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7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4-25

     
            论文
    1 渔业信息
    2007 Vol. 26 (4): 1-1 [摘要] ( 31 ) HTML (0 KB)  PDF (299 KB)  ( 54 )
    187 限食以及再充分投喂对鲻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殷帅文,林学群,陈洁辉
    2001年12月-2002年3月,水温为19~24 ℃,对鲻鱼[初始体重:(204.42±23.13)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限食处理后再充分投喂的恢复生长试验.试验设定2种投喂方式,对照组(饱食组)在试验期间正常投喂;限食组(半饱组)在限食期投喂量为饱食组的1/2,重喂期则恢复投喂.试验期为8周.分别在限食期的第0、1、2、4周和重喂期第1、2、4周取样,每次6条鱼.试验结果表明:限食状态下,鲻鱼半饱组血糖、血脂和血浆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再充分投喂后,各血液生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鲻鱼限食4周后,在4个星期的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补偿效应.
    2007 Vol. 26 (4): 187-190 [摘要] ( 41 ) HTML (0 KB)  PDF (243 KB)  ( 160 )
    191 鳗弧菌MVAV6203基因缺失株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及检测
    杨路,马悦,张元兴
    应用摇瓶及30 L生物反应器对鳗弧菌MVAV6203基因缺失株进行培养,通过控制流加速率、改变补料方式及补料基质以优化其培养工艺,并用PCR的方法检测培养所得菌体的aroC基因片段.结果证明:该菌株生长必需添加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对氨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在生物反应器中菌体最大光密度(OD550)达32.0,对应活菌数为4.6×1010 cfu/ml;在培养过程中,菌体不发生基因回复突变.
    2007 Vol. 26 (4): 191-194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330 KB)  ( 212 )
    195 鲶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杜启艳,陈丽丽,南平,常重杰
    从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并克隆到鲶鱼的生长激素(GH)基因cDNA.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鲶鱼生长激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包括603个核苷酸;编码200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7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把GH成熟肽的cDNA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其表达量超过细胞蛋白总量的50%,主要为不溶性的包含体.细菌裂解液沉淀溶于8 mol/L尿素后,用固定化金属配体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分子量为22.5 kD的单一蛋白带.
    2007 Vol. 26 (4): 195-199 [摘要] ( 36 ) HTML (0 KB)  PDF (398 KB)  ( 171 )
    200 黄鳍东方鲀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及血液学指标研究
    舒琥,赵会宏,卢宝仙,张海发,刘付永忠,王云新
    血涂片经Wright染色液染色,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5种血细胞,无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目最多,单核细胞数目最少.与其他硬骨鱼类相比,黄鳍东方鲀的血液性状指标处于较低水平;而雌雄差异不明显.结果可作为黄鳍东方鲀的正常生理常数参考值.
    2007 Vol. 26 (4): 200-203 [摘要] ( 56 ) HTML (0 KB)  PDF (325 KB)  ( 209 )
    204 虾夷扇贝胚胎及早期幼虫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冉镇,孙虎山,王宜艳,韩强,曾鹏
    采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虾夷扇贝从卵细胞到D形面盘幼虫内的酯酶(NSE)和过氧化物酶(POD)进行定性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NSE和POD均广泛存在于虾夷扇贝的胚胎和幼虫中,自卵细胞开始就已存在.从卵细胞到原肠胚均呈比较均一的NSE强阳性或POD阳性.在担轮幼虫期,中央的内脏团原基呈NSE极强阳性或POD强阳性,其余细胞则呈NSE强阳性或POD阳性.D形面盘幼虫期,外套膜和内脏团呈NSE极强阳性或POD强阳性,其余部位则呈NSE强阳性或POD弱阳性.
    2007 Vol. 26 (4): 204-206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264 KB)  ( 130 )
    207 鳕碎肉酶解物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研究
    胡文婷,张凯,孙谧
    通过测定鳕碎肉酶解物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从海洋蛋白酶YS-894、海洋蛋白酶YS-80、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中,筛选出海洋蛋白酶YS-894作为酶解鳕碎肉制备具有较高清除羟自由基活性酶解物的水解酶;用正交试验L9(34)对该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并确定了水解的最佳肉水比.最终工艺条件为40 ℃、酶解45 min、pH 9.0、酶解质量分数0.25%、底物∶水=1∶3的条件下进行水解,水解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清除率为68.88%.
    2007 Vol. 26 (4): 207-209 [摘要] ( 46 ) HTML (0 KB)  PDF (197 KB)  ( 164 )
    210 恩诺沙星在日本鳗鲡体内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张德云,匡维华,郑映钦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日本鳗鲡肌肉、血清、肠、鳃和肝脏组织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残留.方法的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86%和2.53%,标准添加回收率为(95±6)%;最低测量限为1.0 μg/kg.用现场试验方法研究恩诺沙星在鳗鱼体内的代谢残留规律.对约50 g鳗鱼按9 mg/kg鱼体重每天给药2次,连续投喂7 d.给药期间鳗鱼体内的药物含量呈锯齿状上升,停药60 d后鳗鱼肠、鳃和肝脏组织中药物即下降至1~5 μg/kg.肌肉和血清中药物残留到90 d,分别消除至3 μg/kg和4 μg/kg.所测组织的药物残留至停药120 d后降到检测限以下.故鳗鱼的停药期不应低于120 d.
    2007 Vol. 26 (4): 210-213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247 KB)  ( 265 )
    214 大菱鲆β-actin基因的初步研究
    王家庆,侯林,李晓燕,赵欣涛,张瑞锋,姜丽娟,孙文静,安家璐
    脊椎动物中不同物种的β-actin基因氨基酸之间的序列同源性超过98%.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菱鲆β-actin基因mRNA部分序列,与川鲽该基因全编码区DNA序列比对,依据比对结果分别在大菱鲆β-actin基因相邻外显子上设计1对引物,分别以RNA反转录产物和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进行克隆分析.对不同退火温度和循环数条件下的该基因RT-PCR产物进行了对比.针对RNA提取过程中的经过DNase处理但很难除净的痕量DNA污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很难被检测到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利用上述2种模板对该基因扩增片断大小的不同来检出痕量DNA污染的可行性.
    2007 Vol. 26 (4): 214-217 [摘要] ( 39 ) HTML (0 KB)  PDF (294 KB)  ( 144 )
    218 温度和光照对塔胞藻生长的影响
    何振平,王秀云,樊晓旭,王冬冬
    采用梯度法比较了温度、光照度、光照周期对一次性培养的塔胞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胞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0~30 ℃时塔胞藻均可生长,24~28 ℃为塔胞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度4000~10 000 lx时,塔胞藻生物量随光照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10 000 lx时达到最大;塔胞藻在光照周期为16L∶8D时生长最快.
    2007 Vol. 26 (4): 218-221 [摘要] ( 55 ) HTML (0 KB)  PDF (271 KB)  ( 566 )
    222 汤河水库春季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
    邱春刚,刘丙阳,刘旭光,金长征,张泽虎
    对辽阳市境内的汤河水库春季的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汤河水库春季共有浮游植物42种,平均生物量为14.18 mg/L,以硅藻门最高,占65.85%,隐藻门次之,占17.19%.优势种有硅藻门的针杆藻、桥弯藻等.浮游植物Chl_a含量为4.33 μg/L.浮游动物比较贫乏,生物量很低,仅为0.004 mg/L.汤河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无规律性.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不规律,总的趋势是底层最高.从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来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以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分布与浮游植物正好相反,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测得的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判断汤河水库属于中营养型.
    2007 Vol. 26 (4): 222-228 [摘要] ( 54 ) HTML (0 KB)  PDF (360 KB)  ( 332 )
    229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析海水和贝类中的滴滴涕及代谢物
    董玉华,刘仁沿,许道艳,梁玉波,陈冰君,赵元凤
    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滴滴涕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含量.采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DDA分别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偶联,得到包被抗原和免疫抗原.以DDA-OVA作为免疫抗原,免疫雌性BALB/c小鼠,免疫数次后,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以DDA-BSA为包被抗原,免疫多克隆抗血清为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析检测海水样品和海洋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及其代谢产物2,2-双(4-氯苯基)乙酸(DDA)、2,2-双(4-氯苯基)-1,1-二氯乙烷(DDD)、2,2-双(4-氯苯基)-1,1-二氯乙烯(DDE)的方法.最低检出限分别为DDT:25 ng/ml,DDA:1.56 ng/ml,DDD:25 ng/ml,DDE:25 ng/ml.贝类样品DDA回收率为96.37%~100.88 %,批内变异系数为2.28%~5.13%;贝类样品DDT回收率为93.86%~100.08%,批内变异系数为4.71%~7.68%;海水样品DDT回收率88.23%,批内变异系数6.60%.
    2007 Vol. 26 (4): 229-233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299 KB)  ( 713 )
    234 昆明裂腹鱼淀粉酶活性研究
    胡思玉,白建梅,葛传龙,王延斌,陈永祥
    用碘-淀粉比色法研究鱼类离体消化器官淀粉活性,测得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条件下,昆明裂腹鱼胃、前肠、中肠、后肠和肝等主要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分别为669.5、789.23、796.86、786.15和733.15个淀粉酶活性单位,淀粉活性最高的是中肠,最低的是胃.其最适pH为7.4~8.6,最适温度为30~45 ℃.
    2007 Vol. 26 (4): 234-236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201 KB)  ( 348 )
    237 脉红螺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
    杨大佐,周一兵,管兆成,赵凤飞
    2007 Vol. 26 (4): 237-239 [摘要] ( 51 ) HTML (0 KB)  PDF (190 KB)  ( 320 )
    240 海水贝类养殖中污损生物的防除研究进展
    苏振霞,严岩,黄良民
    2007 Vol. 26 (4): 240-243 [摘要] ( 64 ) HTML (0 KB)  PDF (337 KB)  ( 343 )
    244 中华鳖白底板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张俊杰,鄢庆枇
    2007 Vol. 26 (4): 244-246 [摘要] ( 39 ) HTML (0 KB)  PDF (281 KB)  ( 300 )
    247 小型渔船的海事预防措施
    付昌辉
    2007 Vol. 26 (4): 247-248 [摘要] ( 45 ) HTML (0 KB)  PDF (173 KB)  ( 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