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株斑点叉尾鮰源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
樊威,贺扬,黄小丽,王均,吴俊,苏建,陈家荣,蒋鑫,王俊 |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 内江 641000;内江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内江 641000;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四川省水产局,四川 成都 610000 |
|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Edwardsiella ictaluri in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
FAN Wei, HE Yang, HUANG Xiaoli, WANG Jun, WU Jun, SU Jian, CHEN Jiarong, JIANG Xin, WANG Jun |
|
摘要 2016年6月,四川眉山某养殖场爆发斑点叉尾鮰急性传染病,发病1~3 d即开始死亡,约7 d达到死亡高峰,累计死亡率达60%,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发病后期出现“头穿孔”的现象。为明确该病的病原,本试验对病鱼进行了细菌学检测,使用16S rRNA PCR技术和微量生物化学鉴定方法进行了细菌的鉴定,并将分离的病原菌腹腔注射攻毒斑点叉尾鮰,进行回归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自斑点叉尾鮰脏中分离到了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FW0606;经16S rRNA PCR测序,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FW0606与鮰爱德华氏菌16S rRNA聚为一簇;进一步利用微量生化鉴定法确定该菌为鮰爱德华氏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健康斑点叉尾鮰人工感染接种该菌后,试验鱼在12 h开始出现死亡,72 h内死亡率达到100%;病鱼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且同样分离到鮰爱德华氏菌。为进一步对该病进行临床用药指导,对分离的鮰爱德华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鮰爱德华氏菌FW0606对氟哌酸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先锋霉素Ⅵ、氯洁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耐药。
|
|
关键词 :
斑点叉尾鮰,
鮰爱德华氏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
Key words:
Ictalurus punctatus
Edwardsiella ictaluri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
|
引用本文: |
樊威,贺扬,黄小丽,王均,吴俊,苏建,陈家荣,蒋鑫,王俊. 一株斑点叉尾鮰源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水产科学, 2018, 37(6): 806-811.
FAN Wei, HE Yang, HUANG Xiaoli, WANG Jun, WU Jun, SU Jian, CHEN Jiarong, JIANG Xin, WANG Jun.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Edwardsiella ictaluri in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Fisheries Science, 2018, 37(6): 806-811.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shchkx.com/CN/ 或 http://www.shchkx.com/CN/Y2018/V37/I6/806 |
[1] |
侯懿玲, 程文志, 魏祎铭, 邓小杰, 陈传曦, 毛勇. 虾蟹蜕皮周期分期鉴定技术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24, 43(2): 319-332. |
[2] |
赵亮, 李仰平, 高杉, 姜苹哲, 林杉杉, 张国瀚, 范广其, 蒋经伟, 周遵春. 虾夷扇贝F1自交衰退及其遗传调控机理[J]. 水产科学, 2024, 43(1): 1-9. |
[3] |
刘红艳, 熊飞, 翟东东, 王莹, 夏明, 陈元元. 鲿科鱼类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进化研究[J]. 水产科学, 2023, 42(4): 575-584. |
[4] |
孙帅杰, 周建设, 王万良, 陈美群, 张驰, 李明, 扎西拉姆. 亚东鲑细菌性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 水产科学, 2023, 42(2): 288-295. |
[5] |
刘桂英, 刘煜珺, 张瑜洋, 吴金浩, 宋伦, 周遵春, 熊爽, 王政. 海参皂苷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活性的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23, 42(1): 147-156. |
[6] |
王倩楠, 冯妍, 贾凌晨, 刘有华, 皮乔木, 徐思琪, 李联泰, 蔡月凤, 安贤惠. 泥鳅鳃出血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的分离鉴定[J]. 水产科学, 2022, 41(5): 778-787. |
[7] |
刘苏萱, 宋伦, 胡超魁, 王昆, 刘印, 张明亮, 董少杰. 辽东湾饵料微藻粒级区划研究[J]. 水产科学, 2022, 41(4): 645-651. |
[8] |
王雨吉, 孟学平, 易乐飞. 基于转录组西施舌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隐种鉴定[J]. 水产科学, 2022, 41(2): 289-295. |
[9] |
何亮银, 周逢芳, 史晓丽, 黄伟卿, 阮俊峰, 田文贞, 李进寿. 大黄鱼致病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J]. 水产科学, 2022, 41(1): 69-75. |
[10] |
刘张淮, 吴霆, 王家军, 朱春艳, 张荧荧, 孟庆国. 克氏原螯虾烂尾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关特性分析[J]. 水产科学, 2022, 41(1): 102-109. |
[11] |
郭宝琴, 魏畅, 李强. 鲤疱疹病毒Ⅱ型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21, 40(6): 943-950. |
[12] |
徐聚臣,段友健,骆小年,蔡忠璐,何宇,刘旋,刘嘉诚,韩牧轩,孙立孝. 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耳石质量与年龄关系[J]. 水产科学, 2021, 40(2): 279-284. |
[13] |
宁为民, 温崇庆, 黄雪敏, 柳敬旺, 陈杰世, 吕杰伟, 梁华芳, 薛明. 胶红酵母分离鉴定及其对凡纳滨对虾幼体存活和变态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21, 40(1): 37-45. |
[14] |
李成伟, 王均, 刘嘉惠, 耿毅. 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病原学与病理组织学观察[J]. 水产科学, 2020, 39(6): 813-819. |
[15] |
商宝娣, 陶莎, 杨星, 李小义, 李正友, 张效平, 孔杰. 鲟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J]. 水产科学, 2020, 39(5): 694-7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