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7年 第2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7-09-25

     
            论文
    481 仿刺参消化道的组织学及其4种消化酶活力的周年变化
    王吉桥,唐黎,许重,程骏驰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的每月中旬,在大连黑石礁海区采捕体长(21.8±2.3)cm(麻醉状态下),体质量(165.307±3.521)g的仿刺参,测定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周年变化,观察其组织学结构.试验结果表明,1-5月,消化管的最大长度可达体长的4.6~5.9倍,2月达全年的最大值;蛋白酶、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活力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4-5月达最大值;之后,消化管长/体长比逐渐下降,8-10月上旬,消化管长仅为体长的0.8~1.1倍,酶活力逐渐下降;10月中下旬,随着水温的下降,消化管长/体长比又快速增大,酶活力逐渐回升.纤维素酶的活力全年一直很低,周年变化不明显.消化道管壁的黏膜层为单层或假复层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立方细胞和一些腺细胞组成.黏膜下层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肌肉层由外环行、内纵行的两层平滑肌细胞组成.浆膜层由薄层结缔组织和扁平细胞构成.
    2007 Vol. 26 (9): 481-484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279 KB)  ( 482 )
    485 皱纹盘鲍脏器多糖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李冬梅,谭凤芝,杨静峰,殷红玲,李韬,朱蓓薇
    利用碱性蛋白酶从皱纹盘鲍脏器中提取多糖,采用胃蛋白酶和Sevag相结合的方法脱除蛋白质;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和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AHP-2;AHP-2经高效液相色谱和比旋光度法鉴定其为均一性多糖;紫外扫描无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AHP-2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和硫酸基吸收峰;凝胶色谱法测定其分子量为10 000~15 000;化学组成分析表明,AHP-2是硫酸酯多糖,硫酸根含量11.55%;气相色谱测定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岩藻糖、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其摩尔比Rha:Fuc:Xyl:Gal:Gul=6.7:2.0:3.9:7.4:1.0.
    2007 Vol. 26 (9): 485-488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195 KB)  ( 298 )
    489 二种佐剂对哈氏弧菌OMPC-溶藻弧菌LPS偶联疫苗的增效作用
    李华,钱永华,石存斌,潘厚军,吴淑勤
    制备哈氏弧菌SpGY020601外膜蛋白复合物(OMPC)和溶藻弧菌EpGS021001脂多糖(LPS)偶联疫苗,设置偶联疫苗组、偶联疫苗+ISA763佐剂组、偶联疫苗+β-葡聚糖佐剂(DEAE)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并以相同程序免疫卵型鲳鲹.溶菌酶活性检测、微量凝集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各疫苗组血清中的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远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ISA763佐剂组抗哈氏弧菌SpGY020601抗体滴度较其他组出现的早,抗溶藻弧菌EpGS021001抗体滴度较其他组持续时间长;β-葡聚糖佐剂组次之,其次是无佐剂组,对照组始终未检测到抗体.各组分为腹腔注射攻毒与浸泡攻毒,对EpGS021001的攻击,ISA763佐剂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0%和70%,高于β-葡聚糖佐剂组的85%和55%,以及无佐剂组的80%和55%;对SpGY020601的攻击,ISA763佐剂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5%和80%,高于或相当于β-葡聚糖佐剂组的95%和75%,以及元佐剂组的90%和75%.
    2007 Vol. 26 (9): 489-493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288 KB)  ( 226 )
    494 浙江沿海彩虹明樱蛤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季延宾,李太武,苏秀榕
    通过对浙江沿海4个海区彩虹明樱蛤的壳长、壳宽、软体质量、鲜出肉率、肥满度、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在一年生长最快的季节(5-9月)变化趋势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壳长与壳宽、壳长与软体质量均呈线性正相关,慈溪的彩虹明樱蛤的鲜出肉率、肥满度、蛋白质含量都是最高的.如果以出肉量为标准,7月是最佳的采捕季节.乐清的彩虹明樱蛤脂肪含量最高可作种贝.
    2007 Vol. 26 (9): 494-496 [摘要] ( 47 ) HTML (0 KB)  PDF (145 KB)  ( 164 )
    497 条斑紫菜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研究
    杨晓玲,郭金耀
    在不同条件下,对条斑紫菜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外植体用氨苄青霉素(2.0×10-4)灭菌效果较好;ESS培养基比PES培养基更有利于条斑紫菜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在条斑紫菜叶状体的不同部位中,梢部的成活率、日生长量、分化率均高于其他部位,分别达75.0%、8.25 mm2/d和75.0%,但中部的再生苗数量远远高于梢部.
    2007 Vol. 26 (9): 497-499 [摘要] ( 36 ) HTML (0 KB)  PDF (178 KB)  ( 138 )
    500 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4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尹绍武,黄海,廖经球,雷从改,陈国华,张本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7种组织中的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的组织特异性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种石斑鱼的4种同工酶均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2种石斑鱼同一组织间MDH酶谱没有差别;LDH酶谱相似,只在迁移率上略有差异;EST、SOD酶谱问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差异,可作为鉴定点带石斑鱼与褐点石斑鱼的遗传标记.
    2007 Vol. 26 (9): 500-503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288 KB)  ( 226 )
    504 重柴油污染海水的生态毒性检测方法研究
    刘长安,姜洋,王慧,张帆,关道明
    采用多环芳烃检测、LC50检测和发光细菌检测3种方法对重柴油污染的生态毒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柴油中检测出16种有毒有害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海洋生物日本大螯蜚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0.105 mg/L;发光细菌检测生态毒性相当氯化汞质量浓度为0.088 mg/L,表明发光细菌法检测海水油污染生态毒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2007 Vol. 26 (9): 504-505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101 KB)  ( 255 )
    506 预处理对甲鱼饲用红鱼粉蛋白质离体消化率的影响
    刘娟萍,袁信华,过世东
    采用离体消化法,以甲鱼的胃、肠道的粗酶液作为酶原,测定了红鱼粉经不同预处理后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甲鱼对挤压膨化处理的红鱼粉蛋白质的离体消化率最高,其次为直接加热处理的红鱼粉,环模制粒和未经水热处理的红鱼粉的效果较差;挤压膨化使甲鱼饲用红鱼粉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提高16.20%.
    2007 Vol. 26 (9): 506-508 [摘要] ( 43 ) HTML (0 KB)  PDF (154 KB)  ( 177 )
    509 牙鲆盾纤毛虫病的药物防治试验
    宫春光,李凤晨
    试验结果表明:CH3OH(>400.0×10-6)和CuSO4(淡水条件下)对牙鲆盾纤毛虫病有较好的杀除效果;结合使用中草药"盾纤虫清"能彻底治愈此病.淡水浸泡、H2O2、KMnO4等方法可杀死牙鲆体内盾纤毛虫.
    2007 Vol. 26 (9): 509-511 [摘要] ( 47 ) HTML (0 KB)  PDF (150 KB)  ( 524 )
    512 大批量注射花鲈疫苗方法的研究
    张涛,王常玉,孟雪松
    研究了大批量注射疫苗中不同麻醉剂FA100的浓度、不同注射深度、不同注射部位和不同注射流程对体长(20.0±1.2)cm花鲈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麻醉剂与海水体积比为1:2000的麻醉剂麻醉后,将鱼轻轻滑至容器壁腹腔注射,注射深度4 mm,成活率最高,可以避免鱼体表机械损伤,提高注射效率和成活率.利用此方法9 d共注射花鲈21万尾,成活率高达99.76%.
    2007 Vol. 26 (9): 512-514 [摘要] ( 37 ) HTML (0 KB)  PDF (126 KB)  ( 149 )
    515 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水体夏季油类的污染状况
    宛立,田继辉,马志强,赵海勃,王年斌,孙冰
    监测结果表明:2001-2004年辽东湾北部调查海域海油含量为0.002-0.709 mg/L. 6月油的含量高于8月,2004年6月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2002年6、8月;而2003年8月、2004年8月油含量较低.从区域变化趋势看,大凌河口海域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双台子河口下游海域、辽河口海域与小凌河口海域;而锦州湾与大凌河口下游海域水质含量较低,均未超过一类国家油类海水水质标准.
    2007 Vol. 26 (9): 515-517 [摘要] ( 47 ) HTML (0 KB)  PDF (153 KB)  ( 180 )
    518 我国养殖水产品全链可追溯性系统平台的建设思路
    刘俊荣,陈述平,雷建维
    2007 Vol. 26 (9): 518-520 [摘要] ( 49 ) HTML (0 KB)  PDF (198 KB)  ( 392 )
    521 食物对养殖鱼类脂肪代谢的影响
    梁洪,钱云霞
    2007 Vol. 26 (9): 521-524 [摘要] ( 54 ) HTML (0 KB)  PDF (246 KB)  ( 519 )
    525 虾类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李刚,刘小林,黄皓,崔朝霞,相建海
    2007 Vol. 26 (9): 525-530 [摘要] ( 39 ) HTML (0 KB)  PDF (390 KB)  ( 288 )
    531 牡蛎的微生物疾病
    陈皓文,陈阳
    2007 Vol. 26 (9): 531-534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264 KB)  ( 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