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17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3-25

     
    125 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大菱鲆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崔惠敬,孟玉霞,冯文倩,赵前程,马永生
     
    2014年11月,大连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发生病害并伴有死亡,主要症状为吻部下颌明显出血,腹腔积水,肝脏充血,肠道出血有白便。从患病大菱鲆肠道中分离出1株可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HZ-C1,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健康大菱鲆具有较强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HZ-C1为大菱鲆弧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大菱鲆弧菌HZ-C1对氯霉素、丁胺卡那及头孢曲松等11种抗生素敏感,但对青霉素、四环素及诺氟沙星等15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为大连地区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病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病原学依据。
    2017 Vol. 36 (2): 125-131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10106 KB)  ( 61 )
    132 海带“东方7号”氨基酸季节变化分析与评价
    曹增梅,王伟伟,曲艳艳,王娜,梁广津,刘晓朋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海带“东方7号”3—7月的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显示,3—7月, 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9.78~37.59 mg/g,在3—6月呈线性增加,7月略有降低;游离氨基酸的组成主要以呈味氨基酸为主(91.82%~98.53%),其中谷氨酸含量在游离氨基酸的季节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总氨基酸的含量占海带质量的6.71%~9.38%,最大值出现在5月;总氨基酸的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随生长时间呈降低趋势,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9.97%~42.94%。必需氨基酸评分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68分。
    2017 Vol. 36 (2): 132- [摘要] ( 70 ) HTML (1 KB)  PDF (5112 KB)  ( 257 )
    138 pH、温度和盐度对单环刺螠消化酶和溶菌酶活力的影响
    许星鸿,朱晓莹,阙义进,徐国成,徐加涛,霍伟,甘宏涛,冯喜悦
    采用L25(56)正交试验法测定了不同pH(6、7、8、9、10)、温度(10、15、20、25、30 ℃)和盐度(15、20、25、30、35)对体质量为(71.2±8.5) g的单环刺螠肠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盐度对单环刺螠血液溶菌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肠消化酶活力的最适环境条件分别为,蛋白酶:pH 8、温度30 ℃、盐度35;淀粉酶:pH 9、温度25 ℃、盐度25;纤维素酶:pH 6、温度30 ℃、盐度35;脂肪酶:pH 6、温度25 ℃、盐度30。盐度15和20两组单环刺螠血液溶菌酶活力均先降后升再降,而盐度30和35两组则先升后降。至处理第4 d,各试验组溶菌酶活力依次为:盐度30>25>35>20>15,盐度15和20两组溶菌酶活力显著低于盐度较高试验组(P<0.05)。盐度25~35、pH 6~9为单环刺螠适宜的环境条件,高温(25~30 ℃)下其消化酶活力较高,而低盐度(15~20)下其消化酶活力和免疫能力明显降低。
    2017 Vol. 36 (2): 138-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4681 KB)  ( 331 )
    143 两种弧菌对菲律宾蛤仔代谢途径影响的比较研究
    刘小莉,侯承宗,来涌凯,高军,李洁,尚秋爽,龙静,邓小玉,邱文彬,孙虎山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技术,探索菲律宾蛤仔在受到鳗弧菌和灿烂弧菌感染的代谢物变化特征,构建菲律宾蛤仔对弧菌感染后的代谢网络调控图谱,并比较两种弧菌毒性效应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种代谢物葡萄糖、谷氨酸、苏氨酸在两种弧菌感染时均发生了变化,表征鳗弧菌感染的代谢物为牛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而表征灿烂弧菌污染的代谢物为甜菜碱、二甲基甘氨酸、胆碱、谷氨酸、亚牛磺酸。
    2017 Vol. 36 (2): 143-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5032 KB)  ( 262 )
    148 生态调控技术对异育银鲫养殖池底泥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苟小兰,苏艳秋,黄丹,李骏程,吴立锋,罗国强
    为探讨菌藻调控技术、底质改良技术及投饵区微孔增氧技术对异育银鲫养殖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在江苏大丰地区选择3口总面积约42.93 hm2的异育银鲫精养池塘实施以上技术,同时两口总面积约30 hm2的池塘作为对照池,采用PCR-DGGE方法比较分析4—7月池塘底泥中的细菌多样性。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塘底泥细菌多样性指数为3.15~3.52,明显高于对照塘的2.20~2.74,表明了三大技术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底泥中细菌多样性指数,同时底泥菌群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与异育银鲫的损失率呈正相关,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三大技术的联用有利于提高精养池塘生态稳定能力,间接增加养殖效益。
    2017 Vol. 36 (2): 148- [摘要] ( 72 ) HTML (1 KB)  PDF (5321 KB)  ( 161 )
    153 中华绒螯蟹细胞色素CYP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蒲红双,侯红漫,高祥刚,赫崇波,张公亮,许艺迪,鲍相渤,刘卫东
    为研究细胞色素CYP2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RT-PCR反应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中华绒螯蟹CYP2基因cDNA全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各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CYP2的 cDNA全长1772 bp,编码491个氨基酸序列,包括一个84 bp的5′端非编码区,一个212 bp的3′端非编码区、一个1475 bp的开放阅读框,经BLAST比对,该核苷酸序列与岸蟹、三疣梭子蟹的相似性分别为66%、6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蜕皮前,CYP2基因在鳃中的表达量相对最高;在肝胰脏、肌肉中表达量略低于鳃;在Y器官、眼柄、胸神经节、脑神经节、肠中少量表达;在心和胃中表达量最低。中华绒螯蟹在不同的蜕皮时期中,通过荧光定量试验得出,肝胰脏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前期和蜕皮期最高;眼柄中CYP2基因表达量从蜕皮期到蜕皮后期有上升趋势;鳃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前期最高;Y器官、脑神经节和肠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期最高;肌肉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前期最高;胸神经节和胃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后期最高;Y器官中CYP2基因在蜕皮前期表达量高于蜕皮后期和蜕皮期。以上试验结果表明,CYP2对中华绒螯蟹蜕皮生长中的调控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2017 Vol. 36 (2): 153-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7944 KB)  ( 54 )
    160 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分析及膳食营养评价
    刘天红,于道德,李红艳,李晓,姜晓东,吴志宏,孙元芹,刘洪军,王颖
    为充分了解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及作为食品原料开发的可行性,对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按照相应国标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营养评价、膳食营养质量指数分析。检测结果显示,4月份采集的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中含有蛋白质(61.11±1.02)%,脂肪(12.63±0.46)%、灰分(8.08±0.08)%;沙蚕体内检出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8%,接近于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理想模式(40%),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68.54%,大于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理想模式(60%),呈味氨基酸总量占总氨基酸总量的38%;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18.35±1.09)%、(51.27±2.73)%;体内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1.34±0.01) mg/kg,且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铁、锌、硒;镉、铅、甲基汞未检出,无机砷含量低于GB 2733之规定。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营养质量指数为1.64,其提供营养素的能力大于提供热能的能力。因此,东营养殖双齿围沙蚕是高蛋白、低脂肪、膳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原料,可用于特殊膳食功能食品的开发。
    2017 Vol. 36 (2): 160-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5696 KB)  ( 209 )
    167 Zn2+对青蛤的胁迫效应
    梁健,李永仁,郭永军,邢克智
    在盐度25和水温26~28 ℃下,将壳长为(35.32±0.89) mm的青蛤暴露于Zn2+质量浓度10.00、19.95、39.81、79.43、158.49、316.23 mg/L试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得出Zn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和安全质量浓度;之后又研究了Zn2+在青蛤鳃和内脏团中的蓄积和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Zn2+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1.5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92 mg/L;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下, Zn2+在青蛤鳃中蓄积速度快于内脏团,血淋巴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诱导再抑制的趋势,安全质量浓度下无明显变化,但均高于对照组;两种组织中的Zn2+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青蛤健康养殖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2017 Vol. 36 (2): 167-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4614 KB)  ( 239 )
    172 饲料浮萍水平对大正三色锦鲤TYR及MC1R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植元,魏东,乔秀亭,白东清,范泽,李静辉,安贸麟
    为探究饲料中不同浮萍添加水平对大正三色锦鲤酪氨酸酶TYR以及黑素皮质素受体MC1R基因表达的影响,配制浮萍添加水平分别为0%、3%、6%、9%、13%、14% 6种等蛋白(38.6%)饲料饲养大正三色锦鲤(42.19±1.32) g 8周,分别记为Diet 1(0/13)、Diet 2(3/10)、Diet 3(6/7)、Diet 4(9/4)、Diet 5(13/1)、Diet 6(14/0)。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10尾鱼。试验结果表明:(1)TYR基因在大正三色锦鲤的心脏、肝脏、眼睛、黑色皮肤、脑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脑、皮肤、眼睛中表达量相对较高;(2)各组织中TYR mRNA表达量随浮萍添加水平的升高均有一定波动,在皮肤与眼睛中,以Diet 6(14/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脑中,以Diet 3(6/7)组显著高于除Diet 6的其他各组(P<0.05);(3)皮肤与眼睛中MC1R mRNA表达量以Diet 6(14/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在脑中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不同浮萍添加水平促进大正三色锦鲤TYR以及MC1R基因表达,有利于鱼体黑色素沉积,因此选择Diet 6(14/0)组饲料投喂大正三色锦鲤最适。
    2017 Vol. 36 (2): 172-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5797 KB)  ( 189 )
    178 中华绒螯蟹“蟹黄”与“蟹膏”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曹振杰,付春鹏,周嗣泉,王茂剑,李娴,王慧
    本试验对中华绒螯蟹“蟹黄”与“蟹膏”的粗蛋白、氨基酸、粗脂肪、脂肪酸、卵磷脂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蟹黄与蟹膏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为29.79%和9.64%,蟹黄显著高于蟹膏(P<0.05);至少共含有17种氨基酸,蟹黄中的必需氨基酸显著高于蟹膏(P<0.05),4种致鲜氨基酸比例明显高于蟹膏(P<0.05);蟹黄、蟹膏中粗脂肪含量为44.3%和34.9%,差异不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蟹黄高于蟹膏,差异不显著(P>0.05);蟹黄中卵磷脂、维生素A、D、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蟹膏(P<0.05)。试验表明,蟹黄比蟹膏具有更高的营养与食用价值。
    2017 Vol. 36 (2): 178- [摘要] ( 193 ) HTML (1 KB)  PDF (3851 KB)  ( 373 )
    183 中华绒螯蟹神经系统及其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宋德磊,李应东,曹延超,张洪艳,郭恩棉
    为完善中华绒螯蟹神经系统组织学相关资料,文章采用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对中华绒螯蟹神经系统及其胚后发育组织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鳌蟹中枢神经系统在Ⅰ期溞状幼虫已见雏形,但前、中、后脑未愈合,前脑较小;Ⅱ期溞状幼虫前脑体积增大;Ⅲ期溞状幼虫中、后脑向上迁移与前脑愈合,到Ⅴ期溞状幼虫,前脑、中脑、后脑完全愈合并迁移到两眼之间;大眼幼虫和稚蟹脑具备了六边形形态。食道下神经节与胸神经节的两条神经索在Ⅰ期溞状幼虫呈分离状态,Ⅱ期溞状幼虫时开始愈合,至Ⅳ期溞状幼虫完全结合。腹神经链在Ⅰ期溞状幼虫发育不完全,Ⅲ期溞状幼虫形成两条神经索,Ⅳ期溞状幼虫两条神经索联系紧密。Ⅴ期溞状幼虫食道下神经节与胸神经节高度愈合,腹神经链发育完全, 并在大眼幼虫期开始与胸神经节愈合。胸腹神经团的3个组成部分在稚蟹期达到完全愈合。
    2017 Vol. 36 (2): 183-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12996 KB)  ( 88 )
    188 不同施肥条件对土池培育小球藻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陈炜,梁明明,白永安,李晓东,赵文
    以辽宁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为试验场所,研究施以3种肥料(化肥、鸡肥、化肥与鸡肥的混和肥)对土池培育小球藻的主要营养指标——脂质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混合肥所培养的小球藻,其藻细胞密度略高于化肥组和鸡肥组|混合肥组小球藻的脂质含量(鲜质量的5.36%)也高于化肥组(鲜质量的4.02%)和鸡肥组(鲜质量的2.89%)|混合肥组小球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优于单一施化肥或鸡肥的小球藻。因此,在土池中施混合肥更有利于培育出高质量的小球藻。
    2017 Vol. 36 (2): 188-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3138 KB)  ( 216 )
    192 红唇薄鳅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红艳,熊飞,段辛斌,田辉伍,刘绍平,陈大庆
    采用9 个微卫星DNA标记对长江支流岷江下游厥溪和长江上游干流朱杨溪红唇薄鳅的2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出73条等位基因,其中厥溪群体中有55条等位基因,朱杨溪群体中有69条等位基因,两群体共有等位基因数为51条。厥溪群体和朱杨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111和7.667,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665和0.668;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0.684和0.712,平均多态性信息指数分别为0.621和0.656,从各参数结果来看,朱杨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厥溪。AMOVA结果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存在于红唇薄鳅群体内(98.68%),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1.32%,固定系数不显著。基因流为9.42,表明两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UPGMA 聚类显示,厥溪和朱杨溪群体中的个体相互混杂。这些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厥溪和朱杨溪群体未出现遗传分化。
    2017 Vol. 36 (2): 192-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3989 KB)  ( 227 )
    197 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田雪,庞小磊,王良炎,顾靓,郭生强,李学军
    本研究描述了红色锦鲤从出膜到体色形成的过程,总结和归纳不同发育阶段体色变化异同点,筛选出6个体色变化较显著时期,分别为1、2、3、4、12、48 日龄。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6个体色变化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TFa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48日龄时(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期(P<0.01)。48日龄时表达量次之,亦极显著高于2、3、4、12日龄 4个时期(P<0.01)。2、3、4、12日龄 4个时期MITFa基因表达量较低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P<0.01),4日龄时表达量显著高于12、48日龄(P<0.05),与2、3日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表达量在2、3、12、48日龄 4个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MITFa和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形成过程中,表达水平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MITFa基因表达量表现为先降后升,TYR基因则先降后升再降。以上结果显示MITFa、 TYR基因与锦鲤体色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但MITFa和TYR基因在体色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2017 Vol. 36 (2): 197- [摘要] ( 163 ) HTML (1 KB)  PDF (5843 KB)  ( 274 )
    202 泼洒糖蜜对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朱锦裕,卜弘毅,胡冲冲,苗淑彦
    将单口面积1.33~2.33 hm2、环境相似的6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分为2组,3口池塘投喂蛋白质水平为35.4%的饲料,且每日适量泼洒糖蜜(试验组),3口池塘投喂蛋白质水平为41.9%的饲料,不泼洒糖蜜(对照组),常规管理。养殖期间,每隔15 d取水样检测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156 d的饲养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罗氏沼虾的产量分别为6600 kg/hm2和6427.5 kg/hm2,降低饲料中的蛋白水平结合泼洒糖蜜不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P>0.05),养殖效益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池塘水中氨氮较对照组低54.0%,亚硝态氮低21.0%,泼洒糖蜜显著降低了池塘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P<0.05)。
    2017 Vol. 36 (2): 202-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3690 KB)  ( 273 )
    207 贵州省3个地理种群大鲵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吴俣学,谢巧雄,姚俊杰,崔巍,周红霞,李晓林
    测定了贵州省贵定县、松桃县和江口县共36尾大鲵的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探究贵州省内不同地理种群大鲵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36个序列的碱基平均组成为T(33.8%)、C(22.2%)、A(30.0%)、G(14.0%),其中T的含量最高,C的含量最低;A+T含量(63.8%)显著高于G+C含量(36.2%)。江口种群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551,贵定种群及松桃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为0。3个地理种群相比,江口种群大鲵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36,其中贵定种群与江口种群达到了种群的分化水平(P<0.01)。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贵定种群先与松桃种群聚为一支,再与江口种群聚为一支。3个种群大鲵的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低,遗传分化程度也低。
    2017 Vol. 36 (2): 207- [摘要] ( 138 ) HTML (1 KB)  PDF (4132 KB)  ( 223 )
    212 甲壳素发酵液养殖草鱼、鲢鱼幼鱼试验
    张志红,王菊华,戴年华,张国华,黄江丽,黄黄,圣平,丁建南
    为研究甲壳素发酵液对草鱼和鲢鱼幼鱼养殖效果,用商品壳聚糖作参比,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分析甲壳素发酵液对鱼体生长和水质环境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甲壳素发酵液处理组草鱼和鲢鱼幼鱼质量相对增长率比对照组高36.25%和122.47% (P<0.05),草鱼体内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3种消化酶分别比对照组高144.39%、29.53%和29.75%,鲢鱼体内消化酶比对照组高48.06%以上(P<0.05)。与对照组比较,甲壳素发酵液显著降低水中亚硝态氮(61.84%)、氨态氮(30.06%)、总磷含量(52.43%),提高了草鱼对嗜水气单胞菌抗性。在试验条件下,甲壳素发酵液对草鱼和鲢鱼幼鱼起到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能改善水质环境,甲壳素发酵液具有作为微生态制剂开发应用的潜力。
    2017 Vol. 36 (2): 212-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3274 KB)  ( 231 )
    216 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杂交东方鲀rags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菡,戴伟,石洪玥,陈成勋,王庆奎,邢克智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冀研一号(菊黄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QX(Y12]♂[QX)])稚鱼肝胰脏、脾脏、头肾中重组激活基因rags在腹腔注射迟钝爱德华氏菌后6、12、24、36、48、72 h内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后,肝胰脏中rags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相对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攻毒后6 h。脾脏和头肾中rags基因表达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在攻毒后48 h出现反弹回升。脾脏中,rags基因相对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攻毒后6 h|头肾中,rag1基因和rag2基因相对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攻毒后48 h和6 h。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迟钝爱德华氏菌能引起冀研一号东方鲀rags基因表达上调,且rag1基因和rag2基因表达趋势基本一致。
    2017 Vol. 36 (2): 216-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3722 KB)  ( 204 )
    220 黄鳝血清转铁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
    雷华明,李伟
    为实现黄鳝血清转铁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从黄鳝肝脏cDNA中扩增黄鳝转铁蛋白的C端序列,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pET/Tf-C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进行IPTG诱导。利用Ni离子亲和层析技术纯化Tf-C蛋白,并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技术和组织蛋白印迹对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ET/Tf-C原核表达载体,并实现了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25 600,并能特异性地识别来源于黄鳝不同组织的血清转铁蛋白。研究结果对黄鳝血清转铁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7 Vol. 36 (2): 220-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4170 KB)  ( 236 )
    224 脊尾白虾腺苷酸转移酶基因应答蜕皮的表达特征研究
    李硕,白玉,薛蓓,娄海华,杨秀航,董逸,赖晓芳,阎斌伦,高焕
    蜕皮是脊尾白虾等甲壳类生物的一种特殊生活史,在前期克隆获得腺苷酸转移酶基因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基因在脊尾白虾蜕皮后不同组织和不同时间点(0、1、5、10、15 min)的表达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蜕皮后鳃组织中腺苷酸转移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在蜕皮后1 min,腺苷酸转移酶基因的表达量开始升高,至10 min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该结果显示,腺苷酸转移酶基因的表达特征与脊尾白虾蜕皮时的行为学特征一致,说明腺苷酸转移酶基因在甲壳动物蜕皮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7 Vol. 36 (2): 224-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3252 KB)  ( 221 )
    228 甘子河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析
    祁洪芳,史建全
    用常规法测定和分析了体质量280 g的甘子河裸鲤肌肉的营养成分。鱼体粗蛋白含量为61.77%(干质量百分率),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1.88 mg,占氨基酸总量的49.67%;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甘子河裸鲤的肝胰脏、肾脏、心、脑和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显示,不同组织间乳酸脱氢酶存在特异性,在脑中的活性最强。
    2017 Vol. 36 (2): 228-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2679 KB)  ( 167 )
    231 鱼类miRNAs研究新进展
    卢荣华,王俊丽,孙君君,杨峰,谢帝芝,田雪,聂国兴
    2017 Vol. 36 (2): 231-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4640 KB)  ( 282 )
    237 草鱼呼肠孤病毒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高岩,裴超,张超,李筝,孔祥会
    2017 Vol. 36 (2): 237-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4366 KB)  ( 360 )
    243 海洋酸化对水生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机理
    许友卿,刘永强,丁兆坤
    2017 Vol. 36 (2): 243-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4681 KB)  ( 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