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9年 第2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9-09-25

     
            论文
    489 凡纳滨对虾消化液对4种饲料蛋白质的酶解研究
    王国霞,黄燕华,周晔,刘襄河,胡红涛
    用离体消化方法研究了凡纳滨对虾胃、肝胰脏和肠道的粗酶液对鱼粉、豆粕、菜粕和花生粕酶解8 h的体外消化率及0~4 h 4种饲料蛋白质酶解液中氨基酸的生成量.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胃、肝胰脏和肠道对鱼粉、豆粕、菜粕、花生粕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总消化率分别为36.50%、50.78%、42.02%、39%和46.28%、56.45%、43.28%、60.40%;0~4 h,4种饲料酶解液的氨基酸生成量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对于同一原料,肝胰脏粗酶液的酶解速度最大,其他依次为肠道、胃粗酶液,表明肝胰脏对饲料蛋白质的酶解能力强于胃和肠;对于不同原料,以花生粕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最大,其他依次为鱼粉、豆粕、菜粕,表明凡纳滨对虾对花生粕酶解消化的能力较强.饲料原料种类的差异和饲料蛋白质组成与性质的差异使其酶解氨基酸生成量和生成速度有差异.
    2009 Vol. 28 (9): 489-492 [摘要] ( 58 ) HTML (0 KB)  PDF (308 KB)  ( 187 )
    493 凡纳滨对虾在不同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
    边涛,赵艳,张虹,戴志远,袁雯,金超
    通过感官评估、生化分析及蛋白质指纹图谱比较研究了4 ℃和0 ℃冷藏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品质变化,并对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0 ℃冷藏能延缓虾的腐败,比4 ℃更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保藏.虾肌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0 ℃条件下无法准确反映虾的品质变化.K值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与感官评价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反映凡纳滨对虾在冷藏初期的品质变化.而肌浆蛋白和肌纤蛋白的指纹图谱则能标记冷藏后期凡纳滨对虾肌肉蛋白发生的降解.
    2009 Vol. 28 (9): 493-497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475 KB)  ( 257 )
    498 皱纹盘鲍性腺多糖体外免疫活性和抗凝血活性的研究
    徐美玲,孙黎明,周大勇,李冬梅,朱蓓薇
    采用MTT法检测皱纹盘鲍性腺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的作用;采用中性红吞噬法检测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用凝集法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试验结果表明,皱纹盘鲍性腺粗多糖(CAGP)和性腺多糖组分1(AGP-1)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具有促进作用;AGP-1能极显著延长PT、APTT和TT,且呈剂量信赖性.CAGP和AGP-1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GP-1具有明显的抗凝血效果.
    2009 Vol. 28 (9): 498-500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215 KB)  ( 228 )
    501 (鱼免)消化酶与商品酶离体消化蛋白原料的研究
    齐莉莉,王进波,吴天星
    分别应用商品酶及鱼免消化酶两步消化法评定10种蛋白原料的离体消化率.商品酶处理一(CEⅠ)直接在原料中加入胃蛋白酶消化,处理二(CEⅡ)预先将原料悬浊液调节至pH 2.0,再加入胃蛋白酶消化.鱼免消化酶处理一(DEⅠ)的胃消化酶酶活/底物、类胰消化酶酶活/底物分别为250、375 U/g,处理二(DEⅡ)则分别为300、460 U/g.试验结果表明,CEⅡ比CEⅠ部分原料的干物质及蛋白质消化率平均提高5.16%、13.09%(P<0.05),且2种处理的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3(P=0.01)、0.771(P=0.009).DEⅡ比DEⅠ的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平均提高12.65%、15.80%(P<0.05),且2种处理的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P=0.002)、0.851(P=0.002).CEⅡ与DEⅡ(不包括血粉、阿根廷鱼粉)、CEⅠ与DEⅡ以及CEⅡ与DEⅠ(不包括血粉、阿根廷鱼粉)的蛋白质消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P=0.001)、0.845(P=0.002)、0.823(P=0.012).可以用商品酶替代消化酶评价鱼免对蛋白原料的离体消化率.
    2009 Vol. 28 (9): 501-505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313 KB)  ( 216 )
    506 4种常用药物对克氏双锯鱼稚鱼急性毒性试验
    叶乐,杨其斌,王雨,陈旭
    选用硫酸铜、敌百虫、福尔马林、上野黄药对克氏双锯鱼稚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硫酸铜对克氏双锯鱼稚鱼24 h LC50为0.80 mg/L,48 h LC50为0.70 mg/L,96 h LC50为0.6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6 mg/L;敌百虫对克氏双锯鱼稚鱼24 h LC50为2.88 mg/L,48 h LC50为2.44 mg/L,96 h LC50为2.1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53 mg/L.福尔马林和上野黄药对克氏双锯鱼稚鱼的96 h LC50>100 mg/L,属于低毒.根据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来判断药物的毒性大小,克氏双锯鱼稚鱼对4种药物敏感性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福尔马林和上野黄药,福尔马林和上野黄药对克氏双锯鱼稚鱼同属于低毒药品.
    2009 Vol. 28 (9): 506-508 [摘要] ( 55 ) HTML (0 KB)  PDF (214 KB)  ( 281 )
    509 鳡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韩晓磊,徐建荣,郁建峰,伊纪峰,杨家新,许璞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长江下游苏州段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的2个鳡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从7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鳡2个群体48个样品进行扩增,得到41个清晰的扩增位点.鳡野生和野生F1代人工养殖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95%、17.07%,0.0724、0.0426;前者遗传多样性较后者略高.基因分化系数Gst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估算分析均显示2个鳡群体之间出现一定遗传分化.鳡UPGMA系统树有较明显的歧化,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趋异.结果分析表明,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野生F1代人工养殖群体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遗传结构,但2个群体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繁育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立而稳定的遗传结构.
    2009 Vol. 28 (9): 509-512 [摘要] ( 49 ) HTML (0 KB)  PDF (512 KB)  ( 174 )
    513 Cu2+、Zn2+和Cd2+对茂名海域文昌鱼酸、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白秀娟,卢伙胜,唐峰华
    试验结果表明,在Cu2+质量浓度为0.09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均不受抑制作用,在Cu2+质量浓度为0.16、0.256、0.356 mg/L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的ACP、ALP活性均显著受抑制(P<0.05),随时间延长和质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在Zn2+质量浓度达到0.195 mg/L时,文昌鱼的ALP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受抑制作用显著(P<0.05),随质量浓度增加,受抑制作用增强;ACP在Zn2+质量浓度达到0.39 mg/L时,文昌鱼ACP第10 d影响不显著(P>0.05),第20 d和30 d表现出显著(P<0.05)抑制作用,超过这一质量浓度,受抑制作用增强.在Cd2+水体中生活的文昌鱼ALP在Cd2+质量浓度为0.4 mg/L时,抑制显著(P<0.05),在此质量浓度水体中的文昌鱼ACP在第30 d测定时也表现为抑制显著(P<0.05),随时间延长和质量浓度增加,文昌鱼ACP、ALP活性受抑制作用增强,在最高质量浓度为2.0 mg/L时,至中期已经死亡.
    2009 Vol. 28 (9): 513-517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845 KB)  ( 274 )
    518 花鳗鲡的核型研究
    尹绍武,廖经球,娄甜甜,齐兴柱,陈国华,张本
    采用胸腔活体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来研究花鳗鲡的核型.结果表明,花鳗鲡核型为2n=38, 8m+2sm+9t,NF=58.
    2009 Vol. 28 (9): 518-520 [摘要] ( 53 ) HTML (0 KB)  PDF (242 KB)  ( 247 )
    521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锦鲤鳞色素的研究
    贾艳菊,刘坤,陈颖,康辰香,李同庆,王猛,陈文超
    比较了不同有机溶剂对锦鲤鳞色素的提取效果和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试验分别以乙醚、丙酮、乙醇和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采用振荡浸提法提取(30 ℃下提取3 h)锦鲤的鱼鳞色素,并于340 nm下测定了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结果表明,提取相同质量的鱼鳞色素,乙醚和乙醇提取液的吸光度较大,石油醚提取液的吸光度最小.在日光密闭保存24 h和48 h后,乙醇中色素的破坏率均显著低于乙醚、丙酮和石油醚中,表明乙醇更适宜作为提取鱼鳞色素的溶剂.
    2009 Vol. 28 (9): 521-524 [摘要] ( 57 ) HTML (0 KB)  PDF (273 KB)  ( 181 )
    525 4种杀虫药物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袁春营,崔青曼,邵强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4种杀虫药物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用纤源净和虫敌单独处理藻类培养液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斜生栅藻有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杀虫药对藻细胞有较大的破坏作用;用纤源净、虫敌、马拉硫磷和虫水安联合处理藻类培养液时,纤源净对藻类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马拉硫磷,再次为虫水安,虫敌抑制作用最小.
    2009 Vol. 28 (9): 525-527 [摘要] ( 43 ) HTML (0 KB)  PDF (265 KB)  ( 201 )
    528 温度对泥鳅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陈苏维,吉红,朱文东,熊传喜
    在5~75 ℃以10 ℃为梯度差,pH 7.5时研究了温度对泥鳅肝胰脏及肠道不同部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泥鳅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最适温度为45 ℃,肠道各部位淀粉酶活性最适温度为35 ℃;蛋白酶活性最适温度肝胰脏及前肠为55 ℃,中肠及后肠为45 ℃;肝胰脏及中肠脂肪酶活性最适温度为55 ℃,前肠及后肠脂肪酶活性在45 ℃时最高.
    2009 Vol. 28 (9): 528-530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235 KB)  ( 226 )
    531 滩涂围网养殖文蛤不同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陈远,李大成,王志松,王军,薛克,张绍臣,李成军
    研究了滩涂围网养殖文蛤养殖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试验设135.88 、249.4、 372.38、 493.74、 617.47 g/m2 5个密度组,每组1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 135.88 g/m2密度组与372.38 g/m2密度组差异显著,与493.74 g/m2和617.47 g/m2密度组差异极显著.135.88 g/m2密度组增长最快, 617.47 g/m2密度组增长较慢.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平均日增质量速度减慢,密度与日增质量的回归方程式为y=41.97e-0.0015x.根据试验结果以及经济效益和管理等综合因素考虑,投放平均壳长为33.2 mm,93.94粒/kg的文蛤,养殖密度宜控制在249.40~372.38 g/m2(2493.75~3723.75 kg/hm2)较为适宜.
    2009 Vol. 28 (9): 531-533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164 KB)  ( 175 )
    534 一株野生型耐饱和盐度的盐藻
    郭金耀,余成元
    从江苏盐城射阳盐场自然海水中分离得到一株可在NaCl浓度为6.15 mol/L培养基中很好生活的野生型盐藻,是目前已报道的最高盐度.研究其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适应性,发现该盐藻细胞可以生活在多个NaCl浓度培养基中;以纵裂方式增殖;盐藻细胞通过改变自身的形状和形成透明状膜来快速响应盐度突然改变.
    2009 Vol. 28 (9): 534-536 [摘要] ( 40 ) HTML (0 KB)  PDF (327 KB)  ( 231 )
    537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组织器官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张春景,陆开宏,朱津永,梁晶晶
    2009 Vol. 28 (9): 537-541 [摘要] ( 59 ) HTML (0 KB)  PDF (402 KB)  ( 358 )
    542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辽宁渔业生产动向研究
    包特力根白乙,刘新山,张文华
    2009 Vol. 28 (9): 542-546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336 KB)  ( 220 )
    547 罗非鱼性别三系配套技术研究进展
    万松良,雷晓中,万珊
    2009 Vol. 28 (9): 547-550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287 KB)  (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