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11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3-25

     
            论文
    1 《水产科学》来稿须知
    2011 Vol. 30 (3): 1-1 [摘要] ( 24 ) HTML (0 KB)  PDF (204 KB)  ( 27 )
    125 饥饿后再投喂对星斑川鲽生长、摄食的影响
    梁拥军,孙向军,张升利,付成东,姜志强
    采用饥饿不同时间后再恢复投喂相同时间的方法,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星斑川鲽[(26.02±0.30)g]的生长、摄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饥饿5 d的星斑川鲽在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超过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超补偿生长;饥饿10d的星斑川鲽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接近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饥饿15 d的星斑川鲽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未能达到对照组水平,差异显著(P<0.05),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饥饿后再投喂处理对星斑川鲽的体质量、全长、特定生长率、比肝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对总摄食量、平均摄食量、食物转化率、摄食率、吸收率、排粪率的影响亦比较明显.结果表明,饥饿5 d的星斑川鲽在恢复投喂后生长最快,表现出很强的补偿生长能力.
    2011 Vol. 30 (3): 125-131 [摘要] ( 40 ) HTML (0 KB)  PDF (465 KB)  ( 209 )
    132 不同花纹文蛤外套膜的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张安国,李太武,苏秀榕,袁秀堂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文蛤外套膜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文蛤外套膜由边缘膜、边缘膜突起及中央膜组成.从横切面观察,则由内、外表皮和结缔组织及肌纤维组成.有花纹文蛤个体的外套膜外表皮细胞中有大量的色素颗粒,但颗粒分布不均匀,游离端较多,基部区域相对少.色素颗粒呈圆球形,大小不一,其电子密度很高但不均一.无花纹文蛤个体的外套膜外表皮细胞内的色素颗粒较有花纹个体数量少,体积也小.文蛤水管的末端上皮细胞中分布着大量的色素颗粒,与外套膜中色素颗粒的形状一致,亦呈圆球形.根据色素细胞的明暗程度,将其分为暗色素细胞和明色素细胞,这两种细胞交替排列.同时观察发现色素颗粒可通过微绒毛扩散到细胞的外面,在上皮表面形成色素带.
    2011 Vol. 30 (3): 132-135 [摘要] ( 49 ) HTML (0 KB)  PDF (396 KB)  ( 499 )
    136 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适宜蛋白能量比的研究
    刘兴旺,王华朗,张海涛,许丹
    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豆油、鱼油为脂肪源,配制9种不同蛋白能量水平的饲料,蛋白质3个水平(38%、43%、49%),每个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梯度(6%、10%、14%).其蛋白能量比为19.3~27.4mg/kJ.卵形鲳鲹初始质量为(25.02+0.16)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网箱(1.5 m×1.0 m×2.0m)放养卵形鲳够苗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卵形鲳鲹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投喂含43%或49%蛋白质、6%脂肪饲料的卵形鲳鲹表现出较好的特定生长率.饲料中不同的脂肪水平未表现出蛋白质节约效应,较高的脂肪水平反而抑制了卵形鲳鲹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卵形鲳鲹体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随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上升而显著升高(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最适蛋白质、脂肪水平和蛋白能量比分别为43%、6%和24.4 mg/kJ.
    2011 Vol. 30 (3): 136-139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237 KB)  ( 275 )
    140 3种饵料对暂养长蛸生长的影响
    邵楚,王亚,王春琳
    用缢蛏、凡纳滨对虾、弧边招潮蟹投喂暂养长蛸,通过测量长蛸的摄食率、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分析3种饵料对长蛸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弧边招潮蟹的长蛸摄食稳定,生长快,特定生长率及饵料转化率高,活动力强;投喂凡纳滨对虾的长蛸开始摄食量较大,生长较快,饵料转化率较高,一段时间后生长减慢,最后几乎停止生长;投喂缢蛏的长蛸生长缓慢,一段时间后停止生长,饵料转化率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在长蛸的暂养中蟹类是其较为理想的饵料.
    2011 Vol. 30 (3): 140-143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310 KB)  ( 262 )
    144 底栖硅藻种类组成对皱纹盘鲍匍匐幼体和稚鲍生长、存活的影响
    赵玉明,田相利
    为验证由生产培养获得的不同质量的底栖硅藻培养皱纹盘鲍不同生长阶段幼体的效果,采用经不同培养措施获得的两类底栖硅藻群落(饵料A和饵料B)培养皱纹盘鲍前期匍訇幼体和稚鲍.试验结果表明,饵料A培养前期匍匐幼体的存活率[(43.47±13.53)%]显著高于饵料B[(6.94±5.17)%],但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两类饵料培养的稚鲍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但饵料B的生长速度和特定生长率[(0.151±0.025)mm/d和(4.706±0.492)%/d)]显著高于饵料A[(0.103±0.022)mm/d和(3.625±0.374)%/d)].说明皱纹盘鲍幼体在不同生长阶段适应底栖硅藻的种类不同.匍匐幼体期对底栖硅藻质量要求较高,稚鲍期由于食量增加和食性转化,对饵料数量的要求表现得更为明显.
    2011 Vol. 30 (3): 144-147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272 KB)  ( 211 )
    148 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降解菌的诱变及培养条件
    宋霖霞,王素英
    以蛋白酶产生菌ZS7、亚硝化细菌ZW38和反硝化细菌ZL5为出发菌株,经微波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分别获得相应的高效菌株YS5、YW5和YL3.YS5菌株在37℃、pH6.8~8.0时,发酵产酶能力最强,蛋白酶活力为2.471×10<'3>U/ml,为出发菌株的2.2倍.亚硝化细菌YW5在37℃、pH 6.0~7.2时,亚硝酸盐的生成速率最快,为3.39 mg/(L·d),为出发菌株的1.5倍;反硝化细菌YL3在37℃、pH 6.0~7.2时,还原亚硝酸盐的速率最快,为3.05 mg/(L·d),为出发菌株的1.7倍.
    2011 Vol. 30 (3): 148-151 [摘要] ( 33 ) HTML (0 KB)  PDF (264 KB)  ( 222 )
    152 热塑挤压蒸煮处理对鱼肉蛋白分子影响的研究
    路红波,刘俊荣,吴佳莉,俞微微,谢智芬
    用热塑挤压蒸煮加工技术与传统食品加工技术比较了不同加工技术对鱼肉蛋白分子的影响.通过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原料鱼肉,3种传统加工方法即常规蒸煮、热力杀菌和鱼糜加工处理的鱼肉制品及热塑挤压蒸煮的鱼肉制品进行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分析比较各种鱼肉制品的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结果,初步探索了热塑挤压蒸煮对鱼肉蛋白质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塑挤压蒸煮对鱼肉蛋白质的分子量有一定的影响.
    2011 Vol. 30 (3): 152-155 [摘要] ( 40 ) HTML (0 KB)  PDF (305 KB)  ( 187 )
    156 锦州湾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张玉凤,宋永刚,王立军,王年斌,田金,马志强,宋伦,吴金浩
    以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同时,运用生物效应数据库法导出的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ERL/ERM)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方法所反映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2种评价方法各有特色,可以相互补充和借鉴.同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未表现出明显生态危害性,主要生态风险区域集中在靠近葫芦岛锌厂和五里河人海口的部分海域.
    2011 Vol. 30 (3): 156-159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272 KB)  ( 292 )
    160 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四角蛤蜊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
    赵越,王金海,张丛尧,刘洋,闫喜武,王琦,霍忠明,姚托,张跃环,杨凤,张国范
    在水温22.8~24.6℃,盐度24~25,pH 7.82~8.36的条件下,研究了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四角蛤蜊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培育密度(5、10、15、20、30个/ml)下,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30个/ml试验组幼虫不能发育至匍匐幼虫;5、10、15、20个/ml试验组幼虫的变态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各阶段的发育时间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式,即单独投喂金藻(J)、小球藻(Q)与混合投喂[JQ11(J:Q=1:1)、JQ12(J:Q=1:2)、JQ21(J:Q=2:1)]对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变态率及幼虫各阶段发育时间的影响也不同,单独投喂效果较差,混合投喂效果相对较好.在四角蛤蜊苗种生产过程中,培育密度10个/ml较为合理,且混合投喂比单独投喂效果更好.
    2011 Vol. 30 (3): 160-163 [摘要] ( 32 ) HTML (0 KB)  PDF (244 KB)  ( 260 )
    164 草鱼含信号肽分泌蛋白的预测分析
    孙翰昌,杨帆,徐敬明,袁万安
    采用组合的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3.0,TMHMM 2.0,big-PI,TargetP 1.1和Lipop 1.0对已公布的522个草鱼ORF编码蛋白的N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信号肽分析,同时系统分析了信号肽的类型及结构.结果表明,522个草鱼氨基酸序列中分泌蛋白有61个,占其基因组编码蛋白的11.7%.编码这些蛋白的可读框(ORF)最小值为127 bp,最大值为5032 bp,平均910 bp,引导它们的信号肽长度介于15~32个氨基酸之间,平均为21个氨基酸.通过对草鱼分泌蛋白切割位点信号肽类型分析发现具Ⅰ型信号肽的分泌蛋白有17个,Ⅱ型的有4个.草鱼分泌蛋白中,42个具可预测功能,19个为未知功能蛋白.已知功能的分泌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代谢,细胞调控及转运,细胞膜结构,细胞的免疫等领域.
    2011 Vol. 30 (3): 164-167 [摘要] ( 38 ) HTML (0 KB)  PDF (288 KB)  ( 378 )
    168 不同温度下2种沼虾磷酸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苏翔,汪桂玲,李家乐
    用比色法测量4℃和-70℃下离体的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肝胰腺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酶活性在一周内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4℃条件下保存的日本沼虾与罗氏沼虾的离体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酶活性有效测定下时间为3 d,-70℃下有效测定时间为2 d,对后续酶活性试验没有大的影响.
    2011 Vol. 30 (3): 168-170 [摘要] ( 78 ) HTML (0 KB)  PDF (246 KB)  ( 163 )
    171 缢蛏在-40℃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孙翠玲,杨文鸽
    测定缢蛏可食用部分的挥发性盐基氮、游离脂肪酸、盐溶性蛋白、巯基及感官评定等指标,研究缢蛏在-40℃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缢蛏各部位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缢蛏整体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26周时达到17.7 mg/100 g,超过15 g/100 g的国家卫生标准;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感官评分逐渐下降,贮藏前5个月仍处于可接受阶段;缢蛏各部位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溶出量和巯基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贮藏前14周下降较慢.缢蛏在-40℃冻藏条件下可贮藏5个月.
    2011 Vol. 30 (3): 171-173 [摘要] ( 38 ) HTML (0 KB)  PDF (191 KB)  ( 284 )
    174 海胆纲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基因差异位点分析
    田美,申欣,孟学平,程汉良
    研究了海胆纲6个线粒体基因组均编码后生动物标准的37个基因.6个海胆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完全相同.海胆纲和球海胆属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核糖体RNA基因的差异位点分析表明,差异位点数最多的基因为nad5基因,其次为nad4基因和cox1基因.因此,在海胆纲和球海胆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中,nad5、nad4和cox1基因是理想的分子标记,用于分析海胆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2011 Vol. 30 (3): 174-176 [摘要] ( 38 ) HTML (0 KB)  PDF (237 KB)  ( 290 )
    177 铅污染对海洋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华,孙虎山,李磊
    2011 Vol. 30 (3): 177-181 [摘要] ( 39 ) HTML (0 KB)  PDF (377 KB)  ( 824 )
    182 软体动物血蓝蛋白的结构和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彭文,王江勇
    2011 Vol. 30 (3): 182-186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569 KB)  ( 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