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6年 第2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6-12-25

     
            论文
    595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期主要消化酶和同工酶特性
    姚俊杰,赵云龙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期5种消化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测定了6种同工酶: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谷氨酸脱氢酶(GDH)、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淀粉酶(AMY)在成熟卵细胞和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5种消化酶的活力表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即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力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而脂肪酶活力则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6种同工酶酶谱则随胚胎发育渐趋复杂,酶活性随之增强.研究表明,所测定的消化酶以及同工酶在罗氏沼虾受精卵期均已表现出酶活性,此阶段为卵源性的酶;原肠期是胚胎发育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胚胎内酶基因表达能力开始逐渐增强,开始合成一些酶类,为胚胎发育后期利用卵黄物质提供了保证.消化酶以及同工酶对卵黄物质的利用和胚胎发育的物质代谢起重要作用.
    2006 Vol. 25 (12): 595-600 [摘要] ( 97 ) HTML (0 KB)  PDF (510 KB)  ( 276 )
    601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台湾东风螺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刘立鹤,陈立侨,董爱华,郑石轩,刘志刚
    以优质鱼粉、豆粕等原料制成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组饲料(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8.16%、45.64%、40.67%、35.68%、30.80%、25.96%),喂养台湾东风螺47d,以投喂鲜杂鱼组作为对照,分别于15、27、37、47d测定螺高、螺宽、螺体重等生长指标,计算不同处理组在不同时间段(27、37、47d)的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试验结束后测定东风螺螺肉的体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投喂颗粒饲料比投喂鲜杂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高;而当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变化(25%~48%)时,对东风螺生长性能并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东风螺对饲料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当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25%时,47 d时其饲料系数2.3,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蛋白质效率1.74显著低于蛋白含量48.16%饲料组.从东风螺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分析,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25%.所有组东风螺螺肉的粗蛋白、脂肪,总氨基酸组成均元显著差异,但是一些中性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和丙氨酸)和精氨酸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降低而呈现出降低趋势,部分组产生了显著差异.投喂颗粒饲料的东方螺生长不如投喂鲜杂鱼组.
    2006 Vol. 25 (12): 601-607 [摘要] ( 46 ) HTML (0 KB)  PDF (435 KB)  ( 254 )
    608 双棘黄姑鱼对硫酸铜、福尔马林的耐受性研究
    闫茂仓,单乐州,邵鑫斌,黄贤克
    采用急性攻毒的方法,对双棘黄姑鱼进行硫酸铜、福尔马林等两种水产养殖常用驱虫药物的毒性试验,研究其耐受性.结果表明:硫酸铜对双棘黄姑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TLm12、TLm24、TLm4s、TLm72、TLm96分别为12.6、5.12、4.37、3.18、2.5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96 mg/L;福尔马林对双棘黄姑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6.5、317.5、288.4、195.6、15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1.39 mg/L.表明硫酸铜、福尔马林是安全、有效的驱虫剂.
    2006 Vol. 25 (12): 608-611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215 KB)  ( 170 )
    612 微生态制剂对幼刺参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袁成玉,张洪,吴垠,张凌燕,孙业俊
    以马尾藻、鼠尾藻、海泥、贻贝粉等原料配制成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饵料,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复合菌(主要成分为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制剂为试验组饵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特定生长率均大于对照组,在试验的第1阶段:试验组与对照组特定生长率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的第2阶段:试验组与对照组特定生长率差异都极显著(P<0.0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阶段成活率试验中试验组都高于对照组,第2阶段成活率高于第1阶段成活率.在两次试验阶段,益生菌对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有一定的相似性,试验组刺参消化酶活性都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益生菌可以提高幼刺参的消化酶活性和成活率,并有促生长作用.
    2006 Vol. 25 (12): 612-615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285 KB)  ( 284 )
    616 用肌动蛋白基因的PCR-RFLP法鉴别4种双壳类面盘幼体
    刘卫东,罗鸣,鲍相渤,李华琳,虞星炬
    利用部分肌动蛋白基因为靶序列,以PCR-RFLP技术研究了大连近海同期出现的虾夷扇贝、贻贝、加州扁鸟蛤和东方缝栖蛤4种双壳类幼体的鉴定方法.用保守序列作引物,可扩增出4种贝类的相应片段.用HinfI可将虾夷扇贝和其他3种贝类区分开,而用Taq I可以将4种贝类一一区分出来.
    2006 Vol. 25 (12): 616-620 [摘要] ( 37 ) HTML (0 KB)  PDF (372 KB)  ( 295 )
    621 Cr6+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白细胞的影响
    陈细香,谢嘉华,王晓芬,卢昌义
    采用红细胞微核、核异常测试法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法,研究了Cr6+对黄鳝的遗传毒性与生理毒性.黄鳝在不同浓度的Cr6+溶液中染毒8 d,其间连续采血制片.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Cr6+均不同程度地引起黄鳝微核细胞率、核异常细胞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和白细胞数目的增加以及各类白细胞比例变化.处理8 d会明显引起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上升,说明高质量浓度的Cr6+长时间处理对黄鳝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和生理毒性.
    2006 Vol. 25 (12): 621-625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389 KB)  ( 180 )
    626 大黄鱼mtDNA ND5和Cyt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张祖兴,李明云,朱俊杰
    2004年4月,将采自浙江省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大黄鱼样本,提取总DNA,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大黄鱼线粒体DNA(mtDNA)的辅酶5(ND5)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纯化后直接测序.得到ND5的序列1839 bp和Cytb基因序列382bp.应用primer premier5和MEGA3软件包所作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依据大黄鱼ND5序列所作的进化树总体支持传统的分类地位,大黄鱼更接近塘鳢鱼科.而基于Cytb基因所作的分析表明,黑鳃梅童鱼是大黄鱼在石首鱼科中是遗传距离最小的.
    2006 Vol. 25 (12): 626-631 [摘要] ( 36 ) HTML (0 KB)  PDF (457 KB)  ( 145 )
    632 有毒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研究
    李效宇,张进忠
    用铜绿微囊藻有毒株DS和无毒株573喂养大型溞,观察微囊藻对虫体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毒的微囊藻不仅明显延缓大型溞的生长,而且阻碍虫体的怀卵和发育,并造成幼体产出困难、导致大型溞死亡率升高.无毒微囊藻虽然不影响虫体的生存,但影响其怀卵量和幼体产出.因此单一使用微囊藻饲喂大型溞不能保持其种群良好地生长和繁殖.
    2006 Vol. 25 (12): 632-634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195 KB)  ( 329 )
    635 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学研究
    孟庆国,吴刘记,吴信忠,杨建波
    自2002年冬季以来,山东、辽宁等省的养殖刺参几乎每年冬天都大规模爆发溃疡病.本文研究了刺参溃疡病的特征和症状,从病参体表和体内分离出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就是引发本次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电镜下观察呈短杆状,极端单鞭毛,综合研究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性,确认分离到的病原菌为交替假单胞菌,交替假单胞菌作为养殖刺参的病原菌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
    2006 Vol. 25 (12): 635-639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546 KB)  ( 208 )
    640 鲤鱼鳞酸溶性胶原蛋白提取的研究
    张俊杰,段蕊,陈璐
    研究了以酸法提取鲤鱼鳞胶原蛋白过程中温度、时间、乙酸浓度的影响,并以SAS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鲤鱼鳞胶原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温度18℃、提取时间38 h、乙酸浓度为1.3 mol/L,在提取之前,采用Na22CO3处理对胶原蛋白提取有较大的提高.为淡水鱼综合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06 Vol. 25 (12): 640-643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215 KB)  ( 330 )
    644 施肥后河蟹育苗试验围隔中浮游生物状况及其变动
    白国福,张广英,窦亚秋,李永函
    采用陆基试验围隔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后河蟹育苗池中浮游生物的变化情况.施肥后,各试验围隔前期浮游植物生物量随着时间变化明显,迅速达到高峰期.而后,由于轮虫的大量繁殖,使浮游植物生物量又迅速回落;在种群组成上,前期小球藻一直占优势,后期大型藻类大量出现后,小球藻生物量不大;围隔水体中浮游动物主要以轮虫为主,其生物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明显,但空间分布不明显.轮虫的摄食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有影响,二者相互消长,但由于后期大型浮游植物的影响,并没有呈现出典型的负相关关系;桡足类对早期蟹苗危害较大,但后期可成为蟹苗的摄食对象.
    2006 Vol. 25 (12): 644-648 [摘要] ( 32 ) HTML (0 KB)  PDF (323 KB)  ( 223 )
    649 多重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和传染性皮下组织坏死病毒
    杨卫帆,易小平
    采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和传染性皮下组织坏死病毒的特异引物,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扩增到大小分别为271 bp和356 bp的病毒特异片段,多重PCR条件优化后可从最少100 fg级病毒DNA模板中定性检测出此两种病毒.
    2006 Vol. 25 (12): 649-651 [摘要] ( 32 ) HTML (0 KB)  PDF (226 KB)  ( 162 )
    652 环境胁迫对对虾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
    杨玉姣,王国良,金珊,郑天伦
    2006 Vol. 25 (12): 652-655 [摘要] ( 21 ) HTML (0 KB)  PDF (302 KB)  ( 181 )
    656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及其在水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赵庆喜,薛长湖,盛文静,薛勇,王琦,李兆杰
    2006 Vol. 25 (12): 656-660 [摘要] ( 36 ) HTML (0 KB)  PDF (372 KB)  ( 411 )
    661 酶制剂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颜伟,吴燕燕,李来好
    2006 Vol. 25 (12): 661-662 [摘要] ( 37 ) HTML (0 KB)  PDF (155 KB)  ( 143 )
    663 贝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进展
    张爱菊,尤仲杰
    2006 Vol. 25 (12): 663-666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261 KB)  ( 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