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21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9-25

    研究与应用
    综述与专论
     
            研究与应用
    651 干露时间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王茁宇, 杨春桥, 王秋举, 周井祥, 梁杰, 张瑞雪, 袁海延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49
    将体长(8.32±1.43) cm健康有活力的凡纳滨对虾置于室温25 ℃的封闭实验台上,0、5、15、30 min后分别活体采样,测定肌肉、心脏、胃、肠道、肝胰腺和血淋巴的抗氧化相关指标,研究干露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露15 min组凡纳滨对虾胃、血清、肝胰腺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干露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呈下降趋势,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肠道、心脏和胃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肝胰腺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肌肉与肠道中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短时间(5 min)干露对凡纳滨对虾组织抗氧化功能破坏较小,而长时间(30 min)干露可明显降低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干露对凡纳滨对虾对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通过检测凡纳滨对虾抗氧化代谢指标,进而探索缺氧不同时间段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总结对虾机体抗氧化剂和抗氧化能力的时空图谱,为养殖过程中缺氧现象提供基础资料,为凡纳滨对虾无水运输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2021 Vol. 40 (5): 651-660 [摘要] ( 262 ) HTML (1 KB)  PDF (1489 KB)  ( 201 )
    661 黑鲷钙调磷酸酶B同源蛋白2(CHP2)基因克隆及表达差异
    陈淑吟, 张志勇, 孙瑞健, 贾超峰, 孟乾, 祝斐, 张志伟, 吴国均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078
    钙调磷酸酶B同源蛋白2(CHP2)为参与细胞内pH及细胞增殖调控的关键因子。用RACE末端PCR方法得到黑鲷CHP2(AsCHP2)基因全长cDNA,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与同源性;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sCHP2的mRNA在黑鲷整体仔鱼,90 d、180 d黑鲷,杂交F2(真鲷♂×黑鲷♀)及回交F1(黑鲷♂×杂交F1♀)的脑、心脏、肌肉、肝脏和性腺等组织中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1)AsCHP2 cDNA序列全长1722 bp,5′-非编码区(UTR)长度69 bp,3′- UTR长度1069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其结构域包含2个EF-hand结构及1个核输出信号;其蛋白分子质量为21.87 ku,理论等电点为4.89;同源建模获得了CHP2的二级与三维结构。AsCH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相似性为86%~8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相似性为80%~72%。邻接系统树显示了黑鲷CHP2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进化关系。序列比对与结构分析表明,AsCHP2基因具有典型的CHP2基因结构。(2)AsCHP2的mRNA在黑鲷的仔鱼期(5~35 d)及大规格个体的脑、肝脏及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90 d个体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在180 d个体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在180 d黑鲷、杂交F2及回交F1的个体中,基因在脑、肝脏、肌肉及性腺等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均在心脏中高表达、在性腺中低表达。这些结果显示,CHP2基因在海水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功能。
    2021 Vol. 40 (5): 661-669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7634 KB)  ( 107 )
    670 网箱养殖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徐春霞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85
    为探究宁德市网箱养殖大黄鱼内脏白点病及其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宏基因组分析及对比,初步判定内脏白点病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将分离纯化后的菌株ND2018对健康大黄鱼进行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D2018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菌。结合菌株ND2018的全基因测序结果,最终确定菌株ND2018为变形假单胞菌。试验结果显示,变形假单胞菌ND2018为条件病原菌,菌液密度高于1×104 cfu/mL时,大黄鱼内脏出现白色结节症状,变形假单胞菌ND2018致病性得到体现。对白色结节内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均发生炎性病变,含铁血黄素沉积,变性或坏死组织细胞与菌体形成肉芽肿组织结节,即为肉眼可见的“白点”。该菌株对新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环丙沙星、复方磺胺以及多黏菌素B敏感,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20种抗生素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该地区网箱大黄鱼健康养殖和内脏白点病防预及治疗工作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2021 Vol. 40 (5): 670-678 [摘要] ( 185 ) HTML (1 KB)  PDF (5453 KB)  ( 226 )
    679 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生长、代谢和免疫的影响
    刘慧玲, 郭文俊, 王成桂, 牛潇瑜, 杨世平, 孙成波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62
    在水温(28±1) ℃下,将体质量(1.89±0.26) g的墨吉明对虾饲养在1 m3的玻璃钢桶中,密度分别为60、90、120、150、180尾/m2,每个密度梯度设3个平行,常规饲养管理养殖15 d,研究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的影响。试验期间,各组对虾存活率均为100%。试验结果显示,密度为90尾/m2时,墨吉明对虾的质量增加率最高(P<0.05);密度大于90尾/m2时,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墨吉明对虾的质量增加率随之下降;密度为180尾/m2时,墨吉明对虾的质量增加率达到最低值。当养殖密度为90尾/m2时,墨吉明对虾肝胰腺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肌肉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当养殖密度为180尾/m2时,墨吉明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琥珀酸脱氢酶均呈下降趋势,而肝胰腺的免疫相关酶酸性磷酸酶和肌肉中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异常上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墨吉明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影响显著(P<0.05)。当养殖密度为90尾/m2时,墨吉明对虾代谢能力与免疫力均处于较高水平,结合养殖综合效益,其适宜的养殖密度应不超过150尾/m2
    2021 Vol. 40 (5): 679-685 [摘要] ( 153 ) HTML (1 KB)  PDF (1379 KB)  ( 154 )
    686 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在仿刺参养殖中的应用
    周文铭, 李俐颖, 孙欣宇, 刘玥, 李莹, 刘冰南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74
    为探究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净水能力,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株光合细菌PSB1和1株芽孢杆菌BS1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人工污水中氨氮质量浓度、硫化物质量浓度、化学需氧量的变化确定2株菌混合的最优密度配比为2∶1。在该混合配比下,污水中氨氮的质量浓度由4.68 mg/L降至0.39 mg/L,硫化物质量浓度由0.62 mg/L降至0.26 mg/L,化学需氧量由4.02 mg/L降至2.35 mg/L。安全性试验表明,复合微生物净水剂砷含量为0.017 mg/kg,镉含量为1.634×10-4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含量,且未检测出黄曲霉素B1、志贺氏菌等成分,符合安全标准。为进一步探究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对养殖污水水质的影响,研究在仿刺参养殖试验过程中投放该复合微生物净水剂,测量养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硫化物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水体pH 7.0~8.5、盐度25~35时,复合微生物净水剂对氨氮、硫化物和化学需氧量均有很好的降解作用。
    2021 Vol. 40 (5): 686-692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2702 KB)  ( 127 )
    693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渤海湾的口虾蛄遗传多样性
    谷德贤, 王婷, 许玉甫, 吴宁, 王娜, 郝郁, 王刚, 李文雯, 刘国山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73
    2019年11月在渤海湾的秦皇岛、唐山、昌黎、天津和黄骅海域,用单拖网采集口虾蛄活样本,取背部肌肉,采用12对微卫星引物,分析渤海湾5个海域口虾蛄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3~1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9063~3.410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004~0.534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310~0.549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422~0.6038;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表明,5个群体81.67%位点处于平衡状态。天津群体与唐山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相似度最低。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秦皇岛群体与唐山群体聚在一起,昌黎群体与黄骅群体聚在一起,而后又与天津群体聚在一起。综上所述,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育种潜力,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
    2021 Vol. 40 (5): 693-699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960 KB)  ( 166 )
    700 尼罗罗非鱼CD2-like基因克隆及其胞外区表达研究
    陈福暖, 高晓琳, 曾晓怜, 谢彩霞, 汪志文, 鲁义善, 吴灶和, 王忠良, 王蓓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32
    依据数据库中预测的尼罗罗非鱼白细胞分化抗原2(CD2)基因(GenBank登录号:XM_005460661.4)序列,采用PCR扩增体质量(150±50) g尼罗罗非鱼CD2分子同源类似物(CD2-like)基因编码区片段,然后以其胞外区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CD2L,并进行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最后进行复性纯化,为进一步研究该CD2-like分子在罗非鱼中的免疫功能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CD2-like(OnCD2-like)基因(GenBank登录号:MN296489)编码区全长1110 bp,其中胞外区长558 bp。构建OnCD2-like胞外区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CD2L,将该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后,成功表达OnCD2-like胞外段重组蛋白。原核表达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0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而该包涵体蛋白复性纯化最佳条件为:37 ℃下,0.2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6 h,经梯度稀释复性并纯化后可成功获得目的重组蛋白。
    2021 Vol. 40 (5): 700-709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4576 KB)  ( 197 )
    710 黄尾鲴溃疡综合征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病理学观察
    王荣华, 刘益莎, 符艳纯, 张润春, 周勇, 罗玉双, 刘飞, 陈中元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58
    近年来,湖南株洲某苗种场的黄尾鲴亲鱼在繁殖期间暴发溃疡综合征,其典型症状为病鱼体表不同部位出现大面积溃疡。为探究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方法,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确定致病菌,使用KB纸片法筛选敏感药物,并通过组织切片法观察病理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从患有典型溃疡综合征的濒死黄尾鲴亲鱼肝脏中分离到优势菌株HZ0416,人工感染黄颡鱼能引起溃疡综合征,并具有强致死性。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菌株HZ0416为舒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舒氏气单胞菌HZ0416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五倍子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鱼腥草、穿心莲等8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秦皮、艾叶等22种药物呈低度敏感或不敏感。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患病鱼多器官组织充血、出血,并伴随有炎性细胞浸润、实质性细胞空泡化坏死等现象。舒氏气单胞菌是黄尾鲴溃疡综合征的潜在病原菌,同时五倍子、氟苯尼考等可作为候选药物防治湖南株洲地区的黄尾鲴溃疡综合征。
    2021 Vol. 40 (5): 710-717 [摘要] ( 143 ) HTML (1 KB)  PDF (3924 KB)  ( 259 )
    718 克氏原螯虾体征性状与肌肉质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彭波, 谭云飞, 蓬国辉, 熊礼静, 白旭峰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37
    含肉率是克氏原螯虾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与肌肉质量呈正相关。为鉴定与肌肉质量相关的体征性状,收集904尾野生克氏原螯虾(397尾雄性、507尾雌性),并根据体质量分别将雄、雌个体分成10、15、20、25、30、35、40、45 g 8个不同规格的群体。对各规格克氏原螯虾的螯质量、螯长、体质量、体长、肌肉质量(腹部肌肉)、含肉率(肌肉质量占体质量百分比)、头胸甲长与头胸甲宽性状进行测定。统计分析发现,除含肉率外的6个性状数值均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加。同等规格的雌性个体的体长、肌肉质量与含肉率均极显著大于雄性;相反,雄性个体的螯长与螯质量极显著大于雌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中等规格(25~35 g)和大规格(40~45 g)群体中,螯质量与含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螯质量与体质量分别对肌肉质量具有负向和正向直接作用。综上可知,降低螯质量是提高克氏原螯虾含肉率的重要育种策略。
    2021 Vol. 40 (5): 718-725 [摘要] ( 111 ) HTML (1 KB)  PDF (1464 KB)  ( 139 )
    726 杂交黄颡鱼体色分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周华兴, 段国庆, 胡玉婷, 汪焕, 江河, 凌俊, 潘庭双, 陈小雷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60
    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苗种期子代两个体色分化群体的26个可量性状进行统计和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体色上的分化,两个群体的杂交黄颡鱼在脂鳍末端到尾鳍基的距离、尾柄长、眼径、眼间距、背刺长、胸刺长等特征上出现分化。不同形态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形态学特征聚类可区分两个群体,其中尾柄长/体长(C8)和眼径/头长(C17)性状为两个群体间判别力最高的性状,以此推导判别公式:黄色群体=0.933C8+65.755C17-14.754,黑色群体=7.744C8+33.086C17-10.416。本试验为杂交黄颡鱼性状分化群体的鉴定及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2021 Vol. 40 (5): 726-732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2460 KB)  ( 154 )
    733 拉萨裂腹鱼鱼卵振动敏感性及其适宜孵化模式
    曾本和, 刘海平, 旺久, 牟振波, 王万良, 王金林, 周建设, 朱成科, 杨瑞斌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062
    将同一批繁殖的3尾拉萨裂腹鱼受精卵平分为3份,分别在流水的平列槽、立式孵化器和圆柱形孵化器中孵化,比较不同孵化容器的孵化效果。另一尾鱼的受精卵于平列槽中孵化,用水浴恒温振荡器振荡5 min,频率分别为0、50、100、150、200、250 r/min(换算为水流速率分别为0、0.157、0.314、0.471、0.628、0.785 m/s),统计死卵数,探索拉萨裂腹鱼胚胎对振动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平列槽孵化率最高,受精率为91.23%、64.26%、45.66%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81.74%、40.30%、6.08%;其次为立式孵化器,3种受精率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32.77%、2.59%、0;圆柱形孵化器孵化率最低,3种受精率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5.42%、0、0。流速为0时,受精卵死亡率最低为(0.22±0.15)%,与流速为0.157~0.471 m/s组差异不显著。流速为0.157~0.628 m/s组受精卵死亡率组间差异不显著;流速0.785 m/s组死亡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0~0.471 m/s条件下,原肠晚期死亡率最高[(10.00±5.61)%],其次为多细胞期[(5.83±2.85)%]。0.157~0.628 m/s条件下64细胞期死亡率最高[(26.67±23.45)%],与原肠晚期、多细胞期差异不显著。0.785 m/s条件下心脏原基及心脏搏动期死亡率最低(0),其余各发育时期均较高。拉萨裂腹鱼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卵对水流速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建议采用流速较小的平列槽对其受精卵进行孵化。
    2021 Vol. 40 (5): 733-739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2040 KB)  ( 292 )
    740 应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健康
    肖善势, 郝雅宾, 刘金殿, 张爱菊, 王俊, 罗伟, 何海生, 周志明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31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一种评估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数。为查明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于2018年5月、7月、9月和12月,共4次对16个断面(3个参照断面、13个受损断面)进行浮游植物及水质数据的采集及分析。采用分布范围分析、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从37个候选参数中筛选得到5个核心参数:甲藻和隐藻丰度、硅藻相对丰度、硅藻商、硅藻和绿藻相对丰度、桥弯藻属相对丰度。通过比值法计算各参数的得分,构建适于钱塘江流域—浙江段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结果显示,16个采样断面中有1个断面处于“健康”状态,3个断面处于“中等健康”状态,9个断面健康等级为“一般”,3个断面健康等级为“差”。由此可见,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生态系统受损程度轻,但受损面较大,应进一步提高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并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修复,避免其水体进一步恶化。该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钱塘江流域—浙江段水体的健康状况,但由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受气候及地理区域影响较大,导致其适用水域类型范围较小。因此,针对生境差异较大的研究水域,应建立不同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2021 Vol. 40 (5): 740-749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1685 KB)  ( 167 )
    750 糙海参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冯永勤, 翁文明, 方再光, 王怀洪, 王世锋, 廖经球, 周永灿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8215
    为有效增殖糙海参资源,2014年6月—2015年5月,以采自海南陵水沿海的天然糙海参为亲参,通过探索糙海参亲参运输、培育、诱导精卵排放以及幼体和稚幼参培育等技术,建立糙海参苗种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体系。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薄膜袋充氧干运法运输糙海参,亲参成活率可达99.8%;亲参培育成活率达97.1%以上;采用阴干与流水相结合诱导亲参排放精卵,成功率达93.3%。以培育的亲参进行了12批次初耳幼体和稚幼苗培育试验,共放养初耳幼体5474万个,培育出体长1.0~5.5 cm幼参445.9万头,初耳幼体培育总成苗率8.1%。初步实现了糙海参苗种规模化生产。
    2021 Vol. 40 (5): 750-756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960 KB)  ( 134 )
    757 海水池塘菲律宾蛤仔“斑马蛤”越冬养殖试验
    李永仁, 张超, 梁健, 郭永军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66
    为提高海水池塘的综合养殖效益,充分利用池塘冬季闲置期,2018年10月初至2019年5月中旬,利用1.33 hm2海水池塘,设置1000粒/m2和2000粒/m2两个养殖密度,开展菲律宾蛤仔“斑马蛤”新品种的越冬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斑马蛤”初始规格324粒/kg,收获规格152粒/kg;10—11月以及翌年的3—5月生长迅速,春季生长快于秋季,但各月份的组间壳长差异均不显著;至5月初,高密度组存活率略高于低密度组;越冬养殖过程中,池水pH为7.68~8.33,悬浮物、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无机磷含量及化学需氧量均呈下降趋势。该新品种适宜在天津海水池塘开展越冬养殖。
    2021 Vol. 40 (5): 757-761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938 KB)  ( 110 )
    762 基于LightGBM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研究
    宫鹏, 王德兴, 袁红春, 陈冠奇, 吴若有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92
    长鳍金枪鱼以高经济效益、资源丰富等优点成为世界金枪鱼渔业主要捕捞目标之一,进行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渔获产量,对渔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线性模型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数据时无法准确分析其关键因子。本研究选取2000—2015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的延绳钓生产数据,结合海表温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海面高度等海洋环境因子以及月份和经、纬度等时空数据,采用集成学习模型—轻度量化梯度促进机(LightGBM)模型进行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并与朴素贝叶斯、XGBoost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同时采用网格搜索算法获取LightGBM模型的最优参数,利用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LightGBM模型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的最佳预报准确率可达72.6%,对比其他模型,LightGBM模型的准确率有了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海面高度和海面温度为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
    2021 Vol. 40 (5): 762-767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461 KB)  ( 157 )
    768 N-取代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杀多子小瓜虫研究
    姚嘉赟, 张成赛, 尹文林, 蔺凌云, 潘晓艺, 曹铮, 刘忆翰, 夏炎春, 沈锦玉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34
    以苯乙醇为起始原料,对醇基的α位碳上的氢进行取代,反应合成3种N-取代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和包囊的杀虫活性,评价杀虫活性物质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3种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对多子小瓜虫的掠食体和包囊均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中化合物1(2-甲胺基-1,2,3,4-四氢异喹啉-1-甲腈)的杀虫活性最强,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4 h的100%灭杀质量浓度为20.0 mg/L,对包囊6 h的100%灭杀质量浓度为40.0 mg/L,对掠食体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为11.6 mg/L。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翘嘴红鲌的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62.78 mg/L。2-甲胺基-1,2,3,4-四氢异喹啉-1-甲腈具有较好的体外杀多子小瓜虫活性,且毒性较低,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2021 Vol. 40 (5): 768-773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1320 KB)  ( 119 )
    774 养殖水位对2龄黄喉拟水龟生长性能的影响
    杨贵强, 李文通, 王占全, 贺杰, 林泉, 郑煌, 马峻峰, 袁丁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79
    为提倡节水养殖,探索不同节水养殖水位对黄喉拟水龟生长性能的影响,以2龄黄喉拟水龟为试验对象,水温20.7~30.1 ℃时,采取单盒饲养法,设置350 mL(高水位)、260 mL(中水位)、110 mL(低水位)3个不同养殖水位,饲养7个月后测定生长指标和形态性状。试验结果表明,260 mL水位和350 mL水位组龟体质量显著高于110 mL水位组(P<0.05);260 mL水位和350 mL水位组龟背甲长、背甲高、腹甲长和甲桥长在试验后期均显著高于110 mL水位组(P<0.05),背甲宽显著小于110 mL水位组(P<0.05);260 mL水位组和350 mL水位组的扁平度在影响效果上显著低于110 mL水位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110 mL水位养殖黄喉拟水龟显著影响受试龟的体质量、形态性状和扁平度,宏观显现缺水情况下龟体生长适应调节机制,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260 mL水位组兼顾了节水效能和生长优势;350 mL水位组仅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从生长性能和节水效能角度考虑得出,260 mL养殖水位是黄喉拟水龟节水养殖的适宜水平。
    2021 Vol. 40 (5): 774-779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1581 KB)  ( 166 )
    780 不同饲养状态下克氏原螯虾的格斗行为
    徐韵苓, 濮雪寅, 徐中奇, 黄成, 黄亚红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53
    为探究不同饲养状态下克氏原螯虾的格斗行为,丰富克氏原螯虾的行为学研究内容,进行2期试验。第1期试验取50尾隔离组克氏原螯虾投入非隔离组驯养箱内(单—群组),取50尾非隔离组克氏原螯虾投入非隔离组的其他驯养箱内(群—群组),24 h后记录各箱内克氏原螯虾存活数。第2期试验取隔离组和非隔离组中体质量和体长接近的同性克氏原螯虾两两组内配对(非隔离组克氏原螯虾不与原同伴配对),形成36对格斗,用摄像头拍摄格斗过程,记录克氏原螯虾间第一次格斗起始时间(犹豫期时长)、每次格斗时长、总格斗时长和格斗回合数。以总格斗时长和格斗回合数的比值,即平均每次格斗时长作为格斗强度的衡量标准。结果表明,单—群组死亡率显著高于群—群组(P<0.05);隔离状态下饲养的克氏原螯虾之间的格斗发生率、格斗回合数、格斗总时长以及格斗强度均显著大于非隔离状态下饲养的克氏原螯虾(P<0.05);但剔除未格斗样本后,两种饲养状态下的克氏原螯虾各项格斗行为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揭示了隔离环境下饲养的克氏原螯虾更加好斗,但隔离环境并不提升克氏原螯虾的战斗能力。当某一克氏原螯虾从隔离环境进入陌生群体环境时,更容易发生死亡现象(入侵者死亡,或原住民死亡,或两者先后发生死亡)。
    2021 Vol. 40 (5): 780-785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1229 KB)  ( 157 )
            综述与专论
    786 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分子基础与人工诱导调控研究进展
    窦勇, 吴琳, 闫永芳, 任虹烨, 陈家宇, 乔之怡, 翟胜利, 周文礼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29
    2021 Vol. 40 (5): 786-793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1015 KB)  ( 242 )
    794 水生动物C1qDC蛋白研究进展
    高园园, 朱雷, 孔祥会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27
    2021 Vol. 40 (5): 794-800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995 KB)  ( 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