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18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25

     
    1 不同木薯变性淀粉对鲤鱼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范泽,王安琪,孙金辉,程镇燕,白东清,乔秀亭,张宝龙,翟胜利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55.73±3.55) g,健康状况良好的鲤鱼108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养殖试验在淡水浮式网箱中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预糊化木薯淀粉组的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肝体比及肥满度分别以预糊化木薯淀粉组为最大,而肝糖原含量以预糊化木薯淀粉组为最小,但均与原木薯淀粉组及木薯醋酸酯淀粉组差异不显著(P>0.05)。预糊化木薯淀粉作为饲料糖源时显著提升了肠道中淀粉酶活性的活性(P<0.05)。不同淀粉组的血糖、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为预糊化木薯淀粉组最高,不同淀粉组的生长激素也有显著差异(P<0.05),以预糊化木薯淀粉组最低。各淀粉组的6-磷酸果糖-1-激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预糊化木薯淀粉组最高;各淀粉组的糖异生关键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为预糊化木薯淀粉组最低。本试验结果表明,鲤鱼对预糊化木薯淀粉的利用效果优于原木薯淀粉及木薯醋酸酯淀粉。
    2018 Vol. 37 (1): 1-7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11096 KB)  ( 94 )
    8 工厂化养殖大菱鲆饵料贡献率研究及营养评价
    田甲申,李多慧,王摆,刘一兵,周遵春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检测了在辽宁省兴城市龙运井盐水工厂化养殖的体质量(168.10±12.52) g和(553.40±43.16) g的1、2龄大菱鲆肝脏、肌肉、鳃和几种投喂冰鲜鱼和配合饲料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采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鱼饵料的贡献率;还检测了大菱鲆肌肉组织氨基酸含量,用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评价了营养价值。研究结果显示,1龄和2龄大菱鲆饵料的δ15N值分别为9.34‰~12.00‰和9.56‰~12.00‰;δ13C值为-21.34‰~-20.37‰和-21.27‰~-19.83‰。1龄和2龄鱼各组织的δ15N值和δ13C值依次为:肌肉>鳃>肝脏。3种饵料对1龄鱼的贡献率依次为:玉筋鱼(42.4%)>方氏云鳚(40.5%)>配合饲料(17.1%);4种饵料对2龄鱼的贡献率依次为:鳀鱼(41.0%)>玉筋鱼(30.6%)>方氏云鳚(17.5%)>配合饲料(10.9%)。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结果表明,2龄鱼的蛋白营养价值高于1龄鱼。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养殖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投喂策略提供参考。
    2018 Vol. 37 (1): 8-14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11804 KB)  ( 192 )
    15 草鱼病原菌AvX005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研究
    何涛,邹升,龚亮,赵峰,周朋吉,李艳平,曹丽娜,丁学知,夏立秋
    2016年4—7月,湖南望城乔口渔场爆发了较大范围的草鱼疾病,自爆发病的草鱼病变组织中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回复感染试验测定,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菌落形态观察、冷场扫描电镜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编号为AvX005 (GenBank登录号:KU64116.1),在此基础上以维氏气单胞菌AvX005为指示菌,通过点种法和纸片扩散法筛选拮抗菌,拮抗试验发现新筛选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维氏气单胞菌AvX005有较好的拮抗效果,采用酸沉淀、C18反相柱色谱分离到抑菌活性物,LC-MS/MS鉴定分子量为1045.29。根据抑菌活性物的理化性质,初步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可能为脂肽类化合物。该研究不仅可为快捷、准确检测由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提供参考及填补国内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在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不足,而且也为我国草鱼维氏气单胞菌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资料。
    2018 Vol. 37 (1): 15-23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26384 KB)  ( 77 )
    24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刘静
    依据菲律宾蛤仔血细胞的外部形态、凝集程度,比较了10种抗凝剂的抗凝效果,并研究了抗凝效果好的抗凝剂对血细胞存活率、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抗凝剂1、抗凝剂9与抗凝剂10对菲律宾蛤仔血细胞的抗凝效果较好,6 h内3种抗凝剂中的血细胞存活率均在94.5%以上,且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种抗凝剂中的血细胞2 h时颗粒细胞占比与固定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6 h时抗凝剂1中颗粒细胞占比显著升高,而抗凝剂9和抗凝剂10中的颗粒细胞占比显著下降;而对于血细胞凋亡率,2 h时抗凝剂10中的血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其余两组无明显变化,而6 h时除抗凝剂1中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抗凝剂9和抗凝剂10中血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上升。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抗凝剂1中6 h时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其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保存亦较好。试验结果表明,抗凝剂1较适合作为菲律宾蛤仔血细胞的抗凝剂。
    2018 Vol. 37 (1): 24-30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24152 KB)  ( 75 )
    31 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鲐鱼渔场的时空变化初步研究
    李显森,逄志伟,朱建成,应一平,孙珊
    根据2012年1—8月中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34渔区3.11和1.32小区(北纬16°~22°,西经16°~19° )的鲐鱼渔业数据以及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广义加性模型等方法,对该海域中层拖网鲐鱼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月变化、鲐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鲐鱼渔场中心与环境因子(叶绿素a含量与海表温度)的分布、鲐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与各影响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经度、纬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各月鲐鱼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基本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鲐鱼中心渔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基本呈现先往东南方向推移,且在4月份到达最东南端,然后往西北推移趋势;不同月份渔场中心叶绿素a 含量为0~10 mg/m3,且渔场中心叶绿素a含量为3~8 mg/m3居多。不同月份渔场中心的海表温度为17.3~27.6 ℃,且渔场中心的海表温度为20~21 ℃居多。广义加性模型模型分析表明,鲐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为19~22 ℃,最适叶绿素a含量为4.481~7.388 mg/m3,经度集中在西经16°30′附近,纬度集中在北纬18°30′位置附近。海洋环境与鲐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的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 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和经度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上的回归均极显著(P<0.01)且显著性强弱顺序依次为海表温度、经度和叶绿素a含量,而纬度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上的回归不显著(P>0.05)。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34渔区3.11和1.32小区鲐鱼渔场的时空变化与几内亚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等洋流不同月份的强弱变化关系密切。本研究得出的渔场最适海表温度和最适叶绿素a含量可以作为预报该海域潜在鲐鱼渔场的指标之一。
    2018 Vol. 37 (1): 31-37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18365 KB)  ( 64 )
    38 酶法提取小球藻藻渣多糖研究
    刘启顺,陈玮,左杨,吴树丽,谭海东,曹旭鹏,张付云,尹恒
    小球藻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油脂,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其活性物质提取后的藻渣缺乏有效利用技术。本文针对小球藻藻渣结构特点,筛选出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蛋白酶3种高效提取小球藻藻渣多糖的酶。采用正交试验对这3种酶提取藻渣多糖的条件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的反应条件,构建了两个双酶串联提取小球藻藻渣多糖的工艺。多糖提取率分别达到20.80%和20.19%,远高于单酶提取效率,也明显高于两个酶单独提取率的加和,提取率提高近一倍。本文为小球藻藻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技术基础,为小球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方法。
    2018 Vol. 37 (1): 38-44 [摘要] ( 78 ) HTML (1 KB)  PDF (12560 KB)  ( 153 )
    45 大豆异黄酮对褐牙鲆免疫细胞功能的体外研究
    袁瑞,杨宁,姜秦,王正丽
    在超净台内剖取、研磨褐牙鲆头肾,用Ortuńo的方法分离头肾巨噬细胞;无菌抗凝尾静脉抽血分离外周血白细胞。用含有0、0.1、0.5、1.0、1.5 mg/mL和2.0 mg/mL大豆异黄酮的细胞培养液分别体外培养这些细胞,24 h后分别测定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力、增殖活力及吞噬活力等免疫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下,大豆异黄酮显著影响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免疫力(P<0.05),且随着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上述细胞免疫力先增后降。当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力、增殖活力以及吞噬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当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达到2 mg/mL时,显著抑制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免疫力(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体外细胞培养中添加0.5 mg/mL大豆异黄酮促进了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免疫力;2 mg/mL大豆异黄酮则明显抑制细胞免疫力。
    2018 Vol. 37 (1): 45-50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11157 KB)  ( 40 )
    51 蝇蛆蛋白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程逍妹,黄启成,王方海,李广宏
    在室内、外养殖试验中研究了将家蝇蛆磨成浆按一定比例配以卵磷脂、几丁寡糖和多种维生素制成的蝇蛆蛋白对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在水温(25±1) ℃的室内养殖试验中,将36只体质量(248.15±17.10) g的中华鳖,随机分成3组(重复3次,每重复4只)饲养在120 cm×60 cm×55 cm水族箱中,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15%蝇蛆蛋白+基础饲料和30%蝇蛆蛋白+基础饲料,养殖期180 d。室外养殖池面积为5000 m2,中华鳖体质量(294.05±12.265) g,每口池塘放雄鳖7200只,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15%蝇蛆蛋白+基础饲料,养殖期120 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5%蝇蛆蛋白显著提高了中华鳖的质量增加率与特定生长率,降低了饲料系数。当添加15%蝇蛆蛋白时,中华鳖肌肉与裙边中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饱和脂肪酸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蝇蛆蛋白养殖的中华鳖肌肉和裙边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及二十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5%蝇蛆蛋白能促进中华鳖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中华鳖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保健功能。
    2018 Vol. 37 (1): 51-58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11778 KB)  ( 81 )
    59 半滑舌鳎源蜡样芽孢杆菌毒性检测及药敏试验
    王琰,高四合,单建杰,罗璋,刘金兰
    对一株鱼源致病菌L1进行了16SrDNA的鉴定、6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溶血素和4种胞外酶的定性分析以及半数致死密度测定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1为蜡样芽孢杆菌,携带与腹泻毒素相关的溶血素BL基因、肠毒素T基因、细胞毒素K基因、多效调控因子、非溶血性肠毒素5种毒力基因,不含呕吐基因;并且该菌分泌溶血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尿素酶;其对斑马鱼96 h半数致死密度为3.26×108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等15种药物敏感。本试验旨在从毒力基因和外毒素角度评估该菌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潜在致病性;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为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提供用药参考。
    2018 Vol. 37 (1): 59-65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13580 KB)  ( 55 )
    66 凡纳滨对虾虾头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李晓,王颖,李红艳,姜晓东,刘天红,吴志宏,纪蕾
    采用常规方法分析养殖3个月的凡纳滨对虾虾头和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矿物元素、重金属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和和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综合评价了其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虾头、肌肉中水分含量分别为77.60%和75.19%,粗蛋白质为22.37%和12.8%,粗脂肪为2.34%和0.9%,灰分为3.94%和1.66%。除水分外,肌肉中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高于虾头。虾头、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72.85 mg/g和793.95 mg/g(干质量);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与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理想模型接近;虾头、肌肉中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接近理想模型;虾头、肌肉中呈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44%和39.31%。凡纳滨对虾头和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分别为17.01%和8.24%。虾头中Ca、Na、Fe含量高于肌肉含量,Se含量低于肌肉含量。
    2018 Vol. 37 (1): 66-72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0935 KB)  ( 169 )
    73 基于生存分析的三疣梭子蟹无水保活技术研究
    尚海涛,俞静芬,朱麟,崔燕,林旭东,凌建刚
    研究离水干露、有水充气、有水未充气、高氧等处理对三疣梭子蟹生存状况的影响,定期评价梭子蟹活力,测定环境中的气体成分,记录梭子蟹的死亡时间和死亡个数,进行乘积极限法生存分析和Log-Rank法检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三疣梭子蟹的平均生存时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按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有水充气保活>高氧低二氧化碳保活>高氧保活>离水干露>有水未充气保活>加冰保活;梭子蟹离水后,因低氧胁迫窒息死亡,其平均生存时间为7.6 h,采用高氧保活可延长至38.4 h;高氧环境采用的密封包装下还存在高二氧化碳胁迫,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3.5%,即使高氧环境活力也会下降继而死亡,采用高氧低二氧化碳保活可进一步延长平均生存时间至53.1 h,接近有水充气保活的68.4 h。试验结果显示,高氧低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效的梭子蟹无水保活方法。
    2018 Vol. 37 (1): 73-78 [摘要] ( 80 ) HTML (1 KB)  PDF (10571 KB)  ( 114 )
    79 秀丽高原鳅胚胎发育观察
    梁祥,钟文武,冷云,李光华,张宇,左鹏翔,王志飞,张建斌,缪祥军,崔丽莉,姜志武
    2015年7月,在大理州鹤庆县黑龙潭采集性腺成熟的秀丽高原鳅个体200尾,在水温17.0 ℃条件下,以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5 μg/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 IU/kg的药剂背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鱼0.2 mL,雄鱼减半),获卵1517粒,效应时间约24 h。秀丽高原鳅卵呈黏性,成熟卵粒卵径为1.03 mm,发育至眼囊出现时达到1.33 mm,在水温(17.5±1.0) ℃条件下,观察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经历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共7个阶段,经约77.75 h孵化,开始出膜,出膜后仔鱼全长3.66 mm,卵黄经约120 h吸收后,开始平游觅食。
    2018 Vol. 37 (1): 79-84 [摘要] ( 91 ) HTML (1 KB)  PDF (16215 KB)  ( 120 )
    85 性激素对雌、雄尼罗罗非鱼消化酶活性和摄食基因表达的影响
    岳蒙蒙,赵金良
    以尼罗罗非鱼为对象,通过体外注射雌二醇、睾酮,测定注射后6、12、24 h雌、雄鱼消化酶(胃蛋白酶、肠淀粉酶、肠脂肪酶)活性,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雌、雄鱼脑组织脑肠肽、瘦素、食欲素、神经肽Y、胆囊收缩素mRNA表达量的变化。注射后6、12、24 h,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脑肠肽、神经肽Y mRNA表达量(P<0.05),但不显著影响雄鱼;雌二醇降低雌鱼瘦素mRNA表达量;24 h,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食欲素表达量(P<0.05),其他时间点影响不显著;雌二醇显著降低雌鱼胆囊收缩素mRNA表达量。注射睾酮显著升高雄鱼脑肠肽、神经肽Y mRNA表达量(P<0.05),但雌鱼影响不显著,睾酮降低雄鱼瘦素 mRNA表达量,6、24 h时显著升高雌鱼瘦素mRNA表达量,12 h时影响不明显;24 h时睾酮显著升高雄鱼食欲素表达量(P<0.05),其他时间点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雌二醇显著升高雌鱼、睾酮显著升高雄鱼促摄食基因(脑肠肽、神经肽Y)表达量,同时雌二醇降低雌鱼、睾酮升高雄鱼抑制瘦素表达量,对雌、雄鱼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明显,性类固醇激素可通过调节摄食水平影响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生长。
    2018 Vol. 37 (1): 85-92 [摘要] ( 91 ) HTML (1 KB)  PDF (15139 KB)  ( 123 )
    93 不同地区养殖与野生沙蚕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胡园,陈然,胡利华,闫茂仓,李敏,唐明,朱洁,龚洋洋,曾国权,陆荣茂
    为比较不同地区养殖与野生双齿围沙蚕营养成分差异,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浙江舟山、温岭和江苏盐城三个不同地区沙蚕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盐城野生沙蚕粗蛋白含量显著性高于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而其灰分含量显著性低于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P<0.05)。温岭养殖沙蚕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舟山养殖和盐城野生沙蚕(P<0.05)。盐城野生沙蚕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温岭和舟山养殖沙蚕,盐城野生沙蚕的非必需氨基酸低于温岭和舟山养殖沙蚕。不同地区沙蚕的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约39.65%~40.35%。盐城野生沙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53.41%)高于舟山(50.23%)和温岭(48.47%)养殖沙蚕,盐城野生沙蚕体内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3.90±0.15) μg/kg]显著性高于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0.73±0.03) μg/kg和(0.77±0.03) μg/kg)](P<0.05),盐城野生沙蚕体内二十碳五烯酸含量高达(17.30±0.95) μg/kg。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沙蚕营养成分丰富,江苏盐城野生沙蚕的粗蛋白、氨基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并且在营养组成特征方面优于浙江舟山和温岭养殖沙蚕。
    2018 Vol. 37 (1): 93-99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9805 KB)  ( 136 )
    100 饥饿和恢复投喂对亚东鲑幼鱼的补偿生长
    王万良,王建银,周建设,曾本和,张驰,潘瑛子,牟振波
    为研究亚东鲑幼鱼的补偿生长,采用循环水系统设备,将平均体质量(5.48±0.46) g的幼鱼放在长方形平列槽中,保持溶解氧6.5~8.5 mg/L,水温14~16 ℃,通过饥饿0(对照组)、7、14、21 d和28 d处理,随后分别恢复投喂49、42、35、28 d和21 d,每个处理组100尾幼鱼,并设置3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饥饿7、14、21 d组的平均体质量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饥饿28 d组出现负增长;肝体指数随着饥饿时间加长依次增大,但饥饿7、14 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肥满度依次减小,饥饿7、14、21 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7、14 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21、28 d组(P<0.05),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14、21 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21、28 d组(P<0.05)。由此可知,亚东鲑幼鱼属于部分补偿生长和不能补偿生长两种补偿生长类型,可能是代谢滞后假说和食欲增强假说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8 Vol. 37 (1): 100-104 [摘要] ( 93 ) HTML (1 KB)  PDF (8093 KB)  ( 41 )
    105 葡萄糖和果糖对海捕野生大黄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罗芬,黄伟卿,李进寿,阮少江,林婕,阮俊峰,周逢芳
    7尾体质量325~520 g的成熟海捕野生大黄鱼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5 μg/kg后采精液,在 4 ℃(冰箱)下取出,以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mmol/L的葡萄糖溶液或果糖的海水溶液激活,观察大黄鱼精子活力,以精子的激烈运动、摇尾运动、缓慢运动和寿命作为评价指标,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500 mmol/L葡萄糖溶液和600 mmol/L果糖溶液对大黄鱼精子活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浓度(P<0.05);527 mmol/L葡萄糖溶液和614 mmol/L果糖溶液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大黄鱼精子的激烈运动时间;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59 mmol/L、果糖溶液浓度为597 mmol/L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大黄鱼精子的寿命;葡萄糖对大黄鱼精子活力的影响高于果糖。
    2018 Vol. 37 (1): 105-109 [摘要] ( 76 ) HTML (1 KB)  PDF (7854 KB)  ( 38 )
    110 钝缀锦蛤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
    巫旗生,曾志南,宁岳,祁剑飞,郑雅友,罗娟
    为研究钝缀锦蛤形态性状和活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的150粒野生钝缀锦蛤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量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和活体质量(y),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钝缀锦蛤的形态性状和活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与活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0.970)。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壳宽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77),其次为壳高(0.184),最小为壳长(0.151)。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壳宽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估计活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160.195+0.726x1+4.307x2+0.894x3r2=0.960。该研究结果为钝缀锦蛤的人工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2018 Vol. 37 (1): 110-114 [摘要] ( 91 ) HTML (1 KB)  PDF (8037 KB)  ( 63 )
    115 不同人工饵料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姚高友,吴浩敏,谭杰,吴羽媛,夏静,刘志刚
    在温度(28.7±0.5) ℃、盐度29.0±0.3条件下,研究虾片、黑粒、螺旋藻粉3种人工饵料单独投喂及与虾元和B.P.饵料添加剂混合投喂14 d后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与添加剂混合投喂时幼虫的存活率、壳高、壳长及特定生长率高于单一投喂试验组。混合投喂组中以螺旋藻粉+B.P.组的效果最好。在单一人工饵料试验组中,投喂3种人工饵料的方斑东风螺幼虫在试验初期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投喂螺旋藻粉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独投喂虾片与黑粒组(P<0.05);试验后期单独投喂黑粒的幼虫特定生长率及存活率最高,其次为虾片,单独投喂螺旋藻粉的幼虫特定生长率及存活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方斑东风螺幼虫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及人工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2018 Vol. 37 (1): 115-119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8881 KB)  ( 55 )
    120 饲料铜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的影响
    许明珠,童潼,张琴,董兰芳,蒋艳,杨家林
    26~30 ℃和盐度 18~22下,研究了每千克干等氮等能基础饲料中添加0、4、8、16、32 mg和64 mg蛋氨酸铜的饲料(铜实际含量为2.7、7.5、11.2、19.8、30.4 mg/kg和52.1 mg/kg)对体质量(18.46±0.11) mg方格星虫稚虫的质量日增加、组织铜含量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基础饲料以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糊精为糖源,鱼油为脂肪源,含粗蛋白44.25%,粗脂肪9.23%,灰分9.64%,能值为19.71 MJ/kg。56 d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铜水平显著影响方格星虫稚虫的质量日增加、体壁铜含量、虫体铜含量(P<0.05)。稚星虫的质量日增加随饲料铜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随后趋于平稳。饲料铜水平为7.5、11.2、52.1 mg/kg时,稚虫的质量日增加差异不显著;当饲料铜含量为11.2 mg/kg时,稚星虫质量日增加达最大值(0.68±0.04) mg/d。稚星虫的体壁铜含量和虫体铜含量均随着饲料中铜含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当饲料铜含量为52.1 mg/kg时,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组稚星虫体腔液铜含量为2.32~4.53 μg/g,与消化酶活性一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质量日增加和饲料成本考虑,建议方格星虫稚虫饲料铜水平的添加量为7.5~11.2 mg/kg。
    2018 Vol. 37 (1): 120-124 [摘要] ( 67 ) HTML (1 KB)  PDF (8840 KB)  ( 81 )
    125 RAD测序技术及其在水生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胡景杰,任红艳
    2018 Vol. 37 (1): 125-132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12750 KB)  ( 90 )
    133 微生态制剂在对虾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开发进展
    董小林,赵敏,陈家林,刘家寿,钱雪桥
    2018 Vol. 37 (1): 133-139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11170 KB)  ( 162 )
    140 水产品中丁香酚残留的人体健康风险分析
    方晓磊,柯常亮,刘奇,李乐,古小莉,李刘冬
    2018 Vol. 37 (1): 140-144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8819 KB)  ( 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