利群
    在水温(25±2)℃下,给体质量150~200 g的异育银鲫分别口灌3种剂量(20、30、40 mg/kg )的诺氟沙星和恶喹酸,结合这两种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 H10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和对异育银鲫单次口灌不同剂量的诺氟沙星、恶喹酸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诺氟沙星、恶喹酸对异育银鲫体内嗜水气单胞菌A H10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恶喹酸和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 H10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μg/mL 和0.5μg/mL。口灌上述3种剂量恶喹酸、诺氟沙星后,异育银鲫血浆中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4.1μg/mL、6.0μg/mL和8.89μg/mL ;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1.5μg/m L、15.1μg/m L和18.9μg/m L ;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4.1、6.0和8.89;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3、30.2和37.8;恶喹酸0~24 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1.6214、33.1449、39.1846;诺氟沙星0~24 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74.75、451.55、578.35。综合0~24 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这两个指标可知,诺氟沙星对异育银鲫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A H10抑制效果强于恶喹酸。
    2016 Vol. 35 (3): 221-226 [摘要] ( 177 ) HTML (0 KB)  PDF (995 KB)  ( 215 )
    227 杂色鲍 AP-1的克隆及在发育和弧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王国栋,和四梅,张丽莉,王艺磊
    激活蛋白1(AP‐1)是具有亮氨酸拉链功能域的转录因子,参与了发育和免疫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为研究该基因在杂色鲍发育和免疫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杂色鲍AP‐1基因的全长cDNA (命名为 HdAP‐1),并分析了HdAP‐1在各组织、各发育时期以及副溶血弧菌刺激后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HdAP‐1 cDNA 全长为1482 bp ,5′非编码区域(5′UTR)为133 bp ,3′UTR为401 bp ,开放阅读框为948 bp。该基因编码蛋白预测分子量为34.83 ku ,等电点为9.43,具有典型A P‐1蛋白家族的Jun转录因子功能域和bZIP功能域。HdAP‐1在所检测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血淋巴表达量最高,鳃、肾、肠和黏液腺的表达量次之,肝胰腺和外套膜表达量最低。自受精卵至囊胚期HdAP‐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原肠胚(P<0.05),由原肠胚到担轮幼虫该基因表达量继续上升,担轮幼虫至匍匐幼虫期均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变态后在稚鲍中的表达量下降。在副溶血弧菌感染24 h后,HdAP‐1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其他时段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2016 Vol. 35 (3): 227-233 [摘要] ( 66 ) HTML (0 KB)  PDF (2887 KB)  ( 185 )
    234 枯草芽孢杆菌 B2的生长及其对仿刺参的益生特性
    张德强,关晓燕
    从大连湾地区健康的仿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菌株B2,经16S rDNA鉴定以及形态学分析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生长适宜温度为15~35℃,适宜p H为6~8,适宜盐度为30~50。电镜观察发现,枯草芽孢杆菌B2周围有明显可见的芽孢。枯草芽孢杆菌B2可产淀粉酶和蛋白酶,但不具有产脂肪酶的能力。将枯草芽孢杆菌B2按照仿刺参体质量的0.1%、0.2%和0.3%配成不同密度的菌液,添加至饲料中,投喂7d后发现,该菌株可有效提高仿刺参肠道内的消化酶以及体腔液中多种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2可作为益生菌剂的基础菌株添加至仿刺参饲料中。
    2016 Vol. 35 (3): 234-238 [摘要] ( 68 ) HTML (0 KB)  PDF (1475 KB)  ( 221 )
    239 黑蝶贝苗种中间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陈明强,李有宁,郭华阳,严俊贤,吴开畅,张殿昌,王雨
    以黑蝶贝野生群体人工繁育苗种为研究材料,探索了大、小两种规格和不同吊养深度对黑蝶贝苗海区中间培育的影响。将壳长、体质量分别为(4.12±0.019) mm、(0.07±0.008) g ,(2.02±0.012) m m、(0.03±0.005) g两种规格黑蝶贝吊养于2 m、4 m、5 m区,每组黑蝶贝500枚,养殖水温23.09~29.77℃,养殖海区水深8~10 m。每隔30 d随机抽取50枚贝苗测量壳高、壳长、壳宽、体质量。经180 d中间培育,壳长(4.12±0.019) mm的黑蝶贝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壳长(2.02±0.012) mm的黑蝶贝,表明壳长(4.12±0.019) mm的黑蝶贝出池移入海区养殖较理想。同一规格贝苗在2 m、4 m、5 m养殖水层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3个不同养殖水层中不同规格贝苗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黑蝶贝苗种人工繁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6 Vol. 35 (3): 239-243 [摘要] ( 49 ) HTML (0 KB)  PDF (1594 KB)  ( 199 )
    244 循环海水养殖系统中生物膜快速形成的模拟试验
    王硕,刘万鑫,杜荣斌,由翠荣,付学军,梁丽琨
    在20 L水箱中加入15 L人工污水模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生物滤池,采用优势菌种挂膜法,对滤材种类、混合菌液添加比例及接种次数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快速挂膜的最佳实验室工作条件。在21 d内对试验水体中的N H+4、NO3-和NO2-进行了监测。试验结果显示,最优试验条件为使用塑料弹性滤材作为生物膜载体,每7d接种1次优势菌液,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菌∶动胶菌添加比例为2∶1∶1∶1,在此条件下,第7d开始形成生物膜,第14d生物膜基本形成,第21d形成均匀完整的生物膜。成熟的生物膜在15d内对水体NH+4的最大降解量可超过5.00mg/L,即成熟生物膜降解NH+4的速率为每日降解超过0.50mg/L。当初始NH+4为5.00~10.00mg/L,成熟生物膜对N H+4和NO2-的降解能力在15 d内可达到上限。
    2016 Vol. 35 (3): 244-249 [摘要] ( 51 ) HTML (0 KB)  PDF (1993 KB)  ( 217 )
    250 小黄鱼亲鱼培育和催产技术的初步试验
    陈睿毅,楼宝,詹炜,徐冬冬,陈琳,刘峰,王立改,孙琛
    2014—2015年对野生小黄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亲鱼的室内越冬、强化培育和人工催产技术。选取2000尾小黄鱼,体质量平均为67.24 g ,分别饲养于4 m×8 m×1.5 m的越冬池,越冬池水温10~11℃,投喂少量配合饲料,进行亲鱼营养强化,亲鱼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催产。经52 d营养强化,小黄鱼体质量增至88.30 g ,营养强化组的卵巢质量和性腺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投喂冰鲜饵料并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可显著促进小黄鱼的性腺发育和成熟,提高其性腺指数和相对怀卵量;使用1.2μg/k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搭配500 IU/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雌鱼进行催产,催产效果最佳,人工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23.35%和80.56%。
    2016 Vol. 35 (3): 250-254 [摘要] ( 102 ) HTML (0 KB)  PDF (1152 KB)  ( 272 )
    255 七里海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的 RA PD 和 ISSR 分析
    石洪玥,刘阳,王晓梅,高金伟,邱琳珊,李晶晶
    利用RAPD‐PCR及ISSR‐PC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七里海中华绒螯蟹第6代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用10个多态性高的RA PD引物对24个七里海中华绒螯蟹样本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出107个不同的扩增位点,扩增片段大小为300~2300 bp。其中多态位点总数为66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61.32%,群体内香农-维纳多样性值为0.1714。用8个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对24个个体共检测到106个位点,扩增片段为200~1500 bp。其中多态性位点79个,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4.53%,群体内香农-维纳多样性值为0.1778。结果显示,该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香农-维纳多样性值均较大,说明其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说明RAPD和ISSR技术用于七里海中华绒螯蟹核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灵敏度。
    2016 Vol. 35 (3): 255-260 [摘要] ( 107 ) HTML (0 KB)  PDF (2516 KB)  ( 209 )
    261 大连湾海域鱼类的群落结构研究
    秦宇博,刘修泽,董婧,李轶平,段妍
    采用大连湾海域四季底拖网调查数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对其鱼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 曲线)评价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采集鱼类31种,隶属于10目24科31属,鱼类区系组成在适温性上以暖温性鱼类为主,在栖息水层上以底层鱼类为主。夏季鱼类生物量(43.16 kg/h )和生物数量(950个/h)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四季共有优势种为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物种丰富度指数0.76~2.16、多样性指数0.63~1.96、物种均匀度指数0.36~0.91。各季节间生物量和丰度组成的Bray‐Curtis相似性均较高。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曲线法对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评价结果一致,均表明鱼类群落受到中度扰动,且秋冬季高于春夏季。本研究可为大连湾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2016 Vol. 35 (3): 261-266 [摘要] ( 85 ) HTML (0 KB)  PDF (1091 KB)  ( 239 )
    267 方格星虫中培苗对温度、盐度和干露的耐受性试验
    林景超,刘旭佳,沈夏霜,吴雪萍,周于娜,潘奕达,黄国强,潘英
    研究了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盐度突变、温度突变和盐度渐变、温度渐变及干露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方格星虫中培苗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10~45,适宜的盐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15~30℃,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力。方格星虫中培苗在低温保湿干露48 h未发生死亡,大量死亡集中在72~96 h。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耐温、耐盐范围较广,且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便于苗种运输。
    2016 Vol. 35 (3): 267-271 [摘要] ( 82 ) HTML (0 KB)  PDF (919 KB)  ( 238 )
    272 鳗鲡肌肉中孔雀石绿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染料残留标准物质的研制
    尹太坤,杨方,刘正才,林永辉
    为建立鳗鲡肌肉中孔雀石绿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染料残留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定值方法,以一定质量浓度孔雀石绿对鳗鲡进行药浴给药,使孔雀石绿在鱼体内自然代谢,从而使鳗鲡体内含有隐性孔雀石绿残留。经均质、真空包装及辐照处理后,获得一批500个独立包装的的鳗鲡肌肉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该样本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经8家独立实验室协同定值及不确定度评估,其特性值为2.82μg/kg ,扩展不确定度为0.39μg/kg (k=2)。所建立的制备方法为染料残留鳗鲡基体标准物质的实验室制备提供了一种参考。
    2016 Vol. 35 (3): 272-277 [摘要] ( 57 ) HTML (0 KB)  PDF (2048 KB)  ( 184 )
    278 豫北地区主要淡水鱼类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贺文旭,毛会丽,杨利敏,符运栋,曾辉,关建义
    对豫北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验证和药敏试验。采集4个养殖场病鱼标本及水样,每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筛选出5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20株为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且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布在7—9月份,毒力验证试验表明,32株致病性菌株的毒力大小差异明显,筛选出强毒株XDMG(4),为后期试验的疫苗株做准备;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药敏结果不同,但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70%以上的致病性菌株对头孢哌酮、氟本尼考、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不包括阿米卡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多重耐药性。本试验旨在丰富本地区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资料,并为该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16 Vol. 35 (3): 278-283 [摘要] ( 71 ) HTML (0 KB)  PDF (1235 KB)  ( 163 )
    284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己烯雌酚的不确定度分析评定
    王宇,孔祥瑞,李成久
    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理论,从标准溶液、样品称量、样品定容、标准曲线、样品测定和测量仪器6个方面,对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己烯雌酚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和样品测量重复性这两个分量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贡献较大,这为减少测量不确定度,提高测量准确度提供改进方向。以平均值报告水产品中己烯雌酚含量为7.58μ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2.20μg/kg。
    2016 Vol. 35 (3): 284-288 [摘要] ( 53 ) HTML (0 KB)  PDF (746 KB)  ( 182 )
    289 东海中部鲐鱼相对体质量指数的计算
    陈燕,周丛羽,王迎宾
    为描述东海中部鲐鱼资源的健康状况,反映鱼类所遭受的外界压力情况,基于2009-2010年在东海中部捕获的鲐鱼的叉长和体质量数据,通过建立鲐鱼的标准体质量,计算得到东海中部鲐鱼的相对体质量指数值。根据叉长和体质量对数中值建立的标准体质量方程为:lg ms =0.104574 L2+2.945479 L-2.014981。相对体质量与叉长的分布情况显示,当叉长小于10 cm时,相对体质量指数为45~166,而当叉长为15 cm时,相对体质量指数变化范围较小,为82~109。虽然在叉长小于10 cm或叉长在20 cm时,相对体质量指数的变动性较大,但其频率趋于正态分布。东海中部鲐鱼相对体质量指数的计算为不同海域间鲐鱼资源的相互比较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为今后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该研究海域鲐鱼群体的资源状况提供了研究基准。该指数不受体长大小所引起的误差的影响,能够较准确地在具有不同时空特征以及来自不同种群的鱼类个体之间进行相互比较,从而能够更好地为鲐鱼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出科学建议。
    2016 Vol. 35 (3): 289-292 [摘要] ( 59 ) HTML (0 KB)  PDF (1024 KB)  ( 202 )
    293 日本蟳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研究
    王苓,耿继梅,刘艳华,郭恩棉
    应用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对日本蟳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研究,以期为日本蟳的人工养殖模式建立和饲料开发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蟳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食道、胃、中肠、后肠及肛门组成,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食道黏膜下层中含有丰富的食道腺,可分泌黏液帮助食物的吞咽;贲门胃黏膜上皮覆盖的几丁质层有刚毛或骨板等构成的胃磨可磨碎食物;幽门胃中几丁质层特化形成密集排列的刚毛,起到过滤的作用;中肠黏膜上皮无几丁质层覆盖,形成纹状缘,可参与食物的吸收。消化腺主要是肝胰腺,肝胰腺为复管状腺,由许多肝小管组成。肝小管黏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上皮细胞有4种类型:吸收细胞、分泌细胞、纤维细胞和胚细胞。
    2016 Vol. 35 (3): 293-295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3283 KB)  ( 325 )
    296 鲇形目亲鱼和仔稚鱼营养需求特点研究进展
    赵宁宁,李勇,马??张静,王晓晨
    2016 Vol. 35 (3): 296-301 [摘要] ( 63 ) HTML (0 KB)  PDF (769 KB)  ( 419 )
    302 鱼类皮肤免疫应答及蛋白质组学
    吕爱军,胡秀彩,孙敬锋,石洪玥,陈成勋,李莉,孔祥会
    2016 Vol. 35 (3): 302-307 [摘要] ( 91 ) HTML (0 KB)  PDF (777 KB)  ( 523 )
    308 荧光标记技术在增殖放流中的应用现状
    耿倩,张淑荣,段妍,刘岩,孙典荣
    2016 Vol. 35 (3): 308-312 [摘要] ( 63 ) HTML (0 KB)  PDF (756 KB)  ( 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