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8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4-25

     
            论文
    1 渔业信息
    2008 Vol. 27 (4): 1-1 [摘要] ( 37 ) HTML (0 KB)  PDF (183 KB)  ( 65 )
    163 三疣梭子蟹血淋巴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李长红,金珊
    利用API ZYM试剂盒和酶活力测试盒检测了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及血清中的19种酶类及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雄蟹血清和血细胞中均检测到19种酶,在雌蟹血清和血细胞中分别检测到18种和16种.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很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疣梭子蟹血清和血细胞溶解物(HLS)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活力,结果显示血清样品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活力较强,但其体外作用的持续时间较短;而血细胞溶菌酶对溶藻弧菌的抗菌活力较弱.
    2008 Vol. 27 (4): 163-166 [摘要] ( 56 ) HTML (0 KB)  PDF (328 KB)  ( 268 )
    167 加压溶气气浮技术用于净化养殖水体的研究
    牟晨晓,李俐俐,李秀辰,金荣存
    采用一套自主开发研制的加压溶气气浮装置,对养殖水体中的微颗粒进行净化.选取液位高度、液体流量、溶气压力进行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液位0.8 m具有浊度去除的最佳效果;液位1.0 m对浊度去除率和pH的增加率的影响较显著;液体流量为400~600 L/h时,浊度去除率最大;液体流量为200~400 L/h时,溶解氧和pH增加率最大;溶气压力为0.5 MPa时,浊度的去除率达到了最大值的72%,同时,pH的增加率也达到了最大值,溶气压力为0.4 MPa时,溶解氧的增加率达到了最大值;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液位高度1.0 m、液体流量200~400 L/h、溶气压力0.4 MPa.
    2008 Vol. 27 (4): 167-170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267 KB)  ( 256 )
    171 红鳍笛鲷(♀)与千年笛鲷(♂)杂交F1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研究
    尹绍武,廖经球,邓勤,陈国华,刘万川
    采用胸腔活体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研究红鳍笛鲷(♀)与千年笛鲷(♂)杂交F1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结果表明,杂交F1代及其亲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的核型相同,均为2 n=48 t,NF=48,符合遗传理论.
    2008 Vol. 27 (4): 171-174 [摘要] ( 53 ) HTML (0 KB)  PDF (278 KB)  ( 189 )
    175 钝缀锦蛤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黄洋,杜涛,杨世平
    试验结果表明,钝缀锦蛤生活在潮间带中、低潮区至潮下带及浅海3~15 cm的沙泥至泥沙底质中.海水的适宜温度为12~30 ℃,相对密度1.012~1.030,pH 4.43~10.08.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雌雄异体,繁殖期在3-6月.
    2008 Vol. 27 (4): 175-178 [摘要] ( 57 ) HTML (0 KB)  PDF (250 KB)  ( 184 )
    179 淡水石斑鱼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顾曙余,杜寅
    通过对淡水石斑鱼血涂片及头肾、肾、脾和肝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试验对脏器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进行了分类统计.试验结果表明头肾、肾和脾是淡水石斑的主要造血器官,肝组织印片上未观察到原始阶段血细胞,提示肝脏不是淡水石斑鱼的造血器官.
    2008 Vol. 27 (4): 179-183 [摘要] ( 46 ) HTML (0 KB)  PDF (434 KB)  ( 337 )
    184 几种饵料对华贵栉孔扇贝浮游幼虫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张善发,邓岳文,王庆恒,杜晓东
    研究了湛江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干酵母、湛江叉鞭金藻与亚心形扁藻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虫生长和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金藻和亚心形扁藻混合组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金藻和酵母组次之,单独投喂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时生长速度最差.投喂酵母组成活率最高.
    2008 Vol. 27 (4): 184-186 [摘要] ( 53 ) HTML (0 KB)  PDF (189 KB)  ( 316 )
    187 KCl诱导虾夷马粪海胆幼体变态的研究
    刘春林,王伟,梁忠德,陆佳,蔡学新,刘洪伟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KCl对于虾夷马粪海胆幼体变态的诱导作用及对变态后个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Cl对虾夷马粪海胆是一种极好的变态诱导剂,0.05 moL/L的KCl作用5~10 h诱导效果最佳,在提高变态率的同时,大大地降低了死亡率.
    2008 Vol. 27 (4): 187-190 [摘要] ( 53 ) HTML (0 KB)  PDF (241 KB)  ( 216 )
    191 盐酸沙拉沙星在锦鲤体内的组织残留研究
    李彩云,隆雪明,扶亚祥,刘湘新
    健康锦鲤以15 mg/kg的单剂量肌肉注射给药,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取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肌肉、肾脏和肝胰脏中盐酸沙拉沙星的质量浓度,用MCPK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盐酸沙拉沙星在肾脏、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的代谢动力学特征不一.肌肉的代谢动力学模型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代谢动力学模型为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数据经回归处理得到3种组织的消除半衰期T1/2肌肉为55.44 h;T1/2肝脏为13.0755 h;T1/2肾脏为33 h.通过休药期公式计算各组织的理论休药期为:肌肉:11.0 d;肝脏:6.6 d;肾脏:9.5 d.以残留量高、消除最慢的组织作为残留分析的靶组织,建议锦鲤以肌肉为残留靶组织,在25 ℃的条件下,肌肉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建议休药期为11 d.
    2008 Vol. 27 (4): 191-195 [摘要] ( 56 ) HTML (0 KB)  PDF (314 KB)  ( 261 )
    196 贵州疣螈淀粉酶活性研究
    胡思玉,肖玲远,白建梅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贵州疣螈离体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测定贵州疣螈消化系统胃、肝、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依次为:2.2、7.8、7.0、7.8和8.2,最适温度依次为:45、35、35、30、35 ℃,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条件下各组织的淀粉酶活性依次为118.5、126.2、56.1、53.7、41.7个活性单位.
    2008 Vol. 27 (4): 196-198 [摘要] ( 50 ) HTML (0 KB)  PDF (193 KB)  ( 175 )
    199 扩增香螺SSR指纹研究的试验条件的优化
    隋娜,侯林,董长勇,李妍,王明昌,张筠
    利用SSR技术对香螺进行了PCR扩增,探索香螺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从香螺23对近缘种引物中筛选出8对可以扩增的引物,对引物浓度、Taq酶浓度、循环次数、模板浓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探索出一个适合香螺SSR分析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并对微卫星引物通用性进行初步分析.
    2008 Vol. 27 (4): 199-202 [摘要] ( 51 ) HTML (0 KB)  PDF (437 KB)  ( 182 )
    203 Vc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金贵林,张少斌,王洪岩
    在Zarrouk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Vc,研究Vc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c能提高螺旋藻的藻胆蛋白含量,促进螺旋藻的生长,Vc的最佳作用质量浓度为300 mg/L.
    2008 Vol. 27 (4): 203-204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113 KB)  ( 289 )
    205 我国刀鲚研究进展
    刘引兰,吴志强,胡茂林
    2008 Vol. 27 (4): 205-209 [摘要] ( 86 ) HTML (0 KB)  PDF (350 KB)  ( 388 )
    210 图像识别技术在鱼苗计数方面的研究与实现
    范嵩,刘娇,杨轶
    2008 Vol. 27 (4): 210-212 [摘要] ( 46 ) HTML (0 KB)  PDF (289 KB)  ( 737 )
    213 固定化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崔华平,林炜铁
    2008 Vol. 27 (4): 213-216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345 KB)  ( 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