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12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25

     
            论文
    1 不同摄食水平对牙鲆幼鱼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陈晶,吴立新,吴玉波,李锐,于海成
    在水温(20.0±0.5)℃,摄食水平分别为体质量的1.0%、1.5%及饱食条件下,进行牙鲆幼鱼[体质量为(35.08士0.05)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鱼体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湿质量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线性上升,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对数增加;饲料湿质量转化效率不受摄食水平的影响,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先升后降.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先升后降,代谢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变化与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变化相反.各个摄食水平下能量收支式为:1.0%:100.00C=28.99G+2.34F+6.03U+62.64R;1.5%:100.00C=37.19G+1.94F+5.27U+55.60R;饱食:100.00C=30.73G+1.36F+5.16U+62.75R.
    2012 Vol. 31 (1): 1-6 [摘要] ( 53 ) HTML (0 KB)  PDF (405 KB)  ( 428 )
    1 《水产科学》来稿须知
    2012 Vol. 31 (1): 1-1 [摘要] ( 31 ) HTML (0 KB)  PDF (225 KB)  ( 30 )
    7 复方中草药对草鱼生长和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李超,张其中,杨莹莹,朱成科,李春涛,陈霞,罗芬
    选取400尾草鱼,平均体质量(62.15士9.78)g,随机分成4组,每组100尾鱼,其中1个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投喂复方中草药: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20 g/kg)复方中草药Ⅰ(T1)、Ⅱ(T2)和Ⅲ(T3)].每组分别在第0、7、14、21、28 d采样,进行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且在第28 d时测定肥满度和内脏指数.在第0、30 d时称量质量测定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饲养30 d后,T1组、T2组、T3组的平均质量增加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77%、90.38%和8.56%;在第14 d,各试验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21 d,T2组在各试验组中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值最大.所以,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复方中草药Ⅱ可显著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P<0.05),在3种试验复方中效果最佳,在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2012 Vol. 31 (1): 7-11 [摘要] ( 63 ) HTML (0 KB)  PDF (307 KB)  ( 259 )
    12 菊黄东方鲀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赵文江,范文涛,张福崇,刘海金
    运用组织切片法,对菊黄东方鲀性腺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在40日龄前,原始性腺未分化.40日龄(21.60~24.71mm),约半数个体开始形成卵巢腔,分化为卵巢;其他约半数个体的性腺仍未分化.雌鱼在60日龄(35.51~43.60 mm),形成封闭的卵巢腔;70日龄(46.30~54.75mm),卵原细胞形成卵母细胞;120日龄(94.83~107.29 mm),产卵板充分发育,卵巢结构已近完善.雄鱼在60日龄(35.51~43.60 mm),形成精小囊及精原细胞,开始分化;90日龄(71.59~80.54 mm),形成精小管和精小叶;120日龄(94.83~107.29mm),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性腺分化基本完成.雌鱼性腺分化时期早于雄鱼.
    2012 Vol. 31 (1): 12-17 [摘要] ( 53 ) HTML (0 KB)  PDF (862 KB)  ( 245 )
    18 罗非鱼片在食盐溶液中的渗透脱水规律研究
    段振华,刘磊,汪菊兰
    研究了质量分数(1o%、20%、30%)、温度(l0、20、30℃)及厚度(3、5 mm)对罗非鱼片在食盐溶液中的渗透脱水和盐吸收量随渗透时间而变化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鱼片的脱水量及盐的吸收量均随渗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食盐的质量分数是决定鱼片是否脱水的关键因素,鱼片在10%的食盐溶液中表现为吸水,而在质量分数超过20%的食盐溶液中表现为脱水,质量分数越高,则鱼片失水量越多,同时溶质获得量也越高.较薄鱼片的渗透脱水和溶质获得量均高于较厚鱼片.
    2012 Vol. 31 (1): 18-21 [摘要] ( 50 ) HTML (0 KB)  PDF (225 KB)  ( 267 )
    22 拟目乌贼繁殖行为学的初步研究
    文菁,江星,王雁,陈道海
    拟目乌贼在繁殖期间的行为较为复杂,包括求偶、雄性争斗、交配、雄性陪护、产卵等行为.拟目乌贼在生殖策略上并非“一夫一妻”制,交配时,雄性用第1、2对腕固定雌性的头部,然后用茎化腕将精荚输送至雌性纳精囊内.雌性受精后不久便产卵,拟目乌贼雌性轮流在产卵区产卵.卵白色,半透明,卵群葡萄状,分枝,刚产出的卵短径约1.2 cm,长径约2.4 cm,拟目乌贼平均产卵量为354枚.
    2012 Vol. 31 (1): 22-27 [摘要] ( 98 ) HTML (0 KB)  PDF (754 KB)  ( 1224 )
    28 宝石鲈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初步研究
    孙砚胜,张秀倩,史东杰,孙向军,魏东,梁拥军
    为了解宝石鲈昼夜摄食规律和日摄食量,采用饱满度指数法在7-9月对124尾宝石鲈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9:00-17:00为摄食高峰期,凌晨1:00摄食活动最弱,翌日5:00摄食强度明显升高.7-9月,该鱼的日摄食率(用占体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分别为6.07%、3.34%、2.37%.宝石鲈有明显的摄食节律,属于白天摄食类型.
    2012 Vol. 31 (1): 28-31 [摘要] ( 54 ) HTML (0 KB)  PDF (233 KB)  ( 254 )
    32 厚唇裸重唇鱼繁殖生物学
    娄忠玉,秦懿,王太,周蓉
    2001-2009年在黄河上游水系进行土著鱼类资源调查,对收集到的235尾厚唇裸重唇鱼开展繁殖生物学研究.研究发现,厚唇裸重唇鱼繁殖期为4-6月,盛期为5月,在繁殖季节可借第二性征辨别性别,雌鱼和雄鱼均于6龄达到性成熟,雌鱼最小性成熟体长30.8 cm,体质量380.7 g,成熟系数15.21%;雄鱼体长27.2 cm,体质量335.7 g,成熟系数10.18%.厚唇裸重唇鱼绝对怀卵量为3043~42 158粒,相对怀卵量为7.9~37.2粒/g.成熟卵径(2.1土0.1)mm,卵子数为134.9粒/g;测定了产卵场的理化因子,集群繁殖需要约8℃的水温及其他一些生态因子刺激(海拔、水流、饵料等).
    2012 Vol. 31 (1): 32-36 [摘要] ( 66 ) HTML (0 KB)  PDF (616 KB)  ( 375 )
    37 硫丹对草鱼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
    武焕阳,靳涛,丁诗华
    以草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硫丹对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中硫丹对草鱼鱼种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82、2.52、1.86、1.42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33μg/L;试验鱼的死亡率随硫丹暴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硫丹对草鱼为剧毒.
    2012 Vol. 31 (1): 37-40 [摘要] ( 50 ) HTML (0 KB)  PDF (249 KB)  ( 337 )
    41 四种常见鱼卵对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的比较
    郭强,欧雪,周平,吴守亮,韩曜平
    选择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及其特异底物,建立比色法检测,对沙塘鳢、鲫鱼、草鱼、乌鳢鱼卵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胰蛋白酶抑制活性依次为乌鳢>草鱼>沙塘鳢>鲫鱼;弹性蛋白酶抑制活性依次为沙塘鳢>鲫鱼>草鱼>乌鳢;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活性依次为沙塘鳢>鲫鱼>草鱼>乌鳢,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只受乌鳢抑制.研究表明这可能与抑制剂P1位点的残基种类有关.此外还对鱼卵中的抑制剂成分进行热稳定性与酸碱稳定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其具有很强的热稳定与酸碱稳定性.
    2012 Vol. 31 (1): 41-45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330 KB)  ( 309 )
    46 达氏鳇南移培育成熟及全人工繁殖
    朱欣,肖慧,张德志,唐大明,王威,简江陵
    将由黑龙江引进的达氏鳇苗种在华中地区养殖并培育成亲鱼.早期苗种培育使用生物饵料,后期转投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方式采用不同规格的水泥池,流水和循环水养殖.2010年春季,经13年培育,达氏鳇平均体质量达73.25 kg,平均全长219 cm,经检查1组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至Ⅳ期末.经人工催产,采用活体取卵技术获卵20.4万粒,受精率为95%;人工孵化获水花1.75×105尾;产后亲鱼康复存活良好.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2012 Vol. 31 (1): 46-49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239 KB)  ( 425 )
    50 海南地区溶藻弧菌耐药性及其质粒多样性的研究
    吴学贵,周永灿,欧阳吉隆,戴小连,王世锋,谢珍玉
    调查了海南省的30株溶藻弧菌环境菌株对24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菌株携带质粒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所有菌株对洁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万古霉素、氯洁霉素、制霉菌素5种抗生素完全耐药,对2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0.8%~66.7%,表明该地区溶藻弧菌具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30株溶藻弧菌中有22株不携带质粒,8株携带1~3个质粒,质粒为1.20~12.5 kb;8株携带质粒的菌株共形成了7种类型的质粒指纹图谱.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溶藻弧菌的耐药性与其是否携带质粒无明显关系.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可能主要是由染色体相关基因引起的.
    2012 Vol. 31 (1): 50-54 [摘要] ( 72 ) HTML (0 KB)  PDF (490 KB)  ( 452 )
    55 硬骨鱼类渗透压的内分泌激素调节机制
    马慧,柳淑芳,马骞,王秀利,庄志猛
    2012 Vol. 31 (1): 55-59 [摘要] ( 58 ) HTML (0 KB)  PDF (501 KB)  ( 529 )
    60 利用母源性免疫提高鱼苗质量的探讨
    王志平
    2012 Vol. 31 (1): 60-62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190 KB)  ( 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