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水产科学》论文修改注意事项
《水产科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水产科学》稿件脱密证明
《水产科学》版面费及稿酬说明
《水产科学》著作权转让合同
《水产科学》文章修改范例
更多...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4-12-25
论文
785
四种化学品对凡纳滨对虾幼虾和褐牙鲆幼鱼的急性毒性
蔡丽珊,罗耀明,李多慧,许伟定,王丽梅,李姝熳
在水温18~20℃下,采用静水和半静水式生物毒性试验法,研究了聚乙烯醇、环氧丙烷、丙烯酸和异戊二烯对体质量(0.19±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和体质量(4.48±1.03)g的褐牙鲆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化学品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823.90、119.90、376.90、28.36 mg/L ,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368.70、92.28、280.70、26.60 mg/L ,7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085.30、68.58、193.00、25.33 m g/L ,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971.10、60.90、122.60、25.33 mg/L ,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97.10、6.09、12.26、2.53 mg/L ,毒性依次为:异戊二烯(中毒)>环氧丙烷(中毒)>丙烯酸(低毒)>聚乙烯醇(低毒)。环氧丙烷、丙烯酸和异戊二烯对褐牙鲆幼鱼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9.90、243.80、26.41 m g/L ,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7.20、236.00、26.41 mg/L ,7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2.90、229.00、26.41 mg/L ,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0.60、225.40、26.41 mg/L ,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3.06、22.54、2.64 mg/L ,毒性依次为:异戊二烯(中毒)>环氧丙烷(低毒)>丙烯酸(低毒)。本试验结果可为4种化学品对海洋生物生态毒理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2014 Vol. (12): 785-790 [
摘要
] (
77
)
HTML
(0 KB)
PDF
(788 KB) (
227
)
791
我国华南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王蓓,黎源,陈贺,李桂欢,鲁义善,汤菊芬,蔡佳,吴灶和,简纪常
为了解我国3个地区(广东省、广西省和海南省)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临床株的遗传背景及进化关系,对2010—2011年间采集分离的128株链球菌,采用Bio‐MerieuxVITEK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RNA法鉴定菌株类型,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型及菌株序列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及16S rRNA 基因进行分析,确认有104株为无乳链球菌,这104株分属1个已知克隆系ST‐7和2个未知克隆系NST‐1和NST‐2,其中NST‐1克隆系所占比列最多,占88.5%(92/104)。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南方3个地区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呈多克隆系并存,以新型NST‐1克隆系为主,应加强对新克隆系的病原学监测。应用MLST 分子分型技术,初步揭示了我国南方3个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遗传进化关系。
2014 Vol. (12): 791-799 [
摘要
] (
48
)
HTML
(0 KB)
PDF
(1171 KB) (
172
)
800
长尾草金鱼成熟期雌雄性腺 RN A-Seq 转录组分析
张升利,付成东,梁拥军,李文通,孙砚胜,史东杰,张欣
为探究长尾草金鱼成熟期雌雄性腺的RNA‐Seq转录组,运用Illumina RNA测序技术,对长尾草金鱼成熟期性腺分别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其中卵巢经两端测序共获得清洁数据61769892条,含有6.18G碱基,平均错误率0.03%,左右端测序GC含量分别为51.15%和51.2%。精巢经两端测序共测得清洁数据69557514条,含有6.96G碱基,平均错误率0.03%,左右端测序GC含量分别为48.91%和49.44%。两个转录组数据混合拼接后得到170245个转录本,共80591个独立基因。将上述独立基因与多个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注释的基因为51364条,占总数的63.73%。基因本体分类中,细胞过程、细胞、绑定等二级分类为条数较多分类项。转录组数据经筛查共得到17347个微卫星标记和36341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两个转录组基因表达量差异比较结果显示,雌雄样本间表达差异基因共6317个。上述工作不仅为该种的基因克隆和标准及筛选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分子水平阐明其性腺分化和发育机理打下了基础。
2014 Vol. (12): 800-806 [
摘要
] (
94
)
HTML
(0 KB)
PDF
(6151 KB) (
312
)
807
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拮抗条件
杨胜远,韦锦
对分别分离自菜园土壤、大蒜植株、大豆植株、蔓花生植株、淡水湖淤泥、仙人掌植株、芹菜植株、细菌型豆豉和日本纳豆的可产抗大肠杆菌活性物质的42株细菌进行筛选,获得1株对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JNT02,其发酵液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0.87±0.83) mm ;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JNT02与枯草芽孢杆菌位于同一簇群,同源性达100%,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JNT02在改良兰迪培养基中24 h可完全杀灭共培养的副溶血性弧菌,并且种子液带入的抗菌物质对其拮抗作用有累积效应,在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中枯草芽孢杆菌JNT02对副溶血性弧菌却只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人工海水中没有拮抗作用;改良兰迪培养基有利于枯草芽孢杆菌JNT02产抗菌物质。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NT02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拮抗作用主要依赖于其代谢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取决于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其产生抗菌活性物质,而并非是否有利于其生长。
2014 Vol. (12): 807-813 [
摘要
] (
58
)
HTML
(0 KB)
PDF
(6410 KB) (
312
)
814
黄颡鱼免疫球蛋白3型轻链基因cDNA及其表达分析
李春涛,蒋自立,魏福伦,杨秀荣
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PCR方法获得黄颡鱼免疫球蛋白3型轻链(IgL3)基因全长cDNA ,并分析了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黄颡鱼IgL 3的cDNA全长为965 bp ,包含5′53 bp非编码区,3′189 bp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723 bp ,编码241个氨基酸。黄颡鱼与其他6种硬骨鱼类Ig L 3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黄颡鱼Ig L 3氨基酸序列与大鳍鱯Ig L 3型的相似性最高,为72.8%,与大西洋鲑Ig L 3型的相似性最低,为42.2%。进化树分析表明,黄颡鱼Ig L与大鳍鱯Ig L 3型聚为一支同时与其他鱼类IgL 3型聚为一簇,明显与L1和L2进化支不同。实时PCR显示,黄颡鱼IgL3基因主要在头肾、脾脏、血细胞、鳃和肠中转录表达;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头肾、脾脏和血细胞IgL3基因表达量有显著上升。表明这些组织是黄颡鱼Ig L 3型基因主要的表达器官,在免疫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2014 Vol. (12): 814-819 [
摘要
] (
56
)
HTML
(0 KB)
PDF
(703 KB) (
161
)
820
M n2+对仿刺参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黎奥,刘鹏,姜玉声,韩毓,雷衍之,刘谞
采用效应概率法,以“昏迷或死亡”和死亡为效应指标,研究了M n2+对仿刺参五触手幼体、稚参及幼参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M n2+对五触手幼体24、48、96 h“昏迷或死亡”的半效应质量浓度分别为220.5、197.8、173.7 mg/L ,推算的安全质量浓度为47.8 mg/L ;M n2+对五触手幼体48、96 h死亡的半效应质量浓度分别为207.6、177.3 m g/L ;M n2+对稚参24、48、96 h“昏迷或死亡”的半效应质量浓度分别为148.6、112.6、105.9 m g/L ,推算的安全质量浓度为19.4 m g/L ;M n2+对稚参24、48、96 h死亡的半效应质量浓度分别为189.4、125.9、105.9 mg/L ,推算的安全质量浓度为16.7 mg/L ;M n2+对幼参24、48、96 h“昏迷或死亡”的半效应质量浓度分别为315.4、253.3、149.0 m g/L ,推算的安全质量浓度为49.0 m g/L ;M n2+对幼参48、96 h死亡的半效应质量浓度为250.7、149.0 m g/L。稚参对M n2+毒性的承受力较弱,M n2+对五触手幼体和幼参毒性较小,二者的安全质量浓度接近。
2014 Vol. (12): 820-825 [
摘要
] (
49
)
HTML
(0 KB)
PDF
(3203 KB) (
168
)
826
咪唑类物质KK-42对日本沼虾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佩,吕艳杰,吕黎,杨洪,宁黔冀
为探讨咪唑类物质K K‐42提高感染嗜水气单孢菌的日本沼虾幼虾成活率的机制,首次克隆了日本沼虾几丁质酶基因‐3部分序列,研究了其时空表达及酶活力的变化。将体长3.5~5.0cm的日本沼虾幼虾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1.95×10‐4 mol/L的咪唑类物质KK‐42溶液(试验组1)或不含咪唑类物质KK‐42的溶液(对照组1)浸泡处理1 min ,12 h后,分别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悬液(菌攻毒试验组和菌攻毒对照组)或生理盐溶液(试验组2和对照组2),不同时间测定幼虾的成活率,分析几丁质酶基因‐3 mRNA水平及其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12~48 h时,菌攻毒试验组的成活率比菌攻毒对照组增加133%以上。克隆的日本沼虾几丁质酶基因‐3部分mRNA序列与其他甲壳类具有90%以上同源性。几丁质酶基因‐3表达水平在肝胰腺中最高,以蜕皮前期最为显著。与对照组1相比,在12 h ,试验组1几丁质酶基因‐3 mRNA水平和酶活力分别增高了150%和75%;菌攻毒试验组mRNA水平在12~48 h明显高于菌攻毒对照组,尤其在24 h ,增幅高达304%,酶活力在24 h比菌攻毒对照组增高48%。咪唑类物质K K‐42预处理能显著上调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日本沼虾幼虾肝胰腺几丁质酶基因‐3的转录、诱导酶活力增强,这可能是咪唑类物质K K‐42提高幼虾成活率的机制之一。
2014 Vol. (12): 826-830 [
摘要
] (
61
)
HTML
(0 KB)
PDF
(721 KB) (
361
)
831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黄鳝肌肉中九种性激素的残留研究
孙建华,孙振中,戚隽渊,刘琴,郭霞,黄雪玲
通过比较不同提取剂、不同固相萃取柱等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黄鳝肌肉中9种性激素残留的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其中雌二醇和雌三醇检出限为1.0μg/kg ,己烯雌酚、双烯雌酚、17a‐炔雌醇、17a‐甲基睾酮、醋酸甲地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康力龙等检出限为0.5μg/kg ,在5~200μg/kg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添加量为1~20μg/kg时,回收率为84.9%~105.6%,相对标准偏差1.9%~8.6%。方法检出限较低,精密度、准确性和回收率等均能达到检测要求。
2014 Vol. (12): 831-834 [
摘要
] (
69
)
HTML
(0 KB)
PDF
(1355 KB) (
215
)
835
浙江地区异育银鲫内脏携带细菌多样性与毒力基因分析
林溪,田国明,朱凝瑜,孔蕾,陈健舜
以浙江省6个异育银鲫规模化养殖场为监控点,于2013年6—7月与9—10月分别对每个养殖场进行采样与检测,所采样品均为表观健康个体。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测定,对其肝、脾、肾携带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12个批次共检出7种细菌,均为人、兽、鱼共患病原菌。气单胞菌的检出率占据首位,气溶素、细胞毒性肠毒素、不耐热细胞紧张性肠毒素、耐热性细胞紧张性肠毒素为其主要毒力基因型,提示其可能具有致病性。鲁氏不动杆菌、保科爱德华菌、类志贺邻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则在各批次间存在较大差异。异育银鲫携带的细菌种类及致病性气单胞菌的高携带率对水产养殖与公共卫生造成极大的隐患。研究结果为建立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原(尤其是气单胞菌)监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2014 Vol. (12): 835-839 [
摘要
] (
61
)
HTML
(0 KB)
PDF
(637 KB) (
246
)
840
池塘主养食用拉氏试验
金广海,杨培民,骆小年,刘义新,李军
为积累拉氏成鱼养殖技术资料,于2013年在辽宁省铁岭县范家屯水库渔场面积为0.53 hm2的池塘进行了拉氏主养试验。4月20日放养7.6万尾平均体质量11.2 g的拉氏苗种,搭配500尾鲢鱼(平均体质量100 g ),750尾鳙鱼(平均体质量150 g ),投喂鲤鱼颗粒饲料,池中配备3.0 kW增氧机1台;饲养结果表明,经161 d饲养,出塘拉氏商品鱼3350.1 kg (平均体质量46.4 g ),成活率达95%,鲢鱼490 kg (平均体质量980 g ),鳙鱼1050 kg (平均体质量1400 g ),吃食鱼饲料系数为2.1;养殖期间,体质量(m)和全长( L )生长方程分别为:m=-0.0012 t2+0.4286 t +10.574(r2=0.6684)、L =0.0006 t2-0.0169 t +11.343(r2=0.6623);体质量与全长的相关方程为 m=0.0033 L3.4673(r2=0.9117)。
2014 Vol. (12): 840-843 [
摘要
] (
55
)
HTML
(0 KB)
PDF
(654 KB) (
185
)
844
上海金山城市沙滩人工潟湖水体生态修复及效果评价
叶维钧,陈亚瞿
在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金山城市沙滩人工潟湖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评估该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养殖大型海藻(江蓠)、构建人工湿地和调控水生食物网结构等措施后,人工潟湖水体富营养化得到有效控制,水体中无机氮和无机磷浓度分别下降42%和50%。另外,人工潟湖水生食物网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与改善,生态修复后浮游动物平均丰度约是生态修复前的3.5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修复前的16倍和36倍。可见,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丰度,优化了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是近岸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之一。
2014 Vol. (12): 844-849 [
摘要
] (
43
)
HTML
(0 KB)
PDF
(648 KB) (
212
)
850
中华鳖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林亚歌,叶键,石婷婷,宋阳,王玉凤,章晓栋
从患典型鳃腺炎病中华鳖肝脏和腹水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综合梅里埃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和16S rRNA序列进化分析,判断所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SX37)。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能够引起幼鳖发病死亡,并且能够从试验幼鳖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但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结果与自然发病症状不一致,显示该菌株不是中华鳖鳃腺炎病病原,而是继发病原。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07.83,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2014 Vol. (12): 850-853 [
摘要
] (
5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0
)
854
镉对水生动物肾的影响、机理及防治
许友卿,朱豪磊,郑一民,刘永强,刘阳,丁兆坤
2014 Vol. (12): 854-858 [
摘要
] (
54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859
2014年总目次
2014 Vol. (12): 859-862 [
摘要
] (
4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