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4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3-25

     
            论文
    1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徐维海,林黎明,朱校斌,王新亭
    给吉富罗非鱼一次灌服50 mg/kg剂量的四环素和土霉素浑浊液,研究四环素和土霉素在其肌肉、肝脏和血液中的残留与消除规律.12 h后四环素、土霉素在肌肉、肝脏和血液中含量分别达最高,四环素含量分别为0.920 mg/kg,2.703 mg/kg,1.225μg/mL;土霉素含量分别为0.860,2.188mg/kg和1.075μg/mL.鱼肉中四环素的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593,23.50 h;土霉素的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261,22.979 h.216 h后,鱼肉中四环素和土霉素均低于0.1 mg/kg.
    2004 Vol. 23 (3): 1-3 [摘要] ( 28 ) HTML (0 KB)  PDF (101 KB)  ( 248 )
    4 鱼食性与肠道菌群关系的初步研究
    尹军霞,张建龙,沈文英,石巧红,顾海凤
    对淡水养殖池中的乌鳢、鲢鱼、鳊鱼、鲫鱼不同食性鱼的后肠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鱼的后肠壁和后肠内容物都是厌氧菌总数远大于好氧菌总数;后肠内容物菌数远大于后肠壁菌数;不同的鱼,后肠壁的好氧菌总数差别很大,而厌氧菌总数差别不大;后肠内容物中的厌氧菌总数和好氧菌总数为:乌鳢>鲫鱼>鲢鱼>鳊鱼;而后肠壁细菌含量与食物没有明显的关系;后肠内容物和后肠壁中的双歧杆菌数为:乌鳢>鲫鱼>鲢鱼>鳊鱼.表明后肠内容物中的细菌总数、后肠内容物和后肠壁中的双歧杆菌数都与食性相关.大肠杆菌、肠球菌和乳酸菌在后肠的分布没有规律,说明它们与食物相关性不强.
    2004 Vol. 23 (3): 4-6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134 KB)  ( 545 )
    7 哈维氏弧菌Y91301菌株培养工艺的研究
    毛芝娟,楼丹,吴建军
    用大黄鱼分离的哈维氏弧菌Y91301进行试验,研究接种浓度、培养瓶装液量、起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液配方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静置培养时最适条件为:接种母液浓度1×108~1×109cfu/ml,接种量6%~8%(相对培养瓶装液量),装液量40~50 ml/250 ml,培养液初始pH值为6.0~6.5,培养温度28℃;使用Zobell 2216E培养配方更适合大量培养和生产的需要;旋转培养能够获得更高的生物量.
    2004 Vol. 23 (3): 7-9 [摘要] ( 37 ) HTML (0 KB)  PDF (164 KB)  ( 311 )
    10 温度、光照和保存液对大鲵成熟精子存活状况的影响
    乔志刚,李学军,李效宇,徐存栓
    本文对人工催产得到的大鲵精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保存液中的存活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5℃条件下体外保存大鲵精子原液,有光照时精子存活5 h,无光照时存活10 h;相同温度下精子原液经0.9%生理盐水、鱼用任氏液、蒸馏水、山泉水稀释后,精子在鱼用任氏液中存活时间最长,但与原液中保存精子的存活时间相比较有明显的缩短;通过对大鲵精子活力级别的判定,认为大鲵精子在水温20~25℃时受精能力最强.
    2004 Vol. 23 (3): 10-12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118 KB)  ( 323 )
    13 嫁(虫戚)精巢的组织学研究
    余红卫,李太武,苏秀榕,王志铮
    本文研究了嫁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嫁的精巢结构同贻贝、栉孔扇贝的相似,也是由外膜及其内的无数生殖小管构成.外膜较薄,由平滑肌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只在局部区域含有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及来自外膜的薄层肌肉,结缔组织中含有血管.生殖小管由位于基膜上的生殖上皮及由生殖上皮增殖出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组成.精原细胞较大,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与细胞同形,染色质呈颗粒状靠近核膜分布,核仁1个,圆形,明显.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结构相似.精细胞圆形,核染色深.精子呈长棒状,悬浮于生殖小管腔内.
    2004 Vol. 23 (3): 13-15 [摘要] ( 34 ) HTML (0 KB)  PDF (198 KB)  ( 210 )
    16 一种新的鱼类种质鉴定法
    龙华
    本文介绍了与鱼类种质鉴定相关的一种新的鉴定方法--养殖鱼类血清转铁蛋白鉴定法.该方法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分别通过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基因频率分析、铁离子定量分析以及蛋白质酶解与原位分析等四个方面对鱼类种质进行鉴定.
    2004 Vol. 23 (3): 16-17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79 KB)  ( 218 )
    18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若干问题探讨
    兰国宝,阎冰,廖思明
    本文就轮虫生产性培养过程中接种密度、投饵量、水质、轮虫生长和营养强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接种密度在用单胞藻培养时应为10~30个/ml,用酵母培养时20~50个/ml;酵母投喂量0.3~0.35g/百万,投喂量不宜过大;酵母投喂的轮虫使用前2 d最好用单细胞藻类强化.
    2004 Vol. 23 (3): 18-20 [摘要] ( 31 ) HTML (0 KB)  PDF (117 KB)  ( 588 )
    21 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古长庆,李君文,晁福寰,宋农,郑金来,王新为,邵萍,刘聪,樊恩源,梁舜华
    实验研究了2种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提高鱼的抗病能力,防治鱼病,而且能够促进鱼的生长发育,提高饵料的效率.微生物制剂影响藻类种群的组成、数量和生物量,不仅能够使藻相比较复杂,而且使鱼类易于消化吸收的藻类增加,而使代表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降低;微生物制剂还具有影响养殖水的理化环境,改善池塘底泥等作用.
    2004 Vol. 23 (3): 21-25 [摘要] ( 43 ) HTML (0 KB)  PDF (159 KB)  ( 705 )
    26 中华绒螯蟹地下咸水工厂化育苗高产技术
    刘月芬,高清
    报告了中华绒螯蟹地下成水工厂化育苗期间,通过调配水质、饵料的科学搭配及投喂、病害防治、严细认真灵活的管理,利用566 m3育苗水体培育蟹苗475 kg,创产值60万元,利税40万元.
    2004 Vol. 23 (3): 26-28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119 KB)  ( 199 )
    29 鳙鱼的热风干燥规律研究
    段振华,张慜,汤坚
    2004 Vol. 23 (3): 29-32 [摘要] ( 31 ) HTML (0 KB)  PDF (131 KB)  ( 183 )
    33 乌龟肌肉营养价值的评定
    杨文鸽,徐大伦,李花霞,何雄,黄晓春
    分析结果表明,乌龟的水分、总糖、灰分含量分别为80.24%,0.66%和0.95%.乌龟肌肉的蛋白质含量达16.64%,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9.16%和43.39%,氨基酸组成中以Glu含量最为丰富,Ie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分为82.63;乌龟肌肉脂肪含量为1.51%,脂肪酸组成以C18:1为主,达39.32%,其次为C16:0及C22:6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6.83%.
    2004 Vol. 23 (3): 33-35 [摘要] ( 43 ) HTML (0 KB)  PDF (120 KB)  ( 210 )
    36 澧水下游水系黄鳝感染鳗鲡独孤吸虫的研究
    王文彬,曾伯平,卢耀军,陈龙巨
    产于澧水下游水系的黄鳝对鳗鲡独孤吸虫的总感染率为46.7%,感染强度为3.14(1~11).体长24 cm以下的黄鳝未检出该种吸虫;体长29.1 cm以上的黄鳝均有较高的感染率(50%以上),且差异不大,其感染强度亦无显著性差异.鳗鲡独孤吸虫种群主要由体长3~5 mm的虫体组成,在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377.鳗鲡独孤吸虫的寄生对黄鳝肥满度有一定影响,使黄鳝肥满度系数平均下降9.8%.
    2004 Vol. 23 (3): 36-39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138 KB)  ( 187 )
    40 刺参育苗期常见流行病
    邓欢,隋锡林
    刺参育苗期常见的流行病有幼体浮游期疾病:烂胃、烂边和延迟变态;稚参附着期疾病:化板病和脱板病.
    2004 Vol. 23 (3): 40-40 [摘要] ( 26 ) HTML (0 KB)  PDF (71 KB)  ( 248 )
    41 光合细菌在贝类育苗中的应用
    薛超波,王国良,金珊,王一农
    2004 Vol. 23 (3): 41-42 [摘要] ( 23 ) HTML (0 KB)  PDF (86 KB)  ( 206 )
    43 从非关税壁垒看水产行业的质量管理
    乔廷忠
    2004 Vol. 23 (3): 43-43 [摘要] ( 29 ) HTML (0 KB)  PDF (55 KB)  ( 191 )
    44 刺参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技术(四)
    隋锡林
    2004 Vol. 23 (3): 44-46 [摘要] ( 28 ) HTML (0 KB)  PDF (74 KB)  ( 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