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3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2-25 |
|
|
|
|
|
|
|
9 |
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杂交及子一代人工育苗技术 |
|
 |
王丽梅,韩家波,许伟定,王笑月,董颖,周遵春 |
|
|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的繁殖时间有差异,但通过筛选能够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20~40倍的精子作用下,中间球海胆为母本,光棘球海胆为父本,杂交受精率为47.1%,而反交的受精率为1.9%,正反交受精率均低于自交组.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培养条件下,两杂交组均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并且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 |
|
|
2003 Vol. 22 (2): 9-11
[摘要]
(
55 )
HTML
(0 KB)
PDF
(163 KB)
(
240
) |
|
|
|
12 |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
|
 |
王军,王志松,董颖,周泓,刘忠颖,李大成 |
|
|
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在26 ℃水温下的最适孵化盐度为23.8~34.8,孵化率平均在80%以上;盐度38.3和21.2组,对受精卵的孵化有一定负面影响,孵化率为30%~60%;盐度低于15.9,受精卵基本上不能孵化;盐度29.5为幼体生长的最适盐度,8 d可生长成下潜幼体,平均日生长16 μm,成活率90%,盐度高于或低于29.5,其幼体的存活和生长都受到很大影响. |
|
|
2003 Vol. 22 (2): 12-14
[摘要]
(
47 )
HTML
(0 KB)
PDF
(87 KB)
(
281
) |
|
|
|
30 |
北方地区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 |
|
 |
谢德全,张有清,赵库,于向阳,吴汉华,胡德全,刘玉明 |
|
|
2000年进行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技术试验,选择我国1997年从美国引进培育的美国密西西比品系斑点叉尾(鱼回)原种3龄鱼为亲体,经60 d池塘暂养培育,获受精卵12.5×105粒,经28 d室内孵化培育,共出池全长约2.5 cm的鱼苗10.1×105尾,出苗率为80.6%.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鱼回)可以在北方地区进行人工繁殖. |
|
|
2003 Vol. 22 (2): 30-31
[摘要]
(
36 )
HTML
(0 KB)
PDF
(68 KB)
(
193
) |
|
|
|
32 |
成鱼池设置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
|
 |
韩庆,贾康胜,夏维福,毛先军,王文彬 |
|
|
为探索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方法及网箱养殖的经济效益,在2.3 hm2的成鱼养殖池内设置规格为5 m×4 m×2 m的网箱3口,共投放规格为22.6 g/尾的黄颡鱼6000尾,采用自制配合饲料,经过200 d饲养,共起捕黄颡鱼775.5 kg,获纯利9672.1元,投入产出比1∶2.08,平均饵料系数2.05. |
|
|
2003 Vol. 22 (2): 32-33
[摘要]
(
55 )
HTML
(0 KB)
PDF
(81 KB)
(
17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