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22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研究与应用
    综述与专论
     
            研究与应用
    1 温度和盐度对扇贝“渤海红”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
    张元, 朱战豪, 姚高友, 苏晓盈, 刘晓坤, 刘付少梅, 方家熙, 陈楠生, 王春德, 刘志刚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61
    使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温度(16~28 ℃)和盐度(22~34)两个因素对扇贝“渤海红”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试验结果显示,温度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和盐度的二次效应对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盐度的一次效应、温度和盐度的互作效应对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对稚贝的壳长增长率与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存活率、稚贝的壳长增长率与体质量增长率的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6、0.9969、0.9966,校正系数分别为0.9391、0.9938、0.9932,预测系数分别为0.7622、0.9726、0.9662。3个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度,可用于预测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经过软件优化,得到温度和盐度的共同影响下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的最优结果:温度22.65 ℃、盐度28.51时,存活率为95.33%,壳长增长率197.50 μm/d,体质量增长率21.58 mg/d,其可靠性为0.975。
    2022 Vol. 41 (1): 1-10 [摘要] ( 299 ) HTML (1 KB)  PDF (1291 KB)  ( 382 )
    11 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天津近海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张迎, 张树林, 张达娟, 姚冬梅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72
    2018、2019年的4—11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天津近岸海域进行逐月调查,分析天津近岸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变化,以及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监测到鱼卵10种,隶属4目9科,仔稚鱼9种,隶属5目8科;2019年监测到鱼卵9种,隶属4目8科,仔稚鱼8种,隶属5目7科。2018、2019年鱼卵优势种均为3种,共有优势种为鲱科鱼种;2018、2019年仔稚鱼优势种分别为3种、2种,共有优势种为赤鼻棱鳀、有明银鱼。2018年鱼卵、仔稚鱼总平均丰度分别为0.418 粒/m3、0.205 尾/m3;2019年鱼卵、仔稚鱼总平均丰度分别为0.961 粒/m3、0.240 尾/m3。鱼卵丰度在年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仔稚鱼丰度在年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季节和空间变动影响较大,基于广义加性模型分析,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H是鱼卵、仔稚鱼丰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调查结果将为天津近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提供系统性的科学依据。
    2022 Vol. 41 (1): 11-22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4202 KB)  ( 138 )
    23 金钱鱼孕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鉴定与表达研究
    石红娟, 黄健旋, 朱晨阳, 吴佳钢, 何飞祥, 江东能, 黄洋, 朱春华, 李广丽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84
    核受体(Pgr),隶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由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3基因编码。孕酮通过结合Pgr介导其在脊椎动物繁殖过程中的生理学功能,因此,研究金钱鱼核受体基因(pgr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模式,有助于为金钱鱼的繁殖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克隆金钱鱼的pgr基因,用Megalign软件比较Pgr氨基酸同源性,用MEGA 7.0.4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探究pgr mRNA在金钱鱼各组织和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金钱鱼pgr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的长度为2016 bp,共编码67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它与同属一个分支的鲈形目大黄鱼同源性最高。组织分布结果显示,pgr基因在雌、雄金钱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性腺、垂体中的表达最高。在垂体中,外源雌激素17β-雌二醇(E2)能显著升高pgr基因的表达。此外,随着性腺的发育,pgr基因在性成熟金钱鱼精巢、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因此,Pgr对金钱鱼的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可能十分重要。
    2022 Vol. 41 (1): 23-34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14802 KB)  ( 76 )
    35 三倍体虹鳟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苏晓燕, 韩步鹰, 孟玉琼, 白晓易, 李长忠, 马睿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74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比较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核糖体大亚基蛋白基因(rplp2)、真核延伸因子基因(ef1-α)、β-肌动蛋白(β-actin)和18S核糖体核酸基因(18S rRNA)等5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体质量约800 g三倍体虹鳟脑、眼、鳃、皮肤、心脏、肾脏(头肾、中肾、后肾)、肝脏、脾脏、胃、幽门垂、肠(前肠、中肠、后肠)以及肌肉(红肌、白肌、肌间隔)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内参基因表达的Ct值比较,并采用GeNorm、Best-Keeper、NormFinder 3种软件分析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GeNorm分析显示,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表达稳定值(M)依次为β-actin=rplp2<ef1-α<18S rRNA<gapdh,其中β-actin和rplp2 M值最小,为1.42。Best-Keeper分析显示,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标准偏差依次为rplp2<ef1-α<β-actin<18S rRNA<gapdh,变异系数依次为rplp2<ef1-α<β-actin<gapdh<18S rRNA,其中rplp2标准偏差(0.92)和变异系数(3.94%)均最小。NormFinder分析显示,5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表达稳定值依次为rplp2=β-actin<ef1-α<18S rRNA<gapdh,其中rplp2与β-actin稳定值最小(0.66)。综上所述,5个候选内参基因中rplp2与β-actin内参基因表达最稳定,建议rplp2与β-actin作为三倍体虹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适宜内参基因。
    2022 Vol. 41 (1): 35-43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1924 KB)  ( 192 )
    44 无水运输—湿藏销售中虾夷扇贝活力和呈味特性变化
    闫丽新, 田元勇, 姜明慧, 刘俊荣, 徐昙烨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7
    为减少虾夷扇贝带水运输成本和风味损失,探讨“无水运输—湿藏销售”的可行性,以糖原、磷酸精氨酸、腺苷三磷酸(ATP)关联物以及核苷酸能荷分析扇贝活力的变化,以味觉活性化合物含量,味觉活度值及感官的方法评价流通过程中的呈味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无水运输24 h后,糖原含量、磷酸精氨酸含量、核苷酸能荷分别由初始的49.86 mg/g、8.65 μmol/g、90.67%显著降至37.68 mg/g、6.26 μmol/g、89.28%(P<0.05),腺苷三磷酸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人工海水复水过程中,糖原、腺苷三磷酸、磷酸精氨酸含量均恢复至初始值,核苷酸能荷在恢复后期降至89.37%,仍高于75%。在无水运输24 h后,呈味化合物中甘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由初始的12.83、0.64 mg/g和6.13 mg/g显著升至13.47、0.94 mg/g和7.31 mg/g(P<0.05),谷氨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将感官评价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流通过程中扇贝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虾夷扇贝“无水运输1 d—湿藏销售2 d“模式下可以维持良好品质。
    2022 Vol. 41 (1): 44-51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1926 KB)  ( 172 )
    52 2017年长江口海域夏季叶绿素a昼夜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宋绚丽, 许永久, 俞存根, 张洪亮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58
    根据2017年夏季长江口海域的两个连续站位的温盐深仪剖面调查及24 h水样的采样数据,获得两个站位的温度、盐度、叶绿素a及营养盐剖面昼夜分布。利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各水层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的影响,建立不同水层叶绿素a变化与环境因子、浮游动物捕食效应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探讨长江口海域夏季叶绿素a昼夜动态变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夏季长江口海域表层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显著,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下午较高(1.0~7.0 mg/m3),底层叶绿素a受到台湾暖流中下层水团的影响,质量浓度较低(0.2~1.0 mg/m3)。相关分析表明,表层叶绿素a的昼夜变化主要受到高营养盐的长江冲淡水、光照度的影响,而底层叶绿素a主要受到潮汐作用和台湾暖流带来的低营养盐水团的周期性影响,两个站位叶绿素a垂直分布、昼夜时间序列分布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长江口海域的表层营养盐是影响表层叶绿素a昼夜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浮游动物捕食作用对叶绿素a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潮汐作用带来的盐分和营养物质(Si∶N和N∶P)对底层叶绿素a昼夜变化的影响显著(P<0.05)。
    2022 Vol. 41 (1): 52-61 [摘要] ( 116 ) HTML (1 KB)  PDF (6627 KB)  ( 148 )
    62 Cu2+对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及自然群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田镇, 张志东, 陈爱华, 吴杨平, 陈素华, 张雨, 曹奕, 李秋洁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45
    Cu2+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来源广、易残留、易食物链富集等特点,是海洋贝类养殖业潜在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查明江苏文蛤自然群体及红壳色选育系对重金属Cu2+耐受能力,设置不同质量浓度Cu2+对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和自然群体进行胁迫试验,研究Cu2+对文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Cu/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在相同质量浓度Cu2+条件下,红壳色选育系与自然群体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Cu2+质量浓度增大,两组文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共同表现出相应质量浓度—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呈线性上升趋势,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呈先抑制后诱导的趋势,两种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P<0.05)。(3)Cu/Zn-SOD基因表达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一致,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4)红壳色选育系响应Cu2+抗氧化性要优于自然群体。本试验结果将对文蛤抗逆性选育及新品种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2022 Vol. 41 (1): 62-68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1507 KB)  ( 133 )
    69 大黄鱼致病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何亮银, 周逢芳, 史晓丽, 黄伟卿, 阮俊峰, 田文贞, 李进寿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56
    为探究引起网箱养殖大黄鱼肠炎病的病原及其特性,自患病大黄鱼肝脏组织分离到1株优势菌NDLc-P,经回归感染试验确认该菌为大黄鱼致病菌。人工感染7 d后,该菌对体质量(46.4±3.5) g的健康大黄鱼的半数致死密度为3.98×107 cfu/mL,表明该菌株对大黄鱼有一定的致病性。利用梅里埃微量多项鉴定系统对病原菌NDLc-P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初步判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菌的16S rDNA序列经在线同源比对,与数据库中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达99.87%,基于16S rDNA的病原菌进化树也显示,病原菌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综合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判定菌株NDLc-P为嗜水气单胞菌。制备嗜水气单胞菌的鼠源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效价为40 000,显示抗血清与病原的良好结合特性。试验结果将为大黄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特征研究、诊断检测及免疫防治提供参考。
    2022 Vol. 41 (1): 69-75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2095 KB)  ( 129 )
    76 淡水虾蟹养殖池塘中5种水草的营养成分比较
    石今朝, 姜晓东, 吴仁福, 张金彪, 成永旭, 吴旭干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27
    比较虾蟹池塘中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菹草、空心莲子草和穗花狐尾藻5种水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总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结合5种水草的生长特性和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作用,综合评估这5种水草在淡水虾蟹养殖中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显示:(1)菹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水草,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和空心莲子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穗花狐尾藻和菹草(P<0.05),微齿眼子菜和空心莲子草的总糖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水草(P<0.05);(2)微齿眼子菜和菹草的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线叶眼子菜、空心莲子草和穗花狐尾藻(P<0.05),而空心莲子草和穗花狐尾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和菹草(P<0.05)。(3)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和空心莲子草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菹草和穗花狐尾藻(P<0.05),此外线叶眼子菜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值最大且与其他水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穗花狐尾藻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值最小且与其他水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试验中,不同水草的营养品质差异较大且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在选择种植水草时可以根据虾蟹对水草的喜好以及环境因素科学搭配。
    2022 Vol. 41 (1): 76-84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1046 KB)  ( 265 )
    85 不同食物组分对大红海参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于宇, 李冰, 郭广鑫, 任贻超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10
    为开发大红海参人工养殖技术,采用海带粉、鼠尾藻粉和仿刺参复合饲料3种常见饵料投饲大红海参,分析各组大红海参的生长及体壁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从营养组成角度筛选适于大红海参人工养殖的饵料成分。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投饲组大红海参体壁脂肪酸组成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红海参体壁n-6和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与饵料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大红海参能够通过以上两种短链脂肪酸合成长链的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投饲海带粉组的大红海参特定生长率最高,同时体壁含有更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投饲复合饲料的大红海参具有最高的n-3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及n-3不饱和脂肪酸/n-6不饱和脂肪酸。从体壁脂肪酸含量水平分析,海带粉比鼠尾藻粉更适合大红海参的人工养殖,以海带为基础原料且具有更高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复合饲料,能为大红海参提供更均衡的营养。
    2022 Vol. 41 (1): 85-91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2936 KB)  ( 113 )
    92 新疆渭干河流域鱼类资源现状
    韩军军, 陈朋, 祁峰, 封永辉, 阿地力, 胡江伟, 张钰, 蔡林钢, 张人铭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59
    2019年5月、8月和11月,在上、中、下游共设5个采样点,采用单层刺网(网目1、2、3 cm,网长20、30、40 m)和地笼网(开口40 cm×40 cm,长8 m)调查新疆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河流域九大水系之一的渭干河(N 41°06′~42°42′,E 80°40′~84°10′)的鱼类资源状况。调查共采集鱼类1864尾,总质量47 869.05 g,隶属3目6科15属19种。土著鱼类1目4属8种,其中鲤科鱼类3属5种,鳅科鱼类1属3种。外来鱼类3目11属11种,其中鲤科鱼类6属6种,鳅科、鲈科、塘鳢科、虾虎鱼科、鲇科各1属1种。8月捕获鱼类种类最多,共17种。5月捕获渔获物数量和质量最大,占总渔获物数量的38.41%,占总渔获物质量的64.12%。渭干河优势种为斑重唇鱼、䱗、河鲈和麦穗鱼。渭干河上游、下游河段鱼类种类稀少,群落多样性低。与历史数据相比,扁嘴裂腹鱼和重唇裂腹鱼未采集到,其他土著鱼类捕获量低,外来鱼类捕获量大。通过聚类分析,将5个采样点鱼类分为2类,经过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得出,这2个群聚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将渭干河4种优势种和8种常见种分为2类,经过单因子相似性分析得出,这2个群聚之间差异显著(P<0.05)。外来鱼类入侵和水利工程是影响渭干河鱼类群落的主要因子。
    2022 Vol. 41 (1): 92-101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2939 KB)  ( 169 )
    102 克氏原螯虾烂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关特性分析
    刘张淮, 吴霆, 王家军, 朱春艳, 张荧荧, 孟庆国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51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烂尾病病原种类及其相关特性,从患病虾尾部病灶分离出2种具有不同菌落形态和色泽的代表菌株,分别编号LW2047-1和LW2047-2,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为菌株LW2047-2。对菌株LW2047-2进行细菌学观察,分析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并对16S rRNA和gyrB基因测序分析,最终将其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检测该菌株定居因子CFA基因和几丁质酶chi基因,分析其黏附性和几丁质分解特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W2047-2对恩诺沙星和硫酸新霉素2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
    2022 Vol. 41 (1): 102-109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2016 KB)  ( 175 )
    110 透明草金鱼的皮肤转录组分析
    刘肖莲, 李春艳, 白晓慧, 郝爽, 刘国山, 刘克明, 马林, 姜巨峰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85
    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体长(45.00±5.42) mm的透明草金鱼和不透明草金鱼皮肤组织透明性状相关基因进行转录组测序。6个组织共产生309 364 078条过滤序列,组装后获得72 083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1321 bp。DESeq分析共筛选出18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基因66个、下调基因115个。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微管、肌球蛋白复合物、蛋白质绑定、肌动蛋白结合、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色素沉着、色素颗粒运输、中间纤维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嘌呤代谢通路、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通路等。此外,从72 083个unigene中查找出38 775个微卫星位点,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单碱基重复(53.95%)和二碱基重复(24.45%)。本试验结果将为草金鱼透明性状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功能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2022 Vol. 41 (1): 110-115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3568 KB)  ( 109 )
    116 蜕壳周期内中华绒螯蟹钙含量、组织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杨航, 杨志刚, 张龙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00
    运用生化分析、组织切片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测定蜕壳期(蜕下旧壳后0.5 h内)和蜕壳后期(蜕下旧壳0.5 h后至新壳未完全硬化之前)平均体质量(5.63±2.35) g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鳃中的钙含量,观察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肝胰腺和鳃中的钙网蛋白(CRT)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蜕壳后期肝胰腺中钙含量较高;蜕壳期和蜕壳后期鳃中钙含量较低。组织学观察发现,整个蜕壳周期内,肝胰腺中的细胞内容物含量变化明显;在鳃中,鳃叶末端边缘管处的空腔结构尚未恢复正常形态。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肝胰腺和鳃的钙网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先降后升,且均在蜕壳前期最小。蜕壳前期钙网蛋白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低,蜕壳期最高(P<0.05)。与蜕壳期相比,蜕壳后期的表达量略有降低,但变化不显著(P>0.05)。蜕壳前期鳃中钙网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最低,在蜕壳后期最高(P<0.05)。本试验结果将为中华绒螯蟹蜕壳和钙转运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2022 Vol. 41 (1): 116-121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2785 KB)  ( 122 )
    122 氨氮质量浓度及附着基筛选对硝化细菌氨氮净化影响
    穆显鑫, 苗德霞, 孙丹妮, 张文平, 闫密, 陈会娟, 朱明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11
    将带有试验硝化细菌——食油假单胞菌X14-1-1的等面积陶粒、聚氯乙烯、纤维、火山岩、无纺布和流化床6种材料的附着基分别放入1 L的充气瓶内,在36 ℃、130 r/min的摇床上混合培养48 h后,洗脱计数测定菌种附着数量。模拟氨氮去除率试验中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0(不加硫酸铵)、10、20、30、40、50、60 mg/L,每组设3个平行。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在20 ℃、光照度5000 lx(光照周期12L∶12D)充氧1 L/h后,分别于第0、1、2、3、4天随机抽取10 mL水样,测定氨氮(NH4+-N)含量,以测定硝化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和无纺布为最适硝化细菌挂膜的附着基,聚氯乙烯为最适用于氨氮和亚硝酸盐去除的附着基。在聚氯乙烯材质中,一次性分别加入10、20、30、40、50、60 mg/L氨氮时,其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7%、86%、86%、82%、88%和75%。在初始氨氮质量浓度50 mg/L时,该菌对氨氮的净化效果最好。该菌株在海水养殖环境水质调节及养殖用水处理方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22 Vol. 41 (1): 122-129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1126 KB)  ( 185 )
    130 温棚保温、亲本规格对克氏原螯虾苗繁育效果的影响
    宋光同, 江河, 王芬, 蒋业林, 陈祝, 王佳佳, 吴仓仓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87
    采用单因素对照、对比试验方法,开展温棚保温以及大、中、小不同亲本规格对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格、育苗量等繁育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年冬季最冷时节(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温棚内池平均水温较室外池高3.44 ℃,且温棚内池水温皆在5 ℃以上;温棚内池平均育苗量与室外池差异不显著(P>0.05),而培育的虾苗体质量为室外池的1.46倍。中规格亲虾(25~35 g)繁育的虾苗规格极显著大于小规格亲虾(15~20 g)(P<0.01),中规格亲虾育苗量极显著高于大规格亲虾(40~50 g)(P<0.01);小规格亲虾可以明显提高亲本虾繁殖后回捕率。经观察,1月洞穴中雌性亲虾排苗率达80%。笔者认为,温棚设施可提高冬季水温,可促进虾苗生长,提高虾苗规格;亲虾规格以25~35 g为宜。本试验结果将为克氏原螯虾亲本选择以及早繁生产提供参考。
    2022 Vol. 41 (1): 130-136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2036 KB)  ( 96 )
    137 西藏浪错夏季浮游植物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扎西拉姆, 陈美群, 牟振波, 杨欣兰, 许可德, 王万良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48
    2017年7月,在西藏浪错(E 87°23′5.46″,N 29°12′33.45″)入水口和出水口,北侧靠西边小岛内侧等处共设5个采样站点,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3门12种(属),密度1.935×104~51.558×104 个/L,平均密度17.188×104 个/L,生物量0.003~0.249 mg/L,平均生物量0.099 mg/L。典范对应分析总体排序结果显示,该湖主要受到水温、pH、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环境因子的影响。浮游植物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浪错属于贫营养型水体,符合高原湖泊类型,具有海拔高、水温低、碱度高和浮游植物生物量低等特征。本次调查结果将为该水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并填补对西藏浪错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的空白。
    2022 Vol. 41 (1): 137-142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1428 KB)  ( 185 )
    143 急性氨氮胁迫和恢复后中华条颈龟主要器官组织结构的变化
    黄祖彬, 梁龄月, 李维昊, 李娜, 丁利, 洪美玲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73
    氨氮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为探究急性氨氮胁迫对中华条颈龟主要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以体质量(218.26±12.65) g的1龄中华条颈龟为对象,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方法研究氨氮(200 mg/L)胁迫(24、48 h)及去除氨氮(48 h)对其脑、肝脏、心脏、肾脏和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后脑组织出现间质增宽、疏松,神经元细胞核发生偏位,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现象,恢复48 h后神经元肿胀与细胞核偏位现象减少;肝脏出现肝细胞肿胀、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坏死等病理现象,肝血窦缩小甚至消失,恢复48 h后肝细胞肿胀减少,肝血窦基本恢复到胁迫前水平,但肝细胞颗粒变性、水泡变性现象依旧存在;心脏间质血管充血,恢复48 h后心肌细胞间隙缩小趋于胁迫前水平,充血现象消失;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颗粒变性,部分细胞从基膜脱落,细胞膜破裂,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网扩张,细胞核固缩甚至溶解消失,间质中有炎性细胞浸润,恢复48 h后炎性细胞基本消失,但肾小管管腔不规则和颗粒变性等病理现象依旧存在;脾脏白髓区域增大,恢复48 h后白髓与红髓趋于正常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氨氮胁迫对中华条颈龟脑、肝脏、心脏和肾脏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恢复48 h后中华条颈龟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心脏恢复能力较好,脑、肝脏和肾脏恢复能力相对较差;脾脏免疫细胞增殖,表明机体在胁迫后会启动免疫防御机制,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试验结果从病理学角度阐述了氨氮胁迫对中华条颈龟的影响,为龟鳖类的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 Vol. 41 (1): 143-149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6626 KB)  ( 137 )
            综述与专论
    150 养殖大黄鱼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
    唐嘉嘉, 江飚, 李志成, 李诗钰, 李安兴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50
    2022 Vol. 41 (1): 150-159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5265 KB)  ( 408 )
    160 基于DNA分子生物学食性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宇洋, 董建宇, 孙昕, 张秀梅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63
    2022 Vol. 41 (1): 160-172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2933 KB)  ( 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