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养殖模式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 |
杨蕊,吴开畅,于刚,温为庚,陈旭,赵旺,叶乐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海南 三亚 572018; 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00;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
|
Effects of Culture Model on Growth and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Snail Babylonia arelata |
YANG Rui, WU Kaichang, YU Gang, WEN Weigeng, CHEN Xu, ZHAO Wang, YE Le |
引用本文: |
杨蕊,吴开畅,于刚,温为庚,陈旭,赵旺,叶乐. 养殖模式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9, 38(5): 610-615.
YANG Rui, WU Kaichang, YU Gang, WEN Weigeng, CHEN Xu, ZHAO Wang, YE Le. Effects of Culture Model on Growth and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Snail Babylonia arelata. Fisheries Science, 2019, 38(5): 610-615.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shchkx.com/CN/ 或 http://www.shchkx.com/CN/Y2019/V38/I5/610 |
[1] |
徐先栋, 付辉云, 欧阳敏, 万国湲, 饶毅, 黄江峰, 周智勇, 刘礼辉. 草鱼养殖模式对气单胞菌属细菌群落影响分析[J]. 水产科学, 2021, 40(4): 577-582. |
[2] |
谭春明, 赵旺, 吴开畅, 温为庚, 杨蕊, 陈旭, 于刚. 盐度胁迫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性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0, 39(5): 677-684. |
[3] |
王江竹, 宛立, 任效忠, 史宪莹, 张倩, 薛博茹. 循环水养殖中水动力特性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20, 39(3): 458-464. |
[4] |
姚高友,吴浩敏,谭杰,吴羽媛,夏静,刘志刚. 不同人工饵料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8, 37(1): 115-119. |
[5] |
阮成旭,袁重桂,陶翠丽,陈强,林文相,李昊. 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肉质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7, 36(5): 623-627. |
[6] |
狄桂兰,张朝霞,孔祥会,虞晋晋,陈海阳,柯才焕. 方斑东风螺“脱壳病”病原及病理初步研究[J]. 水产科学, 2017, 36(4): 411-420. |
[7] |
赵旺,吴开畅,王江勇,凌慧,杨蕊,岑小勇,叶乐. 方斑东风螺“翻背症”的病原及初步治疗研究[J]. 水产科学, 2016, 35(5): 552-556. |
[8] |
吴凡,赵燕静,管卫兵,蒋昕彧,周传江,孔祥会. 有机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抗氧化防护和溶菌酶的活性[J]. 水产科学, 2015, (7): 418-422. |
[9] |
李南充,钟雷,杨克,余平,李远鹏,吉红,任同军. 微生态制剂在80∶20池塘养殖中的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J]. 水产科学, 2015, (4): 251-255. |
[10] |
贾春红,李淑芳,张继东. 南药组方对方斑东风螺病原性弧菌的抗菌作用研究[J]. 水产科学, 2013, (8): 459-462. |
[11] |
王进可,严正凛. 鲍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J]. 水产科学, 2012, 31(12): 749-753. |
[12] |
王志成,梁志辉,彭银辉,文雪. 方斑东风螺室内水泥池养殖研究[J]. 水产科学, 2010, 29(1): 40-43. |
[13] |
冯永勤,周永灿,李芳远,蒲利云,张真,卢宁,王祚吉. 方斑东风螺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J]. 水产科学, 2009, 28(4): 209-213. |
[14] |
迟淑艳,周歧存,周健斌,杨奇慧,董晓慧. 华南沿海5种养殖贝类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水产科学, 2007, 26(2): 79-83. |
[15] |
王美珍,陈汉春,陈贤龙. 文蛤池塘养殖几种模式的对比试验[J]. 水产科学, 2006, 25(8): 417-4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