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08年 第2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8-07-25

     
            论文
    1 渔业信息
    2008 Vol. 27 (7): 1-1 [摘要] ( 23 ) HTML (0 KB)  PDF (126 KB)  ( 91 )
    325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药物治疗的初步研究
    吴霆,顾伟,王文
    用水产常用清塘剂、杀菌驱虫药、消毒剂、中草药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SI-1)对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螺原体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螺原体对生石灰、茶籽饼、敌杀死、硫酸铜、硫酸锌、次氯酸钙、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高锰酸钾、五倍子、黄连、黄柏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螺原体对清塘剂茶籽饼、杀菌驱虫药硫酸铜、消毒剂次氯酸钙、中草药黄连、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更为敏感,其中克螺威1号为最敏感药物,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16 mg/L,MBC为2.5 mg/L.对克螺威1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颤抖病治疗试验表明,克螺威1号的96 h LD50为1106.62 mg/kg,安全使用量为110.66 mg/kg.用其治疗人工诱发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克螺威1号具有显著效果(P<0.05),随后在10个被确诊为螺原体引发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养殖场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在6个养殖场治疗有效,而在其他4个养殖场治疗无效,治疗试验效果不一,用克螺威1号治疗中华绒螯蟹颤抖病具有较好的前景,但仍需进一步做大面积长期临床试验.
    2008 Vol. 27 (7): 325-329 [摘要] ( 32 ) HTML (0 KB)  PDF (501 KB)  ( 185 )
    330 杜氏盐藻和亚心型扁藻混合培养生长的初步研究
    蔡卓平,段舜山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杜氏盐藻和亚心型扁藻在单独培养和相同接种比例混合培养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单独培养盐藻的生长经历了3个明显的阶段,生长曲线呈现"S"型;单独培养扁藻与混合培养藻在18 d内还未到达稳定期,仍保持一定的生长态势.混合培养、单独培养盐藻以及单独培养扁藻的最大光密度值(OD680)分别为0.784、0.702和0.765.混合培养藻的生物量(0.841 mg/ml)也稍高于单独培养盐藻(0.582 mg/ml)和单独培养扁藻的生物量(0.819 mg/ml).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盐藻和扁藻具有一定的促进藻生长和提高生物量产出的潜力.
    2008 Vol. 27 (7): 330-333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279 KB)  ( 242 )
    334 不同盐度条件下饥饿及恢复摄食鲈稚鱼脂肪酸的组成
    王艳,胡先成,韩强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和分析了15.00、7.50及淡水3个盐度条件下鲈稚鱼在饥饿时及其恢复摄食后的脂肪酸变化.结果显示,在3个盐度条件下,饥饿的鲈稚鱼均首先消耗饱和脂肪酸,随后才会消耗不饱和脂肪酸;恢复摄食后的鲈稚鱼,其不饱和脂肪酸也优先得到补充.在3个盐度条件下,以淡水组饥饿稚鱼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消耗量最大,但在恢复摄食后,其EPA、DHA的含量又为最高,这可能与不同盐度条件下鲈稚鱼的生物转化能力不同有关.
    2008 Vol. 27 (7): 334-339 [摘要] ( 33 ) HTML (0 KB)  PDF (321 KB)  ( 196 )
    340 副溶血弧菌对养殖大菱鲆致病性研究
    胡亮,赵凤梅,于兰萍,李艳,王斌
    从患出血症的大菱鲆体内分离到5株菌,编号为L-0603314、L-0603442、L-0603431、L-0603121、L-0603241.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每尾注射0.05 ml,菌浓度为108 cfu/ml和109cfu/ml;采用K-B法用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呋喃妥因、红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7种药敏纸片对确定病原性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同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L-0603121菌株为3.0×108cell/ml时只引起个别试验个体轻微症状,1.0×109cell/ml可造成100%感染率,40%死亡率,可确定L-0603121菌株为引起大菱鲆出血症的致病菌株.药敏试验表明,L-0603121株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根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等试验结果,确定L-0603121株菌为副溶血弧菌.
    2008 Vol. 27 (7): 340-343 [摘要] ( 30 ) HTML (0 KB)  PDF (258 KB)  ( 171 )
    344 5种经济头足类水产品加工工艺性质的研究
    赵艳秋,刘俊荣,张筱潇
    以新鲜的枪乌贼、太平洋褶柔鱼、短蛸、冷冻的柔鱼和茎柔鱼为原料,分别测定其质量组成及其一般化学成分,并比较了柔鱼和茎柔鱼的热加工特性.研究发现,5种头足类水产品的可食部分均超过70%,水分含量超过78%,粗蛋白含量为58%~83%,粗脂肪含量为4%~19%.在2种不同的热处理方式下,柔鱼和茎柔鱼外套膜沿体轴方向的收缩均大于环绕体轴方向的收缩,在蒸煮过程中,柔鱼的质量损失和水分流失均在5 min时达到最大.茎柔鱼在6 min时达到最大,在烘烤的过程中,2种柔鱼的质量损失随着水分流失的增加而增加.
    2008 Vol. 27 (7): 344-347 [摘要] ( 32 ) HTML (0 KB)  PDF (238 KB)  ( 123 )
    348 异枝麒麟菜酶法降解工艺的优化研究
    郭自安,吉宏武,邵海艳,章超桦
    以施氏假单胞菌分泌的卡拉胶酶为工具,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异枝麒麟菜的酶法降解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pH、温度和卡拉胶酶添加量对还原糖生成量的影响.pH、温度和卡拉胶酶添加量与还原糖生成量的数学回归模型为:Y=0.3310+0.0107Z1-0.0848Z2+0.0451Z3-0.0012Z31-0.0055Z32+0.0186Z21-0.0940Z21-0.0635Z22-0.0125Z23;最佳的酶解参数为:pH 6.27,温度39.6℃,加酶量74.4 U,底物质量浓度为0.7595 g/L(总糖含量),酶解8 h.
    2008 Vol. 27 (7): 348-351 [摘要] ( 36 ) HTML (0 KB)  PDF (588 KB)  ( 172 )
    352 甘肃金鳟RAPD反应体系构建及优化
    张艳萍,王海芳,娄忠玉,苏军虎,魏彦明
    以甘肃金鳟尾鳍为试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对影响甘肃金鳟RAPD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包括模板DNA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Taq酶、变性时间、退火温度等,建立了甘肃金鳟RAPD反应的最适体系.即在25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为4.0 ng/μl;Mg2+浓度为2.5mmoL/L;dNTP浓度为0.5 mmol/L;引物浓度为0.5 μmol/L;Taq酶用量为1 U;扩增程序:94℃预变性4 min,94 ℃变性45 s,36℃退火50 s,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最后延伸10 min.
    2008 Vol. 27 (7): 352-355 [摘要] ( 34 ) HTML (0 KB)  PDF (1011 KB)  ( 269 )
    356 pH对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刘襄河,黄燕华,王国霞,周晔,周艳萍
    研究了不同pH对凡纳滨对虾胃、肠道及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及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部位上述酶活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蛋白酶活力大小依次为:肝胰脏胃肠,其最适pH分别为8.0、6.0和7.5;淀粉酶活力大小依次为:胃肝胰脏肠,其最适pH分别是7.0、7.0和6.5.
    2008 Vol. 27 (7): 356-359 [摘要] ( 32 ) HTML (0 KB)  PDF (265 KB)  ( 177 )
    360 小球藻psbA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吴晓微,孙雪,陆开形,汪一冰,张晓龙
    psM基因编码光合系统Ⅱ反应中心的D1蛋白,是叶绿体基因组中一个重要的光调控基因.对小球藻属4个种的6株小球藻psM基因进行了PE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GenBank上已有的2条小球藻psM基因序列,使用MEGA3.1软件对psbA序列进行了遗传距离值的计算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显示8株小球藻psM基因的遗传距离值为0.012~0.167.除了原始小球藻F-2和蛋白核小球藻820分别与蛋白核小球藻F-5、F-9及与普通小球藻Cvq关系极近之外,其他6株小球藻基本上按照种的划分进行聚类,该结果与用小球藻的ITS和rbcL序列分析的结果一致.
    2008 Vol. 27 (7): 360-362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220 KB)  ( 183 )
    363 凡纳滨对虾α-淀粉酶基因的SNPs检测
    彭敏,陈晓汉,曾地刚,马宁,李咏梅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凡纳滨对虾SPR和SPF2个品种共40个样本的α-淀粉酶基因(GenBank序列号:AJ133526)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研究.找到9个SNPs,分别为:C127T、A138C、1951C、T1083C、C1457T、A2147C、A2226G、A2297G和T2306C.其中1个SNP是第4外显子中的错义突变,2个SNPs分别是第5和第7外显子中的同义突变,6个SNPs是内含子中的突变.这些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的研究提供遗传学依据.
    2008 Vol. 27 (7): 363-365 [摘要] ( 35 ) HTML (0 KB)  PDF (341 KB)  ( 138 )
    366 野生圆斑星鲽的驯养试验
    宋广军,木云雷
    野生的圆斑星鲽必须经过驯养后才能做为人工养殖亲鱼使用.野生亲鱼开口摄食是驯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活虾和冰鲜虾是野生圆斑星鲽很好的开口饵料.营造好的驯养环境,与人工繁殖的鲆鲽类混养和及时药物处理可缩短驯养时间和提高成活率.试验共驯养野生的圆斑星鲽27尾,最终成活20尾,成活率为74.1%.
    2008 Vol. 27 (7): 366-367 [摘要] ( 26 ) HTML (0 KB)  PDF (165 KB)  ( 180 )
    368 3种重金属对瓦氏黄颡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杨帆,邹容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采用氯化镉、硫酸铜、硝酸亚汞3种重金属盐类对瓦氏黄颡鱼进行了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的毒性强弱依次为:硝酸亚汞硫酸铜氯化镉.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硝酸亚汞0.0036 mg/L、硫酸铜0.1501 mg/L、氯化镉8.6372 mg/L.
    2008 Vol. 27 (7): 368-369 [摘要] ( 40 ) HTML (0 KB)  PDF (118 KB)  ( 191 )
    370 海洋蛋白酶解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郑惠娜,章超桦,曹文红
    2008 Vol. 27 (7): 370-373 [摘要] ( 28 ) HTML (0 KB)  PDF (321 KB)  ( 322 )
    374 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
    王焕玲,梁玉波,刘仁沿,许道艳
    2008 Vol. 27 (7): 374-378 [摘要] ( 25 ) HTML (0 KB)  PDF (327 KB)  ( 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