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5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3-25 |
|
|
|
|
|
|
|
|
1 |
北方沿海西施舌苗种的人工培育试验 |
|
 |
李晓旭,夏长革,常亚青,刘庆连,孙茂盛,刘富伟 |
|
|
在辽宁省沿海首次对西施舌室内人工育苗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西施舌种贝促熟62 d,用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亲贝个体排放比例达到60%以上,个体排卵量约为380~420万粒,其受精率为82.0%,孵化率为46.0%.在盐度为25.6~31.0,水温为23.8~25.9℃的条件下,浮游幼虫9~14 d进入附着变态期,变态率为12.4%,壳长生长速度为13.9 μm/d.变态后的36 d内,壳长平均生长速度为76.3 μm/d,成活率为80.4%.沙盘单位面积附苗量为波纹板的48.5倍.本次试验利用12 m3水体育出2.5 mm的稚贝21.4万枚,单位水体出苗量为1.78万枚/m3. |
|
|
2005 Vol. 24 (3): 1-3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109 KB)
(
408
) |
|
|
|
7 |
草金鱼总色素稳定性研究(II)--酸碱度、维生素和有机物对草金鱼总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
|
 |
刘金海,王安利,王维娜 |
|
|
草金鱼总色素光谱吸收峰在400~600 nm,系类胡萝卜素色素.在不同酸碱度、维生素和有机物作用下,该观赏鱼总色素稳定性各不相同.环境pH值过高或过低对该色素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中性pH值溶液利于该色素的有效保存;Vc和VE对该色素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当Vc剂量不适时,该色素遭到严重破坏,VK对该色素具较强的破坏作用;乳酸对该色素具有增色作用,苯甲酸、草酸、柠檬酸,丙二酸和反丁烯二酸对该色素具有保护作用,乌头酸、水杨酸、顺丁烯二酸、亚油酸、萘乙酸、溴丙酸和苹果酸对该色素具有破坏作用,其中以苹果酸的破坏作用最强.淀粉对该色素具有保护作用,葡萄糖和蔗糖则具有破坏作用,其中以蔗糖的破坏作用最强.研究结果提示:在提取、保存该色素以及配制增色饵料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确保试验结论的正确和增色效果的良好. |
|
|
2005 Vol. 24 (3): 7-9
[摘要]
(
43 )
HTML
(0 KB)
PDF
(151 KB)
(
480
) |
|
|
|
13 |
丁(鱼岁)肠道及肝胰脏组织学研究 |
|
 |
王晓梅,戴伟,许童,冯妍,陈辉 |
|
|
以体长4~6 cm的丁(鱼岁)幼鱼作为试材,用解剖、石蜡切片和显微摄像等组织学研究手段,对其肠道及肝胰脏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了前、中、后肠粘膜皱褶的多少、疏密、高低以及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说明肠道各段在消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肝胰脏的组织学结构特点与鲤鱼相似,但胰腺细胞大部分都聚集在肝脏外部边缘和肠道的周围,只有一小部分弥散在肝脏之内,胰腺细胞间有较多胰岛. |
|
|
2005 Vol. 24 (3): 13-15
[摘要]
(
59 )
HTML
(0 KB)
PDF
(281 KB)
(
3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