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3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1-25 |
|
|
|
|
|
|
|
14 |
鲍基因组DNA提取新方法研究 |
|
 |
杨文新,苏秀榕,杨志彪,李太武,宁淑香 |
|
|
为更好地保存样本,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采取先将试验材料用75%乙醇固定,然后再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经过检测后用于RAPD等基因工程分析.与从新鲜材料和液氮冷冻材料提取DNA方法的比较表明,用乙醇固定材料提取DNA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并克服了通常用新鲜材料或液氮冷冻材料所存在的不足(DNA容易降解)和远途异地取材的困难. |
|
|
2003 Vol. 22 (1): 14-16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159 KB)
(
372
) |
|
|
|
17 |
脉红螺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
|
 |
刘吉明,任福海,杨辉 |
|
|
室内人工条件下饲养脉红螺,流水式比静水式可提高成活率12%~25%.成体脉红螺(平均体重326 g)对食物种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且喜食同种饵料生物中的小个体.在繁殖前期摄食数量显著增多,进入交配产卵高峰期,停止进食.6月下旬至7月中旬,水温24~27 ℃,软体部占全部体重的40 %时,进入交配产卵高峰期,并可多次交配、产卵,一次产卵量在8~15万粒. |
|
|
2003 Vol. 22 (1): 17-18
[摘要]
(
73 )
HTML
(0 KB)
PDF
(73 KB)
(
526
) |
|
|
|
19 |
锯缘青蟹人工繁殖技术 |
|
 |
潘玉敏,蔡恒辉,吕晓民,魏国庆,侯东松,李爱国 |
|
|
为了解决南方苗种少的困难及为北方增加新的养殖品种,在北方地区人工繁殖锯缘青蟹,生产苗种大量返销南方.2001年由南方购进待二次产卵膏蟹14只.在室内水泥池培育,抱卵率达42%,幼体成活率达50%.共孵化出幼体13.2万只,平均单位水体出苗(C1-C3)1100只/m3,怀卵量低与二次抱卵蟹卵质量较差有关,幼体死亡率高,主要是蜕皮不遂. |
|
|
2003 Vol. 22 (1): 19-21
[摘要]
(
59 )
HTML
(0 KB)
PDF
(87 KB)
(
852
) |
|
|
|
22 |
有效预防海湾扇贝面盘幼虫解体病的试验 |
|
 |
吕豪,姜美仙,席海涛,李鹏,杨春立,鲁学辉,梁峻,龙强 |
|
|
扇贝的面盘幼虫解体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为亲贝性腺发育不成熟所致.预防的有效措施,应在亲贝促熟上下功夫.利用发生面盘幼虫解体病的亲贝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培育出海湾扇贝稚贝20亿枚,单位水体出苗量368万枚/m3. |
|
|
2003 Vol. 22 (1): 22-23
[摘要]
(
50 )
HTML
(0 KB)
PDF
(68 KB)
(
199
) |
|
|
|
24 |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
|
 |
陈远,袁成玉,李桐良,张书臣 |
|
|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日生长、出苗量、育成成活率有一定影响.育成密度2.8万~19.6万枚/m2,日生长差异显著;密度在2.8万~11.2万枚/m2及11.2~19.6万枚/m2,日生长差异不显著.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育成密度增加,稚贝出苗量也在增加,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为85.25%~77.18%;在相同密度条件下,试验前期明显比后期生长速度慢;不同密度组,生长速度前期和后期差异不明显.稚贝开始育成密度以不超过3.0万枚/m2为好. |
|
|
2003 Vol. 22 (1): 24-26
[摘要]
(
60 )
HTML
(0 KB)
PDF
(96 KB)
(
292
) |
|
|
|
29 |
稻田养殖金鱼技术 |
|
 |
赵宏,刘丽艳,马建军,郝玉书,刘学光 |
|
|
2001年6月27日将3.5万尾平均规格为2.2 g/尾的金鱼放入0.267 hm2 试验稻田,放养密度为13.125 万尾/hm2.经3个月的饲养,产金鱼3.3万尾,平均规格达20.5 g/尾,成活率为94.3%,投饲料300 kg,节肥860 kg/hm2,水稻增产600 kg/hm2,经济效益显著.实验证明稻田养殖金鱼是可行的. |
|
|
2003 Vol. 22 (1): 29-31
[摘要]
(
51 )
HTML
(0 KB)
PDF
(78 KB)
(
322
) |
|
|
|
32 |
乌龟、黄喉拟水鱼及黄缘盒龟生长特征的比较 |
|
 |
周贵谭,潘凤莲,吴遵霖 |
|
|
为研究不同品种龟的生长性能,设计室内固定架式箱式养殖乌龟、黄喉拟水龟及黄缘盒龟40 d的生长实验,比较了其在饱食状态下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绝对增重、特定增重率以黄喉拟水龟最高,为2.08 g/d,黄缘盒龟次之,乌龟最低,三者之间差异显著;饲料系数黄缘盒龟最高,为2.04,乌龟次之,黄喉拟水龟最低,三者之间差异显著.稚龟阶段,仅从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看,黄喉拟水龟优势明显.由此可见,在相同饲料、相同饲养条件下,三个品种龟中黄喉拟水龟饲料系数低,生长速度快,具较大发展潜力. |
|
|
2003 Vol. 22 (1): 32-33
[摘要]
(
55 )
HTML
(0 KB)
PDF
(80 KB)
(
3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