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当期目录
  • 2021年 第4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5-25

    研究与应用
    综述与专论
     
            研究与应用
    301 许氏平鲉6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任建功, 王青林, 孙朝徽, 于姗姗, 王桂兴, 于清海, 刘霞, 宋立民, 司飞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64
    为查明大规模增殖放流对黄渤海许氏平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辽宁丹东、营口,河北北戴河,山东长岛、威海和日照海域的6个许氏平鲉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组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0个位点在6个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200~19.900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69~0.92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71~0.92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45~0.897。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5个群体15个位点显著偏离平衡状态(P<0.05)。6个群体各位点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19~0.093,平均为0.039。分子方差结果显示,主要的变异来源为群体内个体间(3.975%)和个体间(93.078%)。Nei氏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北戴河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单独聚为一支;丹东群体和威海群体先聚成一支,再与长岛群体聚为一支;日照群体和营口群体聚为一支。遗传组分结果显示,6个群体共包含3个主要遗传组分,丹东群体和威海群体的遗传混杂最少,营口群体和日照群体的遗传混杂较多。本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许氏平鲉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近十年来大规模放流人工培育苗种尚未对许氏平鲉遗传多样性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
    2021 Vol. 40 (3): 301-309 [摘要] ( 230 ) HTML (1 KB)  PDF (1517 KB)  ( 164 )
    310 盐度驯化下许氏平鲉血清生化指标及渗透压的变化
    成智丽, 孙鹏飞, 罗珺, 沈双烨, 张赛赛, 王伟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8163
    将体质量为(94.32±6.41) g的野生许氏平鲉由盐度为32的海水中直接放入盐度为30、25、20、15、10、5、4、3、2和0的水槽中,为急性盐度驯化组,计算半致死盐度及安全盐度;慢性盐度驯化中,许氏平鲉缓慢进入盐度32、30、27、24、21、18、15、12和9水槽中,每隔7 d每试验组每槽降低1盐度后,在第1天的14:00取样,测定半致死盐度、渗透压和血清相关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急性盐度驯化条件下,许氏平鲉的48 h半致死盐度为0.29,安全盐度为0.04。慢性盐度驯化条件下,盐度3时得到最小渗透压为(0.17±0.01) mOsm/kg,且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生化指标检测,在盐度降至24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呈现高值,分别为(68.67±3.51)、(18.67±3.06) U/L和(726±27) U/L。尿素浓度随着盐度的不断降低而呈现下降趋势,各盐度组和海水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随着盐度的降低上下波动的幅度不大。盐度为21时,总蛋白质量浓度达到最低值,与海水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21时,血糖浓度出现最低值,各组和海水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盐度组的白球比随着盐度的降低上下波动不大,各组和海水对照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
    2021 Vol. 40 (3): 310-317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1230 KB)  ( 204 )
    318 夏季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地域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杨小佩, 王荦, 徐翰晨, 丁君, 常亚青, 郝振林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98
    2018年8月,在全年不投喂饲料及益生菌且面积约0.1 km2的泥质底质的辽宁长海、营口,河北乐亭和山东乳山典型岸基半开放仿刺参养殖池塘中,设置4个采样点,采集距水面和离池底各30 cm处水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构建4个地区典型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解析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地域性差异和共性,并查明影响水体细菌群落构成的主导环境因子。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二者相对丰度占比68.64%~89.34%。变形菌门均为第一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51.10%~71.98%。在属水平上,不同地区水体优势菌属主要为玫瑰变色菌属、远洋杆菌属、Kiloniella和棕囊藻杆菌属。其中,长海、乐亭和乳山水体第一优势菌属均为玫瑰变色菌属,相对丰度占比分别为18.68%、24.65%和24.46%;营口地区水体第一优势菌属为Kiloniella,相对丰度占比23.07%。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P<0.05)。其中,乐亭与乳山水体菌群结构相似度最高首先聚为一类,其次与长海聚为一类,营口地区则单独聚为一类。营口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差异菌群主要为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细菌。尽管不同地区水体细菌组分比例不同,但共有菌属甚多。环境因子中,影响水体菌群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化学需氧量和总有机碳,其次为磷酸盐、总磷和温度。本试验结果将为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微生态调控提供参考。
    2021 Vol. 40 (3): 318-328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8597 KB)  ( 107 )
    329 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龚森森, 吴嘉伟, 柴毅, 罗静波, 谭凤霞, 杨德国, 何勇凤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17
    2015年4月(春)、7月(夏)、11月(秋)以及2016年1月(冬),依据《水域生态系统观测规范》,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及冗余分析调查了长江和汉江之间的湖北长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1种,其中轮虫29种、原生动物15种、枝角类11种、桡足类6种,各季节种类数分布为夏(43种)>春(37种)>秋(20种)>冬(19种);共鉴定出12种优势种,包括8种轮虫和4种原生动物,其中针簇多肢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为4季共有优势种。浮游动物4季平均丰度为3249 个/L,平均生物量为10.16 mg/L,其中夏季丰度和生物量均为最高,海子湖区高于其他湖区(除秋季生物量外),相邻季节物种平均更替率最高可达81.01%(桡足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表明,长湖浮游动物季节性差异特征明显,聚类分析将不同优势类群按其相似性程度聚类并划分成4个簇。优势种冗余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夏季总氮、总磷与各优势种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除受到水温、溶解氧、pH的限制以外,各优势种还受悬浮物、总氮和总磷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与2012年研究结果相比较,长湖整体仍处于中度—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且变化趋势为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2021 Vol. 40 (3): 329-338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2081 KB)  ( 238 )
    339 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循环水养殖生长研究
    周胜杰, 杨蕊, 于刚, 吴洽儿, 马振华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25
    2019年6—8月,在水温(30.6±0.5) ℃、14L∶10D和水面光照度2000 lx下,将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幼鱼单独养殖在直径5 m、水深2.5 m的圆柱形循环水控温、控光水泥池中60 d,测定养殖前后二者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析计算其体质量与体长之间的关系,全长与其他形态指标之间的关系,各个生长指标及肥满度变化,以探究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在室内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试验结果显示,除吻长、第二背鳍长、尾柄长外,青干金枪鱼全长与身体其他形态指标之间的拟合关系较好(r2>0.9);除吻长、第一背鳍长、第二背鳍长、尾柄长外,小头鲔全长与身体其他形态指标之间的拟合关系较好(r2>0.9)。青干金枪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的拟合方程为y=0.0128x3.0663(r2=0.966),为等速生长;而小头鲔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的拟合方程为y=0.0005x4.0298(r2=0.9322),为正异速生长。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养殖60 d时,肥满度分别为1.044±0.075、1.929±0.087,捕获时肥满度分别为0.930±0.035、1.285±0.026;养殖后的肥满度显著高于捕获时(P<0.05),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可以对小头鲔和青干金枪鱼进行养殖或育肥。本试验结果表明,青干金枪鱼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具有等速生长特性,小头鲔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具有正异速生长特性。相关试验养殖数据可以为小型金枪鱼类循环水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2021 Vol. 40 (3): 339-346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651 KB)  ( 147 )
    347 杂交鲌“先锋1号”染色体组型分析和DNA含量测定
    王鑫, 马浩, 祝东梅, 孙宁, 李清, 王贵英, 陈见, 孙艳红, 李佩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25
    给体质量22~88 g的杂交鲌“先锋1号”[翘嘴红鲌(♀)×黑尾近红鲌(♂)杂交子一代(F1)]幼鱼胸鳍基部注射6 μg/g 的植物血球凝集素,12~14 h后再注射8 μg/g秋水仙素,2 h后尾静脉采血,经常规空气干燥、Giemsa染色、显微拍照及Photoshop CS 6软件分析等步骤研究“先锋1号”F1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等;用公鸡血细胞DNA绝对含量(2.50 pg/2C)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先锋1号”F1血细胞DNA含量,以丰富其细胞遗传学特征。试验结果显示,杂交鲌“先锋1号”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8m+18sm+2st,染色体臂数NF=94,未发现次缢痕和随体,也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性染色体;杂交鲌“先锋1号”的DNA含量为(3.16±0.04) pg/2C。杂交鲌“先锋1号”的染色体数目与父母本相同,核型与父本黑尾近红鲌更接近,DNA含量与父母本无显著性差异。
    2021 Vol. 40 (3): 347-353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1648 KB)  ( 160 )
    354 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参池沉积物—水界面N、P通量的研究
    雷兆霖, 党子乔, 张东升, 孙亚慧, 李乐洲, 张津源, 王玉龙, 周玮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81
    为探究不同水质调控方式下仿刺参池塘沉积物—水界面N、P营养盐物质交换,采用沉积物—水界面N、P营养盐扩散通量室内培养法,研究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位于庄河市海参养殖基地的自然纳潮、微孔曝气(空压机0.1 kW/667 m2)和养水机(750 kW/h)3种不同水质调控技术下605 m×85 m参池沉积物—水界面N、P通量。试验结果显示,自然纳潮和微孔曝气池塘的NOx-通量的变化为-36.0~10.8、-12.0~7.8 mg/(m2·d),且在3月、7月和8月产生了负通量,通量值于7月分别达到了全年最低[-36.0、-12.0 mg/(m2·d)],而养水机池塘全年均为正值且变化为0.6~5.4 mg/(m2·d);自然纳潮池塘、微孔曝气池塘NH4+通量变化为-102.6~71.4、-90.6~78.0 mg/(m2·d),在7、8月均为负值,而养水机池塘全年均为正值且变化为5.4~81.6 mg/(m2·d);3种参池PO43-通量全年均为正值且于7、8月达到最大,变化为自然纳潮池塘18.6~76.2 mg/(m2·d)、微孔曝气池塘30.0~73.2 mg/(m2·d)、养水机池塘29.4~50.4 mg/(m2·d);养水机池塘沉积物—水界面N、P通量极差较另两池塘均最小。试验结果表明,养水机的作用有助于池底形成稳定氧化环境,有利于池底N、P物质释放。
    2021 Vol. 40 (3): 354-360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1287 KB)  ( 152 )
    361 淀山湖鱼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分析
    党莹超, 戴小杰, 吴峰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90
    2013年1—11月,逐月用囊网网目2.0 cm的拖网调查淀山湖鱼类优势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每次拖网30 min,应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和生物量谱方法研究淀山湖鱼类群落状况及个体组成结构。研究结果显示,4个季节鱼类的优势种有较大差异,春季的优势种为大鳍鱊、鲫鱼、鲢鱼,夏季的优势种为大鳍鱊、鲫鱼、细鳞鲴、刀鲚、子陵吻虾虎鱼,秋季的优势种为大鳍鱊、鲫鱼、细鳞鲴、红鳍原鲌,冬季的优势种为鲫鱼、鲤鱼、刀鲚;春季物种多样性最低,秋季最高;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春季和冬季淀山湖鱼类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均高于生物量的优势度曲线,夏季和秋季淀山湖鱼类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几乎与生物量的优势度曲线重叠,整体上鱼类群落结构仍处于较大干扰状态;运用生物量谱法分析发现,淀山湖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为主。因此,建议改善淀山湖水质,减轻捕捞强度,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以保护淀山湖渔业资源。
    2021 Vol. 40 (3): 361-368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1426 KB)  ( 330 )
    369 中空膜无小梁太阳能水产温室温度场研究与分析
    尉莹, 邱天龙, 杜以帅, 陈福迪, 徐建平, 李叶, 孙建明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82
    目前我国尚未见关于水产养殖专用温室的相关报道,现有养殖温室多借鉴种植温室。为解决现有温室内部昼夜温差大、气(水)温差大、白天操作环境气温高和太阳能利用低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水产养殖用中空膜无小梁太阳能温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研究与分析温室内部小气候温度变化、热量分布及室内外热交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内不同高度水平面,东西向、南北向垂直面,以及墙体中空膜内部温度场分布不均。不同水平面上均为北高南低。东西向:日出后东部升温快、温度高,为主要热源,在0、1、2、3 m不同高度分别在12:00、14:00、13:00、13:00温度达到最高值48.9、49.7、45.8、56.2 ℃,之后西部热量输入增多,温度下降较东部慢,西部成为主要热源。垂直方向:白天顶部升温最快、温度最高,为主要热源,夜晚底部温度最高,土壤热辐射为主要热源,温度场趋向均匀,各点温差减小到1 ℃以内。基于本研究结果和典型墙体热量输入、输出分析,采取加强北墙保温、高温点热量采收和气(水)换热措施,能有效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和降低操作环境温度。
    2021 Vol. 40 (3): 369-379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6532 KB)  ( 103 )
    38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河鲤急性毒性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田海军, 刘开放, 任胜杰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17
    在水温(21.4±0.8) ℃下,通过半静态生物毒性试验,在1.2 m×0.6 m×0.8 m水族箱中,研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体质量(38.7±0.8) g黄河鲤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黄河鲤具有中等毒性,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0.27、9.51、9.16、8.59 m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浓度≥2.0 mg/L时,黄河鲤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红细胞、白细胞密度及血浆碱性磷酸激酶活性降低,血浆尿素氮和肌酐浓度,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浓度≥3.0 mg/L时,黄河鲤血浆中 Na+、K+浓度显著升高;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血液Ca2+浓度的影响较小。
    2021 Vol. 40 (3): 380-386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1006 KB)  ( 118 )
    387 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SNP位点的筛选及其特征分析
    朱佶轩, 戴琴, 段健诚, 高娜, 高威, 阎斌伦, 高焕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28
    基于mtDNA全序列设计109对引物,利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对采自江苏省连云港和南通吕四港沿海地区养殖池塘中平均体长(5.23±0.33) cm的脊尾白虾潜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筛查,以获得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mtDNA)上的SNP位点。结果显示,在109对引物中,有80对引物具有特异性扩增结果;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检测分析表明,80对引物中有9对引物的扩增产物中含有SNP位点,共包含16个SNP位点。统计结果显示,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中的SNP位点均为单倍型,分布频率为0.10/100 bp,其中转换突变(G/A和C/T)占全部SNP位点的87.5%,颠换突变(A/T)占12.5%,未出现插入、缺失等突变形式;定位分析发现,获得的16个SNP位点分布在脊尾白虾mtDNA的COX1、cob、COX2、tRNAAsp、nad1、nad4、nad5 7个区域,在COX1基因区域中SNP位点最多,有5个SNP位点,其次是在cob区域中有3个SNP位点;进一步比对SNP位点编码的对应氨基酸,结果显示同义SNP位点占总个数的43.7%,而非同义SNP位点相对较多,占56.3%,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本研究筛查出的SNP位点,将为进一步开展脊尾白虾的系谱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帮助。
    2021 Vol. 40 (3): 387-393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1512 KB)  ( 173 )
    394 鲟源鲁氏耶尔森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耐药谱测定
    张小丽, 麻强生, 焦世璋, 宋晓育, 马小军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83
    2019年7—8月,甘肃省刘家峡某鲟鱼养殖场杂交鲟[体质量(160±20) g]大批死亡,死鱼泄殖孔红肿出血,偶见吻部出血。自60尾病鱼肝脏分离出的60株优势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为鲁氏耶尔森菌。生物型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表明,60株鲁氏耶尔森菌为生物2型,获得ST1、ST2、ST3、ST5、ST8和ST13 6个已知ST型;在此基础上,对鲁氏耶尔森菌6个管家基因串联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同一来源地分离株存在差异。对60株鲁氏耶尔森菌进行了10种抗生素药物的耐药谱测定,共获得9种耐药谱。本试验结果可为刘家峡养殖杂交鲟鲁氏耶尔森菌的耐药状况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鲟鱼鲁氏耶尔森菌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2021 Vol. 40 (3): 394-402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2968 KB)  ( 125 )
    403 翎电鳗卵巢发育组织学研究
    哈承旭, 杨翠华, 王玮, 王云忠, 刘萍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71
    翎电鳗是深受广大水族爱好者喜爱的观赏鱼类,研究其卵巢发育规律,可以为该鱼的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基础。翎电鳗成熟卵巢为囊状,泄殖孔位于体前端下颌后方。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卵巢进行观察发现,翎电鳗的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子发育分为5个时相。4月龄雌鱼卵巢中有较多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少量卵原细胞,发育至第Ⅱ期;8月龄雌鱼卵巢中含有卵原细胞、第Ⅱ时相和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发育至第Ⅲ期;10月龄雌鱼卵巢中同时存在卵原细胞、第Ⅱ时相、第Ⅲ时相和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发育至第Ⅳ期,达性成熟;11月龄雌鱼卵巢中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占主要成分,为Ⅴ期。Ⅴ期卵巢中成熟卵径的大小分布在1.08~1.15 mm和1.78~1.84 mm。翎电鳗雌性亲鱼在理想环境下存在短时间内一批卵排出后新一批次的卵成熟并被释放的可能,产卵类型属分批同步型。
    2021 Vol. 40 (3): 403-408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4702 KB)  ( 88 )
    409 盐藻钙调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明芳, 高相楠, 徐微微, 丛玉婷, 柴晓杰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10
    为探究盐藻钙调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盐藻钙调素基因(DsCaM,GenBank登录号:MN428415),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方法检测盐藻钙调素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盐藻钙调素基因cDNA全长1061 bp,开放阅读框495 bp,编码164个氨基酸。盐藻钙调素为亲水蛋白,该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液泡内,无跨膜区域,不存在信号肽,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56.71%)和无规则卷曲(26.22%)为主,成功构建蛋白质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盐藻钙调素基因与莱茵衣藻钙调素基因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表明,在高盐胁迫下盐藻钙调素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胁迫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该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分析盐藻钙调素基因的功能及盐藻应答盐胁迫信号的分子途径提供新信息。
    2021 Vol. 40 (3): 409-415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1450 KB)  ( 193 )
    416 黄海北部滤食性贝类供饵力区划研究
    张雪, 宋伦, 付杰, 王昆, 刘印, 刘苏萱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82
    2019年5月(春)、8月(夏)和10月(秋),在黄海北部海域设置53个站位,采集真核微藻分子鉴定样品和叶绿素a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研究黄海北部海域饵料微藻供饵力。结果发现,黄海北部海域微藻粒级偏小,春季、夏季、秋季大粒级(>10 μm)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别为(39±10)%、(35±14)%、(38±11)%。滤食性贝类供饵力春季最高,平均为0.86;秋季次之,平均为0.41;夏季最低,平均为0.30,旅顺、庄河、鸭绿江口海域滤食性贝类供饵力相对较高,长海县及外海相对较低。黄海北部全海域实际可承载贝类容量春季为151 g/m2、夏季为51 g/m2、秋季为96 g/m2,可承载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春季为100 g/m2、夏季为34 g/m2、秋季为63 g/m2,黄海北部海域贝类养殖容量主要为春、秋季贡献。
    2021 Vol. 40 (3): 416-421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3299 KB)  ( 158 )
    422 光棘球海胆体腔液调理素样分子的研究
    娄越, 陈丹, 常亚青, 丛玉婷, 王连顺, 李丹彤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83
    为研究光棘球海胆的体液免疫机理,首先测定在不同反应基质中等量光棘球海胆吞噬细胞对不同处理的酵母细胞的吞噬率,其次比较分析从受调理酵母细胞和非调理酵母细胞以及光棘球海胆无细胞体腔液分离出成分的样品的电泳结果,随后将光棘球海胆无细胞体腔液进行提取分离后得到调理素样分子,最后于等渗缓冲溶液中测定等量光棘球海胆吞噬细胞在不同浓度调理素样分子和不同时间点作用下的吞噬率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光棘球海胆吞噬细胞分别在等渗缓冲液、经酵母细胞吸附过无细胞体腔液、光棘球海胆无细胞体腔液对非调理的酵母细胞和在等渗缓冲液中对受调理的酵母细胞的吞噬率之比为1.00∶1.17∶2.00∶1.71。在3个样品里,仅有受调理酵母细胞分离出来的成分的电泳结果显示为1个明显条带。等渗缓冲溶液里,分别加入0.5、1.0、1.5 mL经纯化的调理素样分子后,4个时间点吞噬率均高于对照组,当调理素样分子浓度升高,吞噬率亦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在光棘球海胆体腔液里含有某种调理素样分子,分子质量约156 ku,能促进光棘球海胆体腔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021 Vol. 40 (3): 422-427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1400 KB)  ( 127 )
    428 Ca2+、Mg2+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生长的影响
    李光光, 王玉, 段健诚, 王林华, 邓高威, 高焕, 张庆起, 阎斌伦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1.19285
    在盐度22和水温25 ℃下,将体质量(0.175±0.065) g脊尾白虾饲养在50 cm×40 cm×30 cm的水槽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Ca2+(100、200、300 mg/L)、Mg2+(300、600、900 mg/L)质量浓度和养殖密度(200、400、600尾/m3)3种因素对脊尾白虾生长的影响,以找出最适合脊尾白虾生长的3种因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的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Mg2+质量浓度,再次为Ca2+质量浓度;Mg2+质量浓度对脊尾白虾的存活率影响最大,其次为Ca2+质量浓度,再次为养殖密度;综合考虑3种因素的最佳组合水平为Mg2+质量浓度300 mg/L、Ca2+质量浓度100 mg/L、养殖密度600尾/m3
    2021 Vol. 40 (3): 428-433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982 KB)  ( 113 )
    434 鸭绿江口脊尾白虾的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吉光, 刘修泽, 董婧, 王小林, 王爱勇, 郭栋, 王源元, 田杨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19
    2017年5—12月,在距离鸭绿江大桥下游35 km处的鸭绿江河口水域,船两侧各吊挂1片舷张网,水平网口10 m,垂直网口4 m,网衣长20 m,囊网网目5 mm,网口固定于船舷两侧长12 m的横杆上,每月1次调查鸭绿江河口区脊尾白虾的生物学特征。每次连续进行24 h、4个潮流的渔获物采集。结果显示,5—12月共计8个航次捕获脊尾白虾206 kg,体长为23~78 mm,体质量为0.2~7.9 g,平均体长(50.7±9.9) mm,平均体质量(2.3±1.4) g。其中雌虾的体长及体质量均值均高于雄虾,t检验表明,雌虾与雄虾的体长、体质量均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为:雌性,m=9.9×10-6L3.1138(r2=0.9219);雄性,m=2.2×10-5L2.9081(r2=0.9274)。异速生长因子b与3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个体均接近于等速生长。5—12月的航次调查数据结合生产作业渔船的捕捞信息表明,脊尾白虾的繁殖期为5—9月,繁殖盛期为6月和8月。绝对生殖力(FA)为468~3151 粒,平均为(1809±707)粒。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的最佳拟合关系为幂函数方程,分别为FA=0.0194L2.7652(r2=0.7487),FA=482.31m0.8955(r2=0.8301)。
    2021 Vol. 40 (3): 434-439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1262 KB)  ( 143 )
    440 温度对黄缘闭壳龟孵化和稚龟表型特征的影响
    杨贵强, 李文通, 林泉, 郑煌, 马峻峰, 皮国华, 牛红军, 袁丁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52
    为研究温度对黄缘闭壳龟受精卵孵化和稚龟表型特征的影响,采用恒温孵化法,设置3个孵育温度(26±0.5)、(28±0.5)、(30±0.5) ℃,每个温度放置卵30个,检测孵化期、孵化率和孵化稚龟表型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8 ℃试验组的孵化成功率最高,达到93.3%,孵化期75 d,相对较短,所孵幼体的体质量和13个表型性状显著高于26 ℃试验组(P<0.05),有利于幼体的生长;依据孵化率高低、稚龟体质量和表型特征大小,28 ℃是黄缘闭壳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孵化的适宜温度条件。因此,孵化温度显著影响龟卵孵化效果和稚龟表型特征,该试验结果对黄缘闭壳龟在京津冀地区的繁育孵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 Vol. 40 (3): 440-445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1739 KB)  ( 347 )
    446 温度对透明溞生长、生殖和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研究
    左镓琪, 赵文, 魏杰, 董成浩, 崔竞丹, 杨板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66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对透明溞生长、生殖及其形态可塑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5~27 ℃温度内,透明溞存活率27 ℃时最低,为0%,21 ℃时最高,为80%,15 ℃时较低,为60%。随温度升高透明溞的产前发育期缩短2~6 d,寿命缩短2~34 d,内禀增长率增加,24 ℃时达到最高,为0.47 d-1,15 ℃时最低,为0.23 d-1。15 ℃组透明溞个体全长普遍大于其他组全长0.03~0.13 mm;平均壳刺长最短;壳刺长度与全长比值最小,体长最长,体型最大。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生长时期的透明溞壳刺长随生长变化不大,头盔逐渐钝圆。透明溞最适生存温度为21 ℃,最适繁殖温度为24 ℃。
    2021 Vol. 40 (3): 446-451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1851 KB)  ( 160 )
            综述与专论
    452 低分子褐藻聚糖硫酸酯寡糖的研究进展
    韩梓琪, 李雨晴, 任丹丹, 何云海, 周慧, 汪秋宽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213
    2021 Vol. 40 (3): 452-460 [摘要] ( 228 ) HTML (1 KB)  PDF (1071 KB)  ( 300 )
    461 罗氏沼虾营养需求和环境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周剑, 赵仲孟, 张露, 黄志鹏, 赵瀚, 柯红雨, 李强, 杜军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19239
    2021 Vol. 40 (3): 461-466 [摘要] ( 230 ) HTML (1 KB)  PDF (1016 KB)  ( 164 )
    467 噬菌体防控水产品中细菌生物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李萌, 马永生, 李莹, 赵前程
    DOI: 10.16378/j.cnki.1003-1111.20099
    2021 Vol. 40 (3): 467-474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1362 KB)  ( 191 )