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4年 第23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4-12-25

     
            论文
    1 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渔业安全管理工作--杨宝瑞副厅长在省海洋渔业安全领导小组扩大会上的讲话
    2004 Vol. 23 (12): 1-4 [摘要] ( 39 ) HTML (0 KB)  PDF (66 KB)  ( 39 )
    5 虾池水环境因子与虾病爆发的相关性分析
    王年斌,韩家波,周遵春,马志强,邓欢,宛立,薛克
    2001~2002年在对瓦房店市和庄河市等虾池水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中,运用多元分析研究了水环境因子与对虾病害爆发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O 3-N、COD、NO 2-N、盐度、NH 3-N和水温是显示对虾疾病爆发的关键因子.
    2004 Vol. 23 (12): 5-8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136 KB)  ( 195 )
    9 斑点叉尾鮰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
    周碧君,李永明,温贵兰,胡远洲
    从贵州乌江库区某渔场发病的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出4株细菌.经形态学、染色特性、溶血性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离到3株嗜水气单胞菌.实验接种到鲤和小白鼠分别于48 h和72 h全部死亡,并从实验鲤鱼和小白鼠中回收到分离菌.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对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2004 Vol. 23 (12): 9-12 [摘要] ( 47 ) HTML (0 KB)  PDF (231 KB)  ( 174 )
    13 珠江三角洲密养池塘的水质特点分析
    周劲风,温琰茂,梁志谦
    对珠江三角洲的几个典型基塘进行了一个养殖周期的跟踪调查,发现密养池塘中的NH4+、NO2-、TN、COD、Chla等指标均有明显的升高,而NO3-、TP、SRP、BOD等指标无明显升高,DO没有明显下降.密养池塘无机氮的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NH4+比例上升,占50%以上,NO2-也占约10%,NO3-比例,降到40%以下.池塘是以P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P的限制因素解除,浮游植物将迅速增长.池塘底泥中TP、 TN、有机质明显高出基面堆叠土,以P的富集最为强烈.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密养池塘达到了重度富营养化水平,而且养殖年限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
    2004 Vol. 23 (12): 13-17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105 KB)  ( 264 )
    18 毛蚶幼贝生活习性研究
    杨玉香,余晓亭,郑国富,张国清
    毛蚶幼贝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主要与水温及个体大小有关.当水温降到19℃时,体长≥4.5 mm的幼贝80%开始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时间是在当年的9月中旬~10月上旬;体长<4.5 mm基本不脱离附着基.同种规格的幼贝潜居后比在附着基上生长快36%.幼贝生长最适宜水温是20~26℃,20℃以下生长逐步减慢,到7℃时基本停止生长,停止摄食.
    2004 Vol. 23 (12): 18-20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88 KB)  ( 253 )
    21 鲍养殖水体中致病性弧菌的调查
    朱利,俞守义,陈清,蔡俊鹏
    在18份鲍鱼养殖厂的各种水样和不同生长期的鲍样品中,共分离出17株弧菌:溶藻性弧菌11株,副溶血弧菌3株,霍乱弧菌2株,拟态弧菌1株.其中,溶藻性弧菌分布比较广,存在于各种样品;副溶血弧菌主要分布于鲍的肠道内;而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则分布于源头水中.鲍养殖水体中细菌总数的计数可以作为监测细菌性病害的指标之一.副溶血弧菌在鲍肠道内的高检出率提示鲍与副溶血弧菌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2004 Vol. 23 (12): 21-23 [摘要] ( 49 ) HTML (0 KB)  PDF (151 KB)  ( 239 )
    24 稀土元素铈对大黄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徐镇,江锦坡
    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铈的质量浓度为1.1~1.4 mg/L,最适宜大黄鱼孵化.铈质量浓度为1.1 mg/L时发育时间最短,为24.30 h;铈质量浓度为1.4 mg/L时,孵化率最高,平均达86.08%,比对照组提高18.60%.
    2004 Vol. 23 (12): 24-25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66 KB)  ( 260 )
    26 4个缢蛏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李成华,李太武,宋林生,苏秀榕
    为从分子水平了解缢蛏的种质资源状况,采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福建、浙江临海和象山、辽宁大连4个地理种群滩涂养殖和野生的缢蛏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群多态位点比例和平均遗传杂合度较高,分别为69.52%、72.38%、55.24%、69.52%和0.1909、0.2067、0.1916、0.1979,表明缢蛏种质资源状况良好;(2)养殖种群与野生种群相比,养殖种群在各遗传参数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加强缢蛏现有资源保护势在必行;(3)UPGMA聚类分析表明:象山种群与庄河种群亲缘关系最近,与临海种群最远.据此推测:每年采集野生苗种和半人工育苗和养成苗种的幼虫漂浮期时间较短等因素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所在.
    2004 Vol. 23 (12): 26-28 [摘要] ( 70 ) HTML (0 KB)  PDF (116 KB)  ( 359 )
    29 音响驯化技术在红鳍东方鲀养殖中的应用试验
    田涛,张国胜,姜昭阳,李新民,李俊柱,许传才
    网箱养鱼对水域所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鱼的排泄物污染,二是剩余饵料造成的污染.通过对红鳍东方鲀进行音响驯化,研究了解决剩余饵料对水域污染问题的方法,并求得了鱼类生长(体长与体重)与摄食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从而达到减少剩余饵料沉积量,科学制定投饵量,指导网箱养殖红鳍东方鲀快速、持续发展的目的.
    2004 Vol. 23 (12): 29-31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82 KB)  ( 310 )
    32 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试验
    蒋吉生,杨春舫,薛颖,王久山
    2004 Vol. 23 (12): 32-33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66 KB)  ( 437 )
    34 大连海洋捕捞渔民转产减船工作与思考
    张鹏刚,崔峻,荣伟
    2004 Vol. 23 (12): 34-35 [摘要] ( 43 ) HTML (0 KB)  PDF (62 KB)  ( 180 )
    36 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鱼系统的基础设计
    刘鹰,杨红生,张福绥
    2004 Vol. 23 (12): 36-38 [摘要] ( 70 ) HTML (0 KB)  PDF (120 KB)  ( 782 )
    39 几种环境因子对海洋贝类幼虫生长的影响
    包永波,尤仲杰
    2004 Vol. 23 (12): 39-41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114 KB)  ( 823 )
    42 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丁笑生,李效宇
    2004 Vol. 23 (12): 42-43 [摘要] ( 54 ) HTML (0 KB)  PDF (85 KB)  ( 479 )
    44 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学方法及应用进展
    闫华超,高岚,付崇罗,牟萍
    2004 Vol. 23 (12): 44-48 [摘要] ( 57 ) HTML (0 KB)  PDF (196 KB)  ( 436 )
    49 中间球海胆的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之六)
    常亚青,高绪生
    2004 Vol. 23 (12): 49-50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67 KB)  (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