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7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7-01-25 |
|
|
|
|
|
|
|
|
1 |
栉孔扇贝与海胆和海参混养的净化水质作用 |
|
 |
王吉桥,郝玉冰,张蒲龙,杨涛,王年斌,程鑫,杨义,刘海金 |
|
|
在容水40 L、放养5个海参、混养10、20或30个海胆的水槽中分别加入0、1、2、4或6个壳长(6.65±0.30)cm的栉孔扇贝,研究了扇贝密度对净化海胆和海参混养池水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扇贝密度极显著影响水体的叶绿素、氨氮、颗粒有机物(POM)和悬浮颗粒含量(P<0.01);显著影响水体的总颗粒物(TPM)含量(P<0.05).每升水放养0.05个扇贝的水槽(即2个/水槽)中叶绿素的含量[(0.282±0.060)μg·L-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OM[(3.68±0.61)mg·L-1]和TPM[(13.47±0.92)mg·L-1]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扇贝放养后第2~3 d氨氮、POM、TPM和悬浮颗粒的含量显著增加,第3 d后保持相对平稳. |
|
|
2007 Vol. 26 (1): 1-6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348 KB)
(
192
) |
|
|
|
12 |
冬季菲律宾蛤仔育苗系统几类主要细菌数量变化 |
|
 |
张东升,杜德群,杨凤,高薇,穆树艳 |
|
|
试验结果表明:水中异养细菌为2.3×103~1.1×105 cfu/ml,其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一致;弧菌为5.0×103~6.6×103 cfu/ml,其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不一致,规律性不强.沉淀池泥中异养细菌为7.6×104~6.7×105 cfu/g,弧菌为1.6×103~5.4×103 cfu/g,反硝化细菌为2.5×102~3.2×104 MPN/g,反硫化细菌为35~4.9×105 MPN/g;温度高时,沉淀池泥中反硫化细菌占总异养菌比例最高,反硝化细菌次之,弧菌最小.从异养细菌的数量来看,沉淀池水质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因此,温度一旦升高,水中细菌会急剧增加,造成水质恶化,产生有毒的H2S、NO2-等物质,不利于菲律宾蛤仔的生长. |
|
|
2007 Vol. 26 (1): 12-16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326 KB)
(
194
) |
|
|
|
17 |
Vc-2-多聚磷酸酯对中国对虾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
 |
秦志华,李健,王芳,刘淇,王群 |
|
|
用添加了不同含量Vc-2-多聚磷酸酯(600 mg/kg,3000 mg/kg、6000 mg/kg,对照)的饲料分别投喂中国对虾幼体(Z1-P5),测定其对幼体生长、变态、非特异性免疫以及体内Vc积累量的影响.结果显示:6000 mg/kg处理组显著促进了幼体的生长和变态(P<0.05);超氧化物岐化酶和抗菌活力较对照组和600 mg/kg处理组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第20 d用副溶血弧菌攻毒,3000、6000mg/kg处理组均显著提高了幼体存活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幼体体内的Vc含量发现,其体内Vc含量随着饲料中Vc-2-多聚磷酸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生长、变态、超氧化物歧化酶、抗菌活力为评价指标,建议中国对虾幼体饲料中Vc-2-多聚磷酸酯的添加量为6000 mg/kg. |
|
|
2007 Vol. 26 (1): 17-21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394 KB)
(
182
) |
|
|
|
31 |
长臀鮠胚胎发育的研究 |
|
 |
周立斌,叶卫 |
|
|
催产4龄亲鱼,催产药物为LHRH-A,DOM,CPE,催产率66%,孵化率20%;长臀鮠成熟卵圆球形,透明,卵径平均(1.10±0.20)mm,为沉性卵,具黏性,受精卵孵化分为胚盘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神经胚期、器官分化阶段和孵化等7个阶段,当水温26~29℃时,孵化时间为96 h 10min. |
|
|
2007 Vol. 26 (1): 31-34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390 KB)
(
352
) |
|
|
|
43 |
河川沙塘鳢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卵黄脂磷蛋白的变化 |
|
 |
顾建华,孟艳玲,吕军开,周忠良 |
|
|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和免疫印迹技术研究河川沙塘鳢卵巢发育过程中的卵黄磷脂蛋白结构和含量变化情况.河川沙塘鳢卵黄磷脂蛋白的分子量为440 kD,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其由3个亚集团组成,分子量分别为95~105 kDa、41.3 kDa和30.7 kDa.7-9月卵巢中不含卵黄脂磷蛋白,10月起开始累积,翌年3月达到最高值,4-5月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其后显著降低,水溶性总蛋白年变化周期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但是在7-9月有一个的基本量.试验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卵巢在10月已经开始发育,比形态观察结果提前10个月.雌性河川沙塘鳢在10月起开始启动水溶性蛋白质特别是卵黄磷脂蛋白的合成,并逐渐累积至翌年3月,3月起开始进入繁殖期,4-5月为产卵高峰期. |
|
|
2007 Vol. 26 (1): 43-47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357 KB)
(
2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