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20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5

    研究与应用
    综述与专论
     
            研究与应用
    299 褐牙鲆中miRNAs与甲状腺激素受体TRβ的相互作用研究
    刘素萍, 付元帅, 喻杰, 张俊玲, 施志仪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01
    甲状腺激素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对褐牙鲆变态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而miRNAs通过结合靶基因3'-UTR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为探讨miRNAs在褐牙鲆变态中的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褐牙鲆TRβ基因3'-UTR存在的miRNAs结合位点,并利用3'-RACE方法克隆TRβ基因的3'-UTR序列,通过体外DNA重组技术构建应用于miRNAs靶向基因检测的双荧光素酶重组报告载体,利用细胞转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技术分析多个miRNAs与TRβ基因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克隆得到了一段长为437 bp的褐牙鲆TRβ基因的3'-UTR序列,发现3'-UTR序列上存在pol-miR-125a、pol-miR-214、pol-miR-460-5p、pol-miR-138和pol-miR-125a*的结合位点,成功构建了双荧光素酶重组报告载体,命名为pmirGLO-TRβ-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结果表明,pol-miR-125a、pol-miR-214、pol-miR-460-5p和pol-miR-138均为作用于褐牙鲆TRβ的靶向miRNAs,而pol-miR-125a*对TRβ基因无直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深入研究miRNAs与TRβ在褐牙鲆变态发育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2020 Vol. 39 (3): 299-305 [摘要] ( 217 ) HTML (1 KB)  PDF (11402 KB)  ( 90 )
    306 异育银鲫内参基因的筛选
    费越越, 南星羽, 余路, 罗扬, 高钟元, 许丹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02
    内参基因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中具有校准的作用,然而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异育银鲫内参基因目前仍未见研究报道。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异育银鲫组织和尾鳍细胞GAPDH、EF-1α、18S rRNA和β-actin 4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组织和尾鳍细胞的转录水平,利用软件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Delta Ct分析了其表达量的稳定性,以筛选出健康异育银鲫不同组织以及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的肾脏、脾脏和异育银鲫尾鳍细胞在不同时间均较稳定的内参基因。geNorm稳定值以及4个内参的表达量Ct值分析显示,健康异育银鲫脑、脾脏、肾脏、肌肉、鳃、肠、肝脏和心脏组织中β-actin和EF-1α都是比较稳定的内参基因;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肾脏和尾鳍细胞不同时间点,内参基因β-actin稳定性最佳;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脾脏不同时间点时,EF-1α稳定性最佳。分别以4个候选内参基因为内参分析PIN1基因在肾脏组织不同感染时间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进一步证实,PIN1基因在肾脏组织感染不同时间点以β-actin为内参时,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与cDNA文库测序中的表达量分析结果一致,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结果有利于研究异育银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基因的表达分析,可为获得精准的结果奠定理论基础。
    2020 Vol. 39 (3): 306-315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19753 KB)  ( 75 )
    316 4种微生物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水质及仔虾存活的影响
    洪居恳, 薛明, 宁为民, 李成聪, 陈耀, 余文智, 黄雪敏, 梁华芳, 温崇庆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03
    采用平板法测定标注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制剂的活菌密度,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在盛水250 L的玻璃钢桶中投放凡纳滨对虾无特定病原的无节3期幼体5×104尾,各组由溞状Ⅰ初期至仔虾Ⅰ期,连续10 d,每日分别投菌制剂1次,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每次投菌5×108 cfu/L,粪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每次投菌1×108 cfu/L,同时投放饵料,对照组始终不投菌制剂,定期测定水质并分析仔虾存活情况。试验结果显示,4种制剂均由密度高的单一菌种构成;地衣芽孢杆菌组水体氨氮、无机磷和化学需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育苗早期粪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组亚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除地衣芽孢杆菌组仔虾Ⅲ期存活率显著低于枯草芽孢杆菌组外,各组存活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枯草芽孢杆菌组仔虾存活率和活力均表现最佳,而地衣芽孢杆菌组表现最差。可见,无明显胁迫条件下,连续投放微生物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水质及仔虾存活率总体上无显著提高作用,但两种芽孢杆菌制剂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2020 Vol. 39 (3): 316-323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14777 KB)  ( 106 )
    324 注射多巴胺对中华绒螯蟹打斗行为的影响
    代亮, 李晓东, 李艺, 刘汉堤, 曹萌, 郑岩, 孙娜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04
    选同一家系规格相似、健康有活力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光合1号”1龄雄蟹100只,分为4组,放入直径20 cm、高40 cm PE管(底部均匀钻12个直径为5 mm的孔洞)中,PE管置于120 L水槽中。用2个不透明烧杯将2只中华绒螯蟹分别倒扣于试验容器中,置于PE管两侧1 h。在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的动脉膜中分别注射20 μL生理盐水(对照组),10-8 mol、10-7 mol和10-6 mol 的多巴胺液,利用闭路摄像头记录4 h内2只中华绒螯蟹打斗时长、次数、打斗分数及胜负关系等指标。打斗结束后,迅速取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多巴胺含量。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华绒鳌蟹打斗时间最长,与各注射组差异显著(P<0.05);注射组中,随注射量的增加,打斗时长下降。对照组中华绒螯蟹打斗强度低于10-8 mol组,高于其他注射组,与各注射组间差异显著(P<0.05)。注射组中,随注射多巴胺量升高,打斗强度下降,10-8 mol组打斗强度最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打斗次数与10-7 mol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注射组中,随注射量的增加,打斗次数下降,10-8 mol组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10-7 mol组与10-6 mol组差异不显著(P>0.05)。打斗结束后,胜利方体内多巴胺含量与正常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失败方(P<0.05)。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多巴胺极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打斗行为(P<0.01),随多巴胺注射量的升高,中华绒螯蟹打斗行为整体下降。
    2020 Vol. 39 (3): 324-331 [摘要] ( 153 ) HTML (1 KB)  PDF (19455 KB)  ( 62 )
    332 氟苯尼考在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郭睿, 张莺脐, 张羡宇, 刘述颖, 吴子曾, 张倩, 刘鹰, MD MOSTAFIZUR Rahman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05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许多国家针对氟苯尼考残留制定了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并规定了相应的休药期。设计连续7 d以10 mg/(kg·d)的氟苯尼考投药试验和14 d停药的暴露试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氟苯尼考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残留规律以及在欧洲舌齿鲈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残留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处理单元中(蛋白分离器、生物滤池、紫外消毒装置)氟苯尼考的质量浓度随着投药时间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积累上升。在投药第7 d时,各处理单元氟苯尼考的残留质量浓度均达到最大值;停药后,氟苯尼考残留质量浓度逐渐下降,停药第14 d各处理单元中的氟苯尼考水平与投药前水平相当。不同处理单元对于氟苯尼考降解率的贡献为紫外消毒装置>蛋白分离器>生物滤池。此外,氟苯尼考在欧洲舌齿鲈组织样品中的残留水平随停药时间延长而降低,停药7 d后其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1000 μg/kg)。本试验将为循环水系统中各水处理单元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0 Vol. 39 (3): 332-340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17674 KB)  ( 63 )
    341 盐度、碱度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程亚美, 赵金良, 宋凌元, 吴红岩, 周昊天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06
    在水温(24±1) ℃下,将初始体质量(50.00±4.12) g的尼罗罗非鱼放入150 cm×60 cm×40 cm循环可控水族缸内,每箱15尾,每组设置3个平行。将尼罗罗非鱼在盐度(12 g/L)、碱度(23.8 mmol/L NaHCO3)、盐碱(12 g/L和23.8 mmol/L NaHCO3)以及淡水(对照组)水体中分别饲养56 d,比较和测量各组鱼体生长性能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结合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盐度、碱度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淡水组相比,改变水体盐度、碱度对鱼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盐碱组鱼肌肉灰分含量升高,粗蛋白含量下降;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必需氨基酸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0%~41%和66%~69%,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中必需氨基酸指数为47.06~59.66,盐碱组>碱度组>盐度组,盐碱组显著高于盐度组和碱度组(P<0.05)。碱度组、盐碱组和盐度组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淡水组的1.78倍、1.74倍和1.63倍,且碱度组和盐碱组显著高于盐度组(P<0.05);盐碱组甜味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盐度和碱度组(P<0.05)。水体盐度、碱度均可有效改善罗非鱼肌肉营养价值和呈味特征,而碱度对肌肉呈味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
    2020 Vol. 39 (3): 341-349 [摘要] ( 211 ) HTML (1 KB)  PDF (13792 KB)  ( 77 )
    350 贵州3个斑鳜野生种群形态学差异
    黄胜, 潘秋芝, 安苗, 余科, 李珊, 陈敦学, 马秀慧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07
    为探究贵州境内沅江、柳江和乌江水系野生斑鳜外形差异,基于形态学和框架结构测量数据,运用多元分析法比较3条水系斑鳜种群的形态特征,经数据标准化和参数选择后12项比例性状和12项可数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中9项可数性状之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中提取了前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2.668%,前3项主成分对种群间外形差异贡献较大,主要受其尾柄长、眼间距和体宽等性状影响。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这3个种群的特征判别函数,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为81.5%。形态学聚类图结果显示,沅江和柳江种群形态关系较近先聚为一支,之后再与乌江种群相聚。差异系数分析表明,乌江种群与沅江和柳江种群在尾柄长/体长性状上的差异达到亚种水平(差异性系数>1.28)。综上可知,贵州3个斑鳜种群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柳江与沅江形态差异较小,乌江与其差异较大,建立的判别方程可对3个种群进行区分。本研究结果可用于3个水系斑鳜种群的识别,也可为种群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0 Vol. 39 (3): 350-358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8014 KB)  ( 58 )
    359 九龙江口渔业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叶孙忠, 柯舒婷, 马超, 罗冬莲, 刘勇, 杨芳, 郭书悦, 沈长春, 蔡建堤, 徐春燕, 庄之栋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08
    2015年3月(春季)和10月(秋季)用110 kW、囊网网目30 mm桁杆单拖作业船于九龙江口海域10个调查站位,每个站位拖捕1网次,每次拖曳20 min,研究该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多样性等特征,为九龙江口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渔业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春、秋两季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种类114种,隶属18目48科81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其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渔业生物种类更替率为68.4%,渔获物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1000)有脊尾白虾、凤鲚、日本蟳等8种,优势种类更替明显,经济种类占有较大比例,以生命周期短、中小型种类居多;春、秋两季渔获质量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167.43 kg/km2和163.36 kg/km2,渔获类群均以鱼类为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38,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4.6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6,渔业生物群落丰度等具有较强的季节变化,多样性较历史数据有所下降。
    2020 Vol. 39 (3): 359-368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17569 KB)  ( 72 )
    369 低盐胁迫下金乌贼转录组学分析
    王兴强, 曹梅, 崔春辉, 郑年昊, 沈晔, 刘豪杰, 丁雪峰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09
    为探讨低盐胁迫对金乌贼影响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测定了正常盐度(30)培养和低盐胁迫(15)6 h的孵出30 d、体质量(1.3±0.3) g金乌贼幼体的转录组数据。测序共获得87 326 026条序列,经过质量剪切和从头拼接得到575 171条转录本和513 053条Unigenes。分别在NR、Swiss-Prot、KEGG、String和Pfam数据库对Unigenes进行功能注释,共获得62 485条注释结果。Unigenes包含数目较多的KEGG通路有嘌呤、嘧啶和碳代谢,PI3K-AKT、cAMP和Rap1信号通路,内吞作用,RNA转运,局灶性黏附,赖氨酸降解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低盐胁迫产生1923条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一些可能与低盐胁迫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如α-氨基酸、羧酸、氧乙酸、有机酸和RNA等代谢过程得到了显著富集。GO可视化分析发现,低盐胁迫对金属离子、阴离子及核苷酸结合,α-氨基酸代谢和水解酶活性等过程影响显著。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低盐胁迫6 h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雌激素和心肌细胞肾上腺素信号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抗原加工与表达,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与吸收,甘油脂质、花生四烯酸和酪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上。本研究中获得的通路及基因信息可为今后开展金乌贼低盐胁迫生理机制的探讨、分子标记的挖掘和关键基因的克隆等提供技术支撑。
    2020 Vol. 39 (3): 369-380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30712 KB)  ( 73 )
    381 铜、锌对泥鳅细胞DNA损伤及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姜姗, 李霞, 李状状, 杨艳津, 王钰, 朱元辰, 秦艳杰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0
    采用0、100、200、400、800 μmol/L的硫酸铜和0、200、400、800、1600 μmol/L的氯化锌分别处理泥鳅鳍细胞系,培养24 h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其DNA损伤情况,同时对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两种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泥鳅鳍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硫酸铜浓度≥200 μmol/L、氯化锌浓度≥400 μmol/L时,细胞的拖尾率、彗尾DNA比例、彗星尾长、彗星尾距和Olive尾矩均显著增大(P<0.05)。泥鳅细胞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量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呈现出短暂稳定后显著下降的趋势,而随着氯化锌浓度的增大呈现出显著上升再显著下降的趋势,表明氯化锌浓度≤400 μmol/L时可显著诱导泥鳅鳍细胞系金属硫蛋白的转录表达。综合来看,与锌相比,泥鳅鳍细胞对铜的解毒能力和耐受力更差。因此,铜污染对泥鳅细胞的遗传毒性更加明显。本研究将为探讨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生物学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2020 Vol. 39 (3): 381-387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14882 KB)  ( 46 )
    388 海州湾秋季坛子网网目选择性研究
    许庆昌, 李显森, 孙珊, 樊钢洲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1
    2018年秋季,利用囊网内径网目为25、35、45、55 mm的坛子网在黄海海州湾渔场N 35°02.335',E 119°24.842'附近海域进行了11网次试验。从Logistic选择性模型、坛子网不同网目对主要渔获物小黄鱼的选择性曲线、渔获物组成、幼鱼比例及选择性分析等方面,研究坛子网网囊的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坛子网九月主要渔获物为小黄鱼、带鱼和三疣梭子蟹;随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渔获物质量逃逸率及尾数逃逸率均迅速增加,网目尺寸为55 mm时其值均超过80%,且质量逃逸率及尾数逃逸率的值比较接近;渔获物组成中,小黄鱼、银鲳和三疣梭子蟹幼体比例非常高,基本全为幼体,带鱼幼鱼比例也超过70%;根据小黄鱼的可捕体长,获得坛子网针对小黄鱼的最适网囊网目尺寸,为(40.59±3.19) mm。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州湾渔具管理以及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2020 Vol. 39 (3): 388-393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10182 KB)  ( 45 )
    394 急性升温胁迫与恢复对葛氏鲈塘鳢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王博雅, 郭策, 黄璞祎, 柴龙会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2
    将体质量(13.41±6.31) g的葛氏鲈塘鳢分为3组,饲养在80 cm×60 cm×40 cm的玻璃水族箱中。对照组水温为17 ℃;渐变升温组的升温速率为1 ℃/d;急性升温组试验鱼直接由17 ℃水族箱转至31 ℃水族箱中。两个试验组水温恒定在31 ℃后,测定各组葛氏鲈塘鳢的死亡率,肝脏、脑和肌肉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浓度,以深入了解急性升温胁迫对葛氏鲈塘鳢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葛氏鲈塘鳢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显示,急性升温组葛氏鲈塘鳢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肝脏和脑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6 h后脑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恢复至17 ℃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在12 h时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1 h内肝脏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渐变升温组(P<0.05),肌肉中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渐变升温组(P<0.05),而恢复过程中脑丙二醛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高温胁迫后,肝脏和脑组织受损伤无法恢复,而肌肉比肝脏和脑组织更能适应急性升温变化。脑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最先响应急性升温的氧化损伤,随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渐变升温下葛氏鲈塘鳢的存活时间更长。
    2020 Vol. 39 (3): 394-399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9630 KB)  ( 55 )
    400 不同盐度对生物絮团、对虾生长以及酶活性的影响
    秦海鹏, 杨世平, 王博, 廖栩峥, 胡世康, 赵吉臣, 何子豪, 孙成波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3
    在不同盐度条件下进行凡纳滨对虾的生物絮团养殖试验,研究盐度对生物絮团养殖水质和对虾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5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生物絮团初始量为20 mL/L,对虾密度为500尾/m3,试验周期30 d。试验结果显示,15盐度组与20盐度组的对虾体质量增长率最大,达70.73%,10盐度组的体质量增长率最小,达50.24%。盐度越高生物絮团生长越快,30盐度组17 d生物絮团沉降量达200 mL/L,之后逐渐降至43 mL/L,其他组呈相同变化趋势。试验过程中水体总碱度与pH持续降低,但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越高氨氮累积越快,30盐度组在第6 d达到最大质量浓度8.62 mg/L,之后降至0 mg/L,其他组呈相同趋势变化。盐度越低亚硝态氮累积越快,10盐度组在第6 d达到最大质量浓度9.18 mg/L,之后降至0 mg/L,其他组呈相同趋势变化。硝态氮在不同盐度中呈前期上升的趋势,第16 d之后开始缓慢下降。15盐度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在25盐度组活性最高,盐度升高或者降低酶活性均降低。在10、15、20盐度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相同盐度下,肌肉酶活性低于肝胰脏。
    2020 Vol. 39 (3): 400-406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16277 KB)  ( 83 )
    407 美洲鲥鱼卵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施永海, 徐嘉波, 谢永德, 刘永士, 税春, 陆根海, 张根玉, 蒋飞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4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池养美洲鲥亲本的游离卵进行营养分析和品质评价,以探明美洲鲥鱼卵的营养价值。结果显示,美洲鲥鱼卵鲜样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91.88%、5.33%、1.14%和0.76%。检出的18种常见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4种氨基酸是谷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酸;鱼卵干样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为61.41%、27.05%、30.54%和21.12%;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0.44、0.89和0.34;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分别是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指数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86.98和3.17。鱼卵干样中检出3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30.43%)、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28.45%)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总量为41.04%),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分别为0.44和0.51;以油酸(C18:1n9c)(27.13%)、棕榈酸(C16:0)(22.39%)、亚油酸(C18:2n6c)(14.5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11.29%)为主,共占脂肪酸总量的75.37%。研究表明,美洲鲥鱼卵虽水分含量特别高(91.88%),但其干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
    2020 Vol. 39 (3): 407-413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11047 KB)  ( 74 )
    414 黑斑原鮡肌肉脂肪酸及无机盐组成特征分析
    周建设, 王且鲁, 王万良, 曾本和, 王金林, 牟振波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5
    为探究黑斑原鮡肌肉营养成分,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黑斑原鮡种质资源,分析采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N 29°27'58.72″,E 86°54'36.06″)体质量为(158.92±24.10) g的黑斑原鮡肌肉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成分。试验结果显示,黑斑原鮡肌肉(鲜样)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总饱和脂肪酸8种,总量为1015.7 mg/kg,单不饱和脂肪酸2种,总量为494.4 mg/kg,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总量为1148.3 m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108.37 mg/kg,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为960.08 mg/kg。黑斑原鮡肌肉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40和1.18。黑斑原鮡肌肉中共检出无机盐元素19种,其中K含量最高,为4061.23 mg/kg,V含量最低,为0.01 mg/kg,其中Ca∶P为1∶164,Na∶K为0.33∶1。对黑斑原鮡肌肉中部分无机盐元素进行了风险评估,Zn元素风险指数最大,最大风险指数为16.13%~39.53%,Se元素的风险指数最小,最大风险指数为0.02%~0.03%,所评估的几种无机盐元素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之内。综上,黑斑原鮡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无机盐元素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
    2020 Vol. 39 (3): 414-419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9479 KB)  ( 43 )
    420 Cd2+和Hg2+对波纹龙虾的急性毒性
    梁华芳, 卓宏标, 廖永岩, 洪桂鑫, 温崇庆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6
    采用毒理学方法,在水温 28.0~29.0 ℃下于0.5 m3的圆形玻璃钢桶中,用氯化镉和氯化汞配成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和Hg2+试验溶液,研究Cd2+和Hg2+对体质量49.10~52.10 g波纹龙虾的毒性,用直线内插法求得Cd2+和Hg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及安全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Cd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2.5169、1.3378、1.0445、0.95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5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0.0560、0.0333、0.0246、0.022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0227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毒性作用强于Cd2+的毒性作用。
    2020 Vol. 39 (3): 420-424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7516 KB)  ( 49 )
    425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利福平残留
    朱思华, 张玉昆, 刘振先, 钱宝聪, 李冰, 缪小群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7
    建立一种测定水产品中利福平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二氯甲烷(6∶4,体积比)提取剂提取,通过100 mg C18+100 mg 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3 mmol/L乙酸铵溶液(含0.05%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利福平在1~20 μg/kg质量浓度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6,方法检出限为0.3 μg/kg,定量限为1.0 μg/kg,对罗非鱼、凡纳滨对虾、中华鳖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0.17%~101.07%,相对标准偏差为3.11%~7.66%,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水产品中利福平残留的确证和定量分析,为监管利福平药物的违规使用提供便捷、有效的技术支持。
    2020 Vol. 39 (3): 425-430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10433 KB)  ( 37 )
    431 文蛤红色选育系幼贝滤水率响应面法分析
    张志东, 陈爱华, 吴杨平, 张雨, 陈素华, 曹奕, 田镇, 张帅中, 李秋洁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8
    为比较文蛤红壳色选育系与江苏野生群体在不同条件下滤水率的差异并找出文蛤最佳滤水率条件,采用了试验生态学方法和响应面法对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幼贝进行滤水率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文蛤幼贝滤水率随盐度、温度和藻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幼贝滤水率随盐度、温度和藻类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等条件下,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幼贝与野生群体滤水率无显著差异,但文蛤红壳色选育系生长速率显著高于野生群体;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幼贝的最佳滤水率条件为:盐度21.82、温度27.40 ℃、藻类密度9.96×104 个/mL,此条件下滤水率的预测值为1.62 mL/(个·min)。
    2020 Vol. 39 (3): 431-437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15139 KB)  ( 47 )
    438 桓仁水库初级生产力和限制性营养盐研究
    苑俊杰, 赵文, 王安璞, 刘钢, 魏杰, 庞雨佳, 王哲, 王圣云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19
    2018年4月10日、6月11日、8月14日在桓仁水库的上游(江南九队)、中游(砬砬岗子)和下游(泗河大地)3个站位用500 mL具塞磨口瓶盛装采水器采集的水库水样,进行限制性营养盐原位试验,同时测定水中溶解氧和初级生产力,并检测分析水体理化指标,以查明辽宁桓仁水库氮磷分布、营养盐限制和初级生产力状况,保护桓仁水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试验结果显示,营养盐加富试验中,0.5 mg/mL氮+0.3 mg/mL磷的添加组可显著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P<0.05);上游和中游氮磷比为2∶1、下游氮磷比为4∶1可显著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P<0.05);初级生产力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原始P/R系数均小于试验组。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知,桓仁水库营养盐限制因素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显著,具有氮、磷双限制等特征;根据初级生产力判断桓仁水库为自养代谢型水体。
    2020 Vol. 39 (3): 438-446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8289 KB)  ( 62 )
            综述与专论
    447 河鲀毒素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兴龙, 蔡强, 桂文锋, 倪晓锋, 蔡增轩, 许娇娇, 任一平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20
    2020 Vol. 39 (3): 447-457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16243 KB)  ( 78 )
    458 循环水养殖中水动力特性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江竹, 宛立, 任效忠, 史宪莹, 张倩, 薛博茹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0.03.021
    2020 Vol. 39 (3): 458-464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11285 KB)  (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